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蔡林 《体育世界》2014,(12):28-29
以“中国梦”为背景,从中国体育强国梦的视角下,借助中国竞技体育来解读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脉络,以期借助中国体育的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体育层面上的实现和践行,实现和提升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价值,为中国体育和中国梦的建立构建桥梁。  相似文献   

2.
崔春山  金昱  慕宝贵 《体育世界》2012,(12):117-118
竞技体育.生活体育.学校体育是21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的主要内容的话,学校体育和生活体育的连接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体育和生活体育的相互连接会增加并扩散中国体育人口和体育市场,这会更加丰富多彩的确保中国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并完善中国的竞技体育,生活体育,学校体育.因此本研究利用学校体育和生活体育的概念采探索并摸索学校体育和生活体育的连接可能性并提高中国体育的量和质,同时为相互连接提供理论性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中外体育文化相遇的发展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文化相遇现象理论,通过文化自觉,从多元文化发展和分类体育的角度探讨分析了中外体育文化相遇后在中国的发展格局。得出了两种特质各异的体育文化相遇后,在现代中国形成了西方体育剔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体育文化、西方体育压抑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平衡的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当代体育的强盛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以此为题材的体育诗歌大量涌现.这些作品以"举国体制"下中国体育体制、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民族民间体育等中国体育史上的大事为题材,表达了诗人们对体育的强烈情感,反映了全民对体育的关注.以中国当代体育诗歌的发展演变为轨迹,通过文献调查、检索和梳理,对中国当代体育诗歌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体育诗歌和体育文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现代化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体育现代化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协调".中国体育发展的曲折轨迹和世界体育的格局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必然;中国体育的现实判断要求中国体育必须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阐述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概括专利地图基本理论,对中国体育的专利保护和技术创新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从专利类型、年度趋势、发明专利授权率、申请人和发明人等角度绘制中国体育专利管理图,从专利IPC和生命周期两个方面绘制中国体育专利技术图,从而深入分析中国体育技术创新。研究表明,中国申奥成功极大地推动着中国体育技术创新活动;中国体育专利申请较多地集中于实用新型,技术创新高度不够;中国体育技术创新活动于2001年之后进入成长期。研究最后认为,中国体育创新在今后应当充分发挥体育类专业大学的作用,注意提高创新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职业体育的内涵界定及其阶段特征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特色职业体育作为我同职业体育的发展方向,有许多重要问题值得进一步认识,沿着职业体育、中国职业体育、中国特色职业体育的路径,将中国特色职业体育界定为在独特的社会丰义中国现有条件下职业体育共性与我国职业体育建设特殊性的统一基础上,通过中国化和时代化锤炼的按照特有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运作的竞技体育形式和制度体系.是可以区别于其他国家或组织的职业体育运行模式.此外,还对中国特色职业体育阶段划分提出设想,以完善认识,推进我国职业体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范成——以蹴鞠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以蹴鞠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拓展和深化,认为儒家文化决定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总体发展方向,协调了中国古代体育中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完善了中国古代体育的组织管理形式,确立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宗法传播机制和运行体制,丰富了中国古代体育礼仪文化,规整和修正了中国古代体育的竞赛表演规则体系.最后,对中国古代体育的相对独立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体育成就的取得,在于新中国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和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使得中国体育迅速腾飞,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开放心态向体育强国目标的迈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法对体育视角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研究。在描述体育与国家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作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境况。认为"体育中国"可以作为中国体育国家形象的指称。"体育中国"是从体育方面建构国家形象的尝试,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及其发展模式的综合表征在国内外的投射。"体育中国"的构建可以经由体育软实力建设、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体育对外宣传与交流和体育文化输出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后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2008年后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对中国体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科学发展观引发的体育理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体育改革目标、体育改革的动力和阻力、体育改革的路径和措施、"举国体制"提法及体育改革前景、体育社团实体化改革、学校体育改革等中国体育改革中的要害问题;并全面阐述了体育发展的代价、体育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效率与公正问题、建立健全体育法制体系、树立现代体育价值观等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讨论,提出中国体育改革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必须打破垄断体制,引入科学发展观,以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形势.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 5 0华诞前夕 ,全面记述、总结新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继前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之后而组织编写的反映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体育通史。它比较集中地记述了新中国体育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记述了新中国不同时期体育体制的特点和变化 ,记述了新中国体育思想理论的演进和当代中国人对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 ,记述了新中国体育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记述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是第 1本系统、全面地认识新中国体育发…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传统体育的界定 中国传统体育是相对于起源于希腊,发展成熟于西方文化氛围中的现代体育而言的,指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在本民族居住地区内共同创造、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它是与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密切相关的体育活动。 二、中国体育文化的特性 历史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不是哪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电视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电视传播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西方体育文化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整体发展和传承面临危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退缩闭守,与其传播中的电视缺位不无关系。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电视相合的特性进行梳理,提出应加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电视营销,中国电视体育传媒界应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进行"议程设置",建立公共体育栏目、频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一样,事实上都处于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过程中。世界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中国体育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重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传统体育文化。曾经作为世界体育文化主流之一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生态系统中光芒四射的一支奇葩,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过去学术界对近代体育研究主要有整体性和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是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了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专题性研究则主题明确具体,但整体性欠缺。文章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体育革命”为主旨,兼及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特点,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体育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嬗变及其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启示,凸显了近代体育发展内在关联性和逻辑因素以及近代体育研究的历史价值。认为近代中国体育兴起后,体育比赛和体育运动会改变了近代体育发展的方向,引发了体育“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偏离体育发展的真正目的——保障个人健康。“九·一八”事变前,有人提出要改变体育的“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倾向,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日本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人的麻木神经,体育界再次批判了体育“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提倡“体育革命”和体育大众化,引起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体育大众化的重视。然而,竞技体育的根深蒂固和中国人追求的形式主义,使中国体育大众化的效果大打折扣,近代体育大众化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转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近代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向,也可以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体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中国体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通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理论特色可知,体育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目标指向。体育强国重要论述夯实了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体育事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开辟了中国特色体育强国之路的新境界,对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以及推动世界体育发展具有重大而鲜明的当代价值。研究得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是奥林匹克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统领中国体育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世界体育发展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大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力度,达到最终促进中国人民的全面完善和提高的目的。建议:从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培养后备力量、加强体育立法及体育运动的科学研究等几方面入手,完善和促进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客观上讲,中国体育社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又置身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社会大系统之中。所以,它的性质、特征以及运动和转化过程,绝不能脱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性。在此阶段,中国体育要在贫脊的土地上筑起大厦,必须建立起相应的体育社会体制,从而实现竞技体育的现代化;全民体育的社会化、商品化。根据现阶段中国社会特点和体育社会本身的特点,中国体育社会系统应是现阶段我国体育的两大战略目标的实施系统。这就构成了中国体育社会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即“全民体育系统(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系统(竞赛及训练)”。在目前阶段,我国全民体育的全面发展,靠国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及其变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为路径,研究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与动力,对中国竞技体育生成的历史架构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变革的走向。研究认为,举国体制的主要架构就是围绕着竞技体育发展而生成的中国特色的体育制度,是党和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所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转变应在渐进的完善中逐步改革。此外,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也需要新思路、新跨越,需要打破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内在路径,对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进行革新,重新对竞技体育的价值体系与运行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