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否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从学校课堂迁移到社会生活中。本文探究对高中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学学习和迁移的关键特征,通过对数学学习的思想渗透,培养数学学习的迁移品质等方面讲述如何促进学生正迁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目的不但要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尽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产生正迁移,有效地避免.负迁移.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做到:一、注意学生的理解水平,合理组织教材促进迁移;二、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四、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五、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与法则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反比例函数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学习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是看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否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或者从学校课堂迁移到社会生活中.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学习迁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直接影响人的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学习迁移通常理解为,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  相似文献   

4.
学习迁移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迁移方法,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克服学习的负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是看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否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或者从学校课堂迁移到社会生活中.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学习迁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直接影响人的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学习迁移通常理解为,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力.研究表明,学习经验与迁移能力并不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迁移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的活动中,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徐艳斌在谈及"数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时,将迁移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提出。他说,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否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从学校课堂迁移到社会生活。本文中的迁移,是指学习者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与动机应用到新的情境和学习任务中。学习迁移能力则是  相似文献   

7.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新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之上,新问题的解决总是受到先前问题的影响,这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特征——迁移。凡有学习的地方就有迁移。迁移使学习者能适应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灵活运用求同比较或变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的认知迁移,规避消极的认知迁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智合一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魏闪闪 《考试周刊》2013,(58):63-64
学习迁移理论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规律。作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促进学生正迁移,消除负迁移,还要善于设计学习迁移的问题和情境。  相似文献   

9.
PBI是建构主义倡导的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助于知识从学习情境到应用情境的迁移。而且作为典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对传统迁移理论的解构和重构。  相似文献   

10.
张雪梅 《新疆教育》2012,(10):42-43
学习迁移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应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按照建构主义的要求,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习迁移;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学习迁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学习迁移;运用比较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由此,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的迁移能力,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识的迁移一直都是教育的十分重视的课题,有"为迁移而教"的口号。现在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学生学习中知识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深入揭示学习的本质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对促进学生科学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很重要。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的具体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创设与运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通过变式训练,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移现象从效果上来分包括正迁移与负迁移两种,一般情况指的是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面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迁移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创设适宜的迁移情境,运用好迁移规律,充分注意正迁移及其产生的条件,就能促使学生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达到调整、扩充和优化原有认知结构,建设新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用.  相似文献   

13.
1生物学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或建立编码系统的过程。许多被称为学习迁移的现象,能够富有成效地看作一个人把学得的编码系统应用到新情境上的一种情况。正迁移指的是一种适当的编码系统被应用到一系列的新情境上,负迁移是一个人错误地把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情境。生物学学习中的负迁移可概括为以下几种。1.1张冠李戴部分学生由于旧知识遗忘,对旧知识理解不透,当掌握了许多概念以后容易发生记忆错误或模糊,或教材本身缺乏严密性、审题时粗心大意等原因将有联系或存在某些相同内涵的…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A3):101-102
迁移是学习中普遍的现象,培养学生思想方法迁移能力,是学科教学、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培养学生思想方法迁移能力,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有意识地运用迁移规律,创设迁移情境,设计迁移活动,激活已有经验,组织回顾反思,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能力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原有知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几种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的策略:重视概括学习,揭示迁移要素;审析定势干扰,消除负迁移;强化变式训练,促进灵活迁移;创设矛盾情境,把握迁移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学习的目的在于将所学内容在以后的工作、学习情境中能够得以应用.不论是顺向迁移、逆向迁移还是正迁移、负迁移,任何学习或问题解决情境中都有迁移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新旧知识在大脑里建立联系的过程。为了运用好"迁移"规律,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找准新的认知点,让学生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顺利地迁移到新情境中,使教与学都能得以轻松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结合《比的基本性质》一课谈谈如何运用"迁移"促进有效教学。一、适时的情境为迁移铺路搭桥成功的迁移受到初始学习情境的影响,学生有可能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却迁移不到另一个情境中。  相似文献   

18.
陆东升 《考试周刊》2012,(79):151-15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促进学习正迁移、防止负迁移,应注意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稳固的知识结构;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充分开展类化比较;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重视阶段性复习和练习;落实好教学三维目标,预防负迁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浅谈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迁移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克服负迁移的发生,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贾腊荣 《辽宁教育》2009,(11):44-45
心理学家比格指出:“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众所周知,即使是最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教给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中都适用的某一种方法。而迁移可使小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学习中,不断地掌握知识和发展适应新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习的迁移问题是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是检验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的最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