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应秋词是清初词的一部分,具有清初词的共同时代特征。其词在内容上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作为文人的不可言说的反抗情绪,表达了他对家国飘零的痛苦,体现了其出处两难的困惑、看破世情的"旷达",饱含着诚挚浓郁的友情以及文人雅士的闲情雅致等;在表现手法上曲折隐约,富有言外之意的美感。刘应秋词的词调选用多数符合《钦定词谱格式》,但也有部分词的词调与《词谱》不合,有一定的词谱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圃词苑晚香馨——评田同之的《晚香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同之晚年致力于词学之道,既有理论著述《西尉词说》,又有创作成果《晚香词》集。遵照词要“别有寄托,另具性情”的词学主张,《晚香词》集中的作品,虽少重大社会生活的题材,却是词人躬耕西圃、苦心孤诣之作,清新婉丽,寄托遥深,艺术水平很高。叶恭绰的《全清词钞》选录了他的三首小令;《晚香词》集中的作品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咏物词、登临怀古词、唱和题照词;另外还有一首《莺啼序》长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当代文学史上在特定年代产生特别影响的作家浩然的作家主体性价值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加以考察,提出作家主体性价值在其创作初期的确立和以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作的两次转换,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情境下应对作家主体性价值给予重新评估。试图让人们对浩然其人及其创作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4.
略谈对词史的地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们的词学研究和词史书写,对词的产生与发展的地理因素和地域文化特征有所忽视。而实际上,词的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贯穿千年词史的一种地理文化现象。回顾词史可知,词初起时就带上了十分浓重的江南地区的地理人文色彩。五代时。西蜀“花间”词烙下了鲜明的西蜀地域文化的印记。南唐君臣的词则主要是扬州地域文化的产物。入宋之后,词的地域性特征有所加重和发展,宋词几个有影响的流派都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相当多的宋词作品都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与南宋词平行发展的金词更是典型的“北方文学”。降及清代,词的地域性特征更加突出,甚至成了划分和识别词派的主要标志。对这个贯穿千年词史的地域文化现象,有必要设计出一系列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安平东 《甘肃教育》2013,(19):76-76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  相似文献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问世以来,备受广大读者喜爱。历来的教育教学中,对作品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的研究众说纷纭,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将对主题探究、人物形象、叙述角度、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加以评述,最后,给出我们的教学建议。一、研究综述(一)主题研究优秀作品从来在特定情形下产生,反映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诠释了作者对人生百味的深刻体察,浓缩着作者的复杂情感,折射着时代的波谲云诡。鲁迅的作品更是如此。对本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现代和当代一些著名画家作品以及画家艺术观点和特点出发,对画家所表现的特定地域和作品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各位艺术家所处地形地貌不同的前提下,画家在面对特定的表现对象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不同山水绘画形式。通过对各表现对象的分析以及语言形式的总结,去探求山水画题材拓展这一课题下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委托作品使用相当于著作权许可,其内容由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确定。实现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之必要的权利为委托作品使用权的内容,包括作品财产权也包括作品人身权。在无法确定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时,委托作品使用权的内容由委托创作的通常目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词人、词论与作品的结合上,论述了“词学滥觞于唐,流衍于五代,极于宋而剥于明,至清乃复兴”。清词的“复兴”表现在“尊词体”上。词从过去被视为“小道”、“小技”、“艳科”、“诗庄词媚”到词有“见识多,说理透,可为后人论世之资”、“词亦有史”的作用,使词获得尊体的地位。“尊词体”同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冲破传统桎梏的过程。但只有进入清代,才步上轨道,而成为作家、评论家以至社会舆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作为一代之文学值得我们去深刻探析,其作品的雅俗共赏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大亮点。元代文人在雅俗文化交错融合的影响下创作了元杂剧,又因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雅俗叠加性推动了雅俗文学的进一步融合。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学使得我们从作品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来看其雅俗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派小说是一种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新文类,具有内向性、变异性、模糊性和审丑性的特点。在讲解这类作品时可考虑使用三种方法:由流派到作品、由作家到作品、侧重揭示作品的重要价值。这三种方法可根据作品实况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和死亡意识进行探析,探索特定环境下它的深层含义,剖析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视角去深入认识作家和作品。  相似文献   

13.
任刚  李岩  田宁 《天中学刊》2012,27(5):125-127
目前,国人母语能力日益下滑,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小专题式大学语文教学,就是在中学的基础上,以作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情结及其作品作为切入点,对作家及其代表作集中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唤醒审美意识,加深对母语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阅读欣赏是一种双向精神交流活动。一方面,取决于作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取决于读者的阅读心态,这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建立最佳联系,从而完成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作家的创作有“创作灵感”,读者的阅读也有“阅读灵感”,这是类似于创作灵感的一种精神活动,即在特定时刻、特定的境况下,突然对某种作品有了特别敏锐的感悟,对作品的“妙处”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和发现,达到与作者灵犀相通的地步。这样便会全身心投入,完全沉醉于作品描绘的  相似文献   

15.
王慧 《文教资料》2011,(30):15-17
在日据这一特定的殖民环境下.梅娘的作品既不是对殖民者的统治给予坚决地抵抗和斗争.具有鲜明民族意识的爱国作品,又不是鼓吹逢迎殖民者的求荣作品,而是以一个有着天然的民族情感的平凡人的角度歌写着对人的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与构建和谐社会特定的背景下,采分析、探讨和谐校园构建的必要性、基本内涵以及如何构建的问题,并对构建和谐校园与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辨证关系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5,(3):80-83
严迪昌是清词研究的大家,他对清词的经典化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清词史》、《阳羡词派研究》等作品深刻阐述了他的清词观。他对清词中兴观的重构体现了其对"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再认识,而他对清词经典的体认则是清词特色的又一理论创新。这些理论为学界探讨清词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提供了参考,为清词经典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西方音乐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发展趋于成熟及完善,音乐流派、代表作曲家及其歌剧作品层出不穷,其发展高度是空前的.真实主义歌剧诞生于西方音乐的浪漫晚期,其创作理念源于文学,它是特定社会背景下大众审美需求的产物,此类作品立足生活,折射出人生百态,往往以悲剧结尾,具有极高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真实主义歌剧,是西方音乐浪漫时期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在西方歌剧史中亦具有一定的地位及影响.本文将以真实主义歌剧典范之作——《丑角》为例,对真实主义歌剧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探索并加以总结,从而了解其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19.
每件摄影作品的背后,都显示或隐藏着一种思想、世界观、或者一种感觉、一种特定时间和特定情境下闪现的主观感觉和信息,称其为立意。它是作者内心思想的真实流露,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受。在创作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其中自然包括他的某种立场和价值观。当代媒介对信息传递方面的具体要求和作品的表达在品质方面的差异以及精神境界方面的高低,便形成了摄影作品立意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下加以观照,对其心态的形成及其对书法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