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时代算法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主流价值观传播获得发展机遇,即智能算法推动主流价值观传播精准化、立体化。同时,“算法牢笼”限制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全景监狱”扰乱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生态等挑战导致网络场域的风险不断暴露。鉴于此,应以主流价值观驾驭算法、强化媒体平台的科技伦理意识、培养平台用户的算法素质作为优化策略,推动算法时代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间精准匹配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算法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被广泛运用,因其所具有的及时洞悉受众信息需求点、准确捕捉思想文化聚焦点、有效预警网络舆情风险点的潜质,使它拥有为主流价值观传播赋能的广阔空间。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智能算法带来的把关权力转移、认知窄化加剧、舆论场域漂移、资本逻辑潜入等问题,避免让主流价值观传播遭遇可能的消解,则需要通过推进主流价值嵌入算法、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提升传播内容质量、抑制虚假信息散播等多重维度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更迅速、传播主体更广泛、传播内容更简洁、传播方式更多元,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微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简要阐述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境遇,总结了“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和方法,旨在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正向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深刻影响了青年的性格特征,其开放性和便捷性使得用户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偏好参与相对固定的圈层。然而,网络圈层化引发了传统话语权威性消解、审美能力异化和主流价值失序等一系列问题,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造成了严峻挑战。对此,社会各界应当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准则,整合新媒体资源,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同时,立足实际解决难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出圈”与破局。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年价值观的变迁轨迹,可以看出青年价值观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意识反映,是青年自我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是青年主体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互作用的发展归宿,也是青年价值理想与现实选择之间张力弥合的重要表现。这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教育需要以青年价值观形成的规律特点为依据,即尊重青年价值观形成的时代性,创设与青年主流价值观导向一致的社会环境;尊重青年价值观形成的主体性,创新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方式;尊重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发展性,优化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传播机理。  相似文献   

6.
“饭圈文化”是由明星艺人的粉丝所创生的一种圈层文化,具有情感表达极端化、集体行为组织化、粉丝群体低龄化等特点。当前“饭圈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广为流行,给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风险挑战。对此,必须理性看待“饭圈文化”,加强正向价值引导;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净化网络文化生态;优化宣传内容和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推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相似文献   

7.
贾梦蕾 《成人教育》2014,34(9):99-102
通过对自媒体时代盛行带来的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碰撞分析入手,提出高校辅导员传统工作方式"信息获取慢"和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信息获取快"的对比、高校辅导员传播主流价值观和自媒体环境给高校学生带来多元非主流价值观的对比;并通过此两个对比,提出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如何使高校辅导员发挥培育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实现高校辅导员地位和作用的最大发挥,助力大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特殊时期,高等学校里出现了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种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的产生、传播和蔓延,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带来了严峻挑战。主动、科学地分析和判别这些社会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博""微信""微视"等为标志的"微媒介"快速涌现,社会进入信息传播的"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挑战。探索"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新时期中国青年价值观教育具有双重性质,即“导向性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强调“导向性教育”,主要是为了应对新时期中国青年价值现多样化的现状以及对美国等国“无导向教育”的反思;强调“主体性教育”,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对以往教育“反主体性”反思后的必然。新时期中国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双重性质决定了新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必然是一种强调“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期,我国青年政治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盲目转向理性;政治价值观的自我意识增强;政治信仰的摇摆性和对马列主义的怀疑与否定倾向;网络带来的政治价值观的改变等.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应加强社会主导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大众传播为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舆论开辟了新的渠道,构成了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环境,成为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核心力量。大众传播在利用其特有功能及优势引导未成年人认识、认同、践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误导。要限制和消除这种误导效应,必须要提高传播者自身素质,选择适宜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加强监管部门的监察力度,才能帮助未成年入顺利过渡到价值观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3.
工科大学生信息筛选不仅反映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和网络技术水平高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价值观倾向。透过工科大学生信息筛选机理的分析,可以看到他们所具有的追求公平与正义、崇尚个性与创新、兼顾利益与道义的价值观特质。但网络信息的混杂和筛选的随机性,又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探寻信息筛选视域下工科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耦合机制的建构,有利于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和培育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渴望投身社会实践和参与社会活动 ,他们重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主流。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大学生把人生的价值转向获取狭隘的自身利益上 ,出现了背离社会和集体利益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倾向。培养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要采用课堂学习与业余学习相结 ;其次要给他们树立学习榜样 ;再次要组织他们参与社会实践 ,进行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15.
算法推荐技术搭建了相对隐蔽、遵循资本逻辑、具有价值倾向和意识形态色彩的“信息茧房”。信息异化阻碍青年自由全面发展。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使青年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受到销蚀、价值观念受到错误思潮的误导,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和引领能力受到冲击。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筑牢青年思想防线;构筑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驾驭算法推荐技术,重塑其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16.
当今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给社会带来了强烈震动,也使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态势.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生成,有时代的客观原因,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多元化是必由之路,但并非意味着都是合理的、正确的.教育工作者在输出主流价值观之余,更要对非主流,甚至颠覆性价值观作出良性引导.  相似文献   

17.
黄汀 《怀化师专学报》2012,(10):100-102
对当代中国青年来说,大众文化已经成为青年价值观形成的文化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当前青年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价值取向上更加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价值观世俗化、实惠化;对社会主导价值取向排斥、拒绝等。因此,重塑我们的政治价值观,为青年价值观构建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外部环境、用先进文化引领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以及重塑青少年人文精神成为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背景下青年价值观构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开放性、双向互动性、自由平等性、及时便捷性为青少年展现了一个崭新而又神奇的世界,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形成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产生了负面影响和冲击:意识形态西化的危险;民族认同感弱化的倾向;道德判断力削弱和价值取向紊乱;人际交往障碍和人际关系冷漠;社会责任感弱化和无政府主义抬头。我们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用优秀的思想教育资源占领网络阵地;突出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创新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网络道德与法规建设,维护电子空间秩序;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创建良好网络环境;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引导青少年科学利用互联网,树立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着力于夯实价值观建构的哲学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处理好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性价值问题。为增强教育实效,还要搞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教育自身的价值水平,重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社会性信息资源分发的支撑技术,算法推荐已经成为影响或改变社会价值取向的新兴权力,这把“双刃剑”正在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产生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算法推荐带来的相关挑战有不利于社会共识生成、解构主流话语权威、引发公众信任危机以及资本逻辑冲击主流价值观等;同时,也应抓住算法推荐赋能主流意识形态的机遇,通过技术规范、法治监管、主体自律、价值引领的策略,充分发挥算法推荐的积极作用,有效避免和抑制其负面影响,助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