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类型+方法”的模式化教学,这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系统,找到解决常规问题的“秘方”,但其消极的一面.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遇到新问题时便束手无策.缺乏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倾向性思维,它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时,思维定势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使学习效率倍增;克服其消极影响,避免滥用旧有经验框架去套各种新的学习材料,使概念错位、问题曲解、思维陷入僵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它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时 ,思维定势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 ,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思维定势是学生长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思维方式,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旧知识类似的新知识时得已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消极的一面,往往形成思维障碍,表现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使学生因循守旧,习惯于照葫芦画瓢,长期以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将逐渐泯灭。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思维变通的例子,如“司马光砸缸”,大人按照常理从水中救人总是考虑如何使“人脱离水”,而司马光则是创新地使“水脱离人”,使孩子得以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是指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表现出思维的趋向性”。定势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中。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反映出思维的专注性、前后的一致性。“其消极的一面在于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不少老师抱怨 ,学生解题能力差 ,常常是“望题兴叹”、“眼高手低”、“一望就会 ,一动就错”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 ,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进行分析 ,认为学生在解题中由于存在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 ,缺乏情感交流、缺乏评价意识、缺乏反思意识而引起的思维障碍 ,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原因 ,并设计了一些对策 ,以求教于同行 .1 解题中常见思维障碍1 1 思维定势障碍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但总体来说易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因而面对新的问题情境 ,因循守旧、思路狭窄、方法单一雷同 ,使…  相似文献   

7.
侯继祥 《青海教育》2004,(11):36-36
正确与错误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错误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又有其积极的一面。这是因为误入歧途必然知失足何处,只要认真分析原因,提高了辨别力,就有可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甚至比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有更大的“免疫力”,以此为戒,不再重蹈复辙。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错误,正确认识错误,敢于并善于使用错误,努力催化其向正确转化。一、尝试错误,锻炼思维“避免出错”似乎是教学常规,其实也不尽然,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尝试错误”是有益的:它往往具有探索性,可锻炼学生可贵的创造品格,激发学习兴趣;它又具有情境性,尝试…  相似文献   

8.
利用学生的求同思维解信息给予题上海市第六十中学王志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时,往往袭用旧的思维方法去思考新的问题,这就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即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有...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教学艺术活动的核心。初中学生的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因此他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还常偏重于背诵知识的结论 ,习惯于套用这些结论进行思考 ,表现出较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们常把“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并能正确地应用”作为语文教学的要求 ,实际上这种要求就容易形成思势定势 ,因为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思维定势才标志着学生已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方法 ,这无疑对语文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 ,思维定势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 ,在分析新的问题时 ,就会偏向于某种…  相似文献   

10.
作为正向思维(常规思维)的另一面,逆向思维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者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从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对正向思维的依赖,采取各种方法开展逆向思维基础训练,积极摸索"逆向思维"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上,即在学中培养能力。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是对教的一面比较重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多。而对学的一面强调的少。或者说重视的不够,在教学中常常表现为教师包办代替的多,学生获得知识所付出的积极劳动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不明显。为此。我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了“六让”的教学法,即“让学生看、让学生做、让学生议、让学生结、让学生练、让学生‘纠’”,在“让”中渗透学习方法,在“导”中培养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由“注入式”转向“启发式”,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主要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导引思维”即启迪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物理情境中,在教师的导引上,充分发挥了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它可适合多种课型的使用,本文以物理概念教学为例说明其优势。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养成思维习惯,再利用思维的积极的一面逐渐形成发散思维,最后再利用发散思维,使思维的总体过程进一步深化循环上升。  相似文献   

13.
逆向思维就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过来想".在我们平常的化学教学中,对正向思维关注比较多,而且学生由于长期的正向思维的训练,容易造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能做到运用自如的解决问题.但也会束缚求异创新思维,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变时,学生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改变思维习惯,这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的既定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使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常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物质及其变化,去回答或解决有关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原因。如果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一思维规律,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在学生学习化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思维定势还有消极的一面,表现在思维定势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削弱思维的调节作用。不仅妨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和发展,而且有时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面,是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教学模式用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卫斌 《成才之路》2009,(29):64-65
数学世界中。异彩缤纷。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其感受和意境就不一样。“高斯算百数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思维超人的高斯,超于繁冗的逐数相加。思索的焦点聚于侧面,发现了“与首末两数等距离的两数和等于首末两数和”,“短平快”地得到结果,像眼睛的侧视能力那样。利用“局外”信息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就是创造思维的一个新技巧——侧向思维。改换思维角度,正面受阻就侧面推敲,是创造的重要契机,因为它可以打破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式,习惯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式对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问题有积极的一面,但它更有导致思维惰性和呆板的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不利于发展创造力。侧向思维具有挑战性,不迷信或满足于现成的结论,敢于质疑;不固步于常规思路,乐于创新;不为题型、公式所困惑,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注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空白”中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形成“空白思维”。“空白思维”是学生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一、“空白”思维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空白思维”,原是艺术环境中所设的一种情境,本文用来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有的“空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又称首因效应.报易时后继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在后继学习中通常表现为思维的习惯性、成见性(先人为主)、想当然性.它影响着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和探索。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9.
林芳芳 《江西教育》2023,(19):78-79
把数学图式灵活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图式学习模式。数学图式既有形象化的一面,也有抽象化的一面,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感知图式”,为儿童迁移学习打下基础;引入“操作图式”,促进学生数学表象的积累;引入“图形图式”,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知;引入“结构图式”,加速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建构,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相似文献   

20.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切研究和学习均离不开实验。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说:“知识从实验中来,实验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基础。”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和巩固化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