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当前社会利益结构分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利益意识强烈、利益关系复杂、利益竞争激剧,这种利益结构分化深刻地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执行权威、执行过程和执行效益.强化公共政策执行权威、优化公共政策执行的利益整合机制和加大利益整合力度,将有利于公共政策执行对利益结构分化的治理和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2.
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打破了打破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原有的大一统的利益一元结构转向利益多元方向发展.出现了利益分化现象。适度的利益分化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利益分化也对执政党提出整合要求。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当前要着力提高依靠社会组织进行整合的能力、价值整合的能力和组织整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众多政策制定主体和制定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权威分配者,以公共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王亚鹏 《职教通讯》2011,(23):68-72
作为公共政策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必然涉及高职教育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研究方法,阐释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指出高职教育质量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契合点,提出构建基于利益表达与整合的我国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为高职院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观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也为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科学评价高职教育质量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孟劲 《铜仁学院学报》2006,8(3):11-14,31
公共政策主体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乃至调整。政府、政党、利益团体、公民以及大众传媒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几个政策主体,都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政策主体亦会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参与方式就是这些不同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是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受到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群体分层和利益群体多元化的产生,对我国的公共政策过程发生着重要的作用,由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群体非均衡现象影响公共政策的调整.这种群体非均衡性会引起怎样的公共政策调整,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主要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和群体理论来分析现阶段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群体非均衡性的社会诱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公共政策调整,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这种非均衡性不单是公共政策群体理论的现实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调整的动力来源,同时还有助于规范社会运行,为群体内部整合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利益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利益矛盾也日益凸显,给现代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根据马克思主义利益矛盾理论,共同利益、价值底线、合理的规则是解决利益矛盾的关键要素,也是本文构建利益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模型来看,公共政策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以现实政策环境为准绳,又要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利益均衡点的确定既要维护公共利益,也不要触及利益各方的博弈底线;要寻求规则理性。这一利益博弈模型虽然不尽完善,但对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化引起的社会结构尤其是社会利益结构的重大变化产生出诸多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引发重大的社会危机,因此需要对这些变化了的社会结构进行新的整合,以形成新的社会的“稳态”,使整个社会能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建构一个和谐的社会。从社会利益分化与社会利益整合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在社会利益分化的过程中,以新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所构建的一个新的“稳态”的社会,它追求的是一种更高质量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受到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由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群体非均衡现象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调整.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和群体理论分析了现阶段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群体非均衡性的社会诱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公共政策调整,认为这种非均衡性不单是公共政策群体理论的现实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调整的动力来源,同时还有助于规范社会运行,为群体内部整合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府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发生过几次大的变迁,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于政府的利益整合能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对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矛盾的分析和建国以来利益整合实践的总结可以发现:改革的执行者--政府必须通过经济、政治和道德的途径,致力于推进利益整合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利益整合方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整合方式转型,才能建立一种能够满足利益群体分化要求并能促进利益增长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是一种基于利益和需求以确定有关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并从他们的关注点和需求点出发评价政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全面、客观地了解该公共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权力、立场和认知等方面的信息,充分表达各方意见,权衡各方利益的一种方法。依此视角,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质是由中央政府提出并引导。由中央政府、商业银行、普通高校和经济困难学生四方共建的一种“共同治理”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四方在合理获得利益的基础上都承担一定的风险,要在明确自己的权力、利益和责任的基础上进行博弈,达到一种“共赢”局面,从根本上保证该政策的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公共政策从理念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实施过程,它是直接决定政策绩效高低乃至成败的关键环节.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自身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执行偏差行为是最常见的政策失效诱因.事实上,坚持各级政府及其公务人员都是纯粹的公共利益代表者和天然利他主义者观点的传统政策理论在现实政策实践过程中受到了挑战.因此,重新剖析和梳理地方政府承载的利益结构,研究和探寻规范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制度化途径,对于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利益结构为基本分析工具,从我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博弈、利益整合的视角,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涵义、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政治社会学的解读。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有分化而无悬殊的社会,分化、差异造就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而利益的零和博弈与过度悬殊则又造成了政府的政治合法性资源的流失。因此,执政党必须从利益表达、利益聚合的高度进行体制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利益协调能力、调控能力和凝聚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利益分化不断加剧,导致社会不公现象日益突出,矛盾冲突频频发生,严重阻碍了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新一轮的利益整合势在必行。综合分析利益分化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参照法团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我们认为,建立和完善利益团体、单位组织等多元的利益表达与诉求的体制机制,是增强利益整合效果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化解利益分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益分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客观现实,现阶段利益分化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构建和谐社会利益整合机制,需要化解利益分化带来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6.
在利益分化时代,人大代表的名额分配制度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客观现状,以及人大代表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在社会利益配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保证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都能有自己的代表在人大立法中来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实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不断扩大,利益矛盾不断凸显,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整合压力.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以现实的利益矛盾为逻辑起点,以社会的利益和谐为最终归宿,为党解决利益分化问题,实现利益整合提供了重要的思考维度和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中国社会的有效整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的利益分化问题,以利益整合为核心,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推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1公共政策的涵义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正的,公正性表现为公共政策内容的公正即实质公正和公共政策形式的公正即程序公正。此外,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平的。公共政策要兼顾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需要,不能对一部分或团体持有政策歧见,有意忽视其利益,或者通过牺牲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以成全另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最后,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开的。公众具有对公共政策及一切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众能就政策问题与制定者达成磋商意见,能够通过民主的程序表达和整合自身利益,通过意见表达机制和特定的规则决定公共政策的选择。2信息社会对公共政策质量的要求2.1变革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使政府决策组织减少中间管理层,扩大管理幅度,使结构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信息流将摆脱结构上的壁垒和束缚,变得无孔不入,使每个层级都可以从最直接、最便捷地获得信息,从而能为改善公共政策品质奠定基础。2.2优化政策制定过程。政府应该通过一种政府政务公开机制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示在公众前面。这样政府的政策信息和制定过程能够为公众知...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对政府目标、手段的选择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即利益调整的政治和技术过程。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体之于主体的意义和效用。政治学话语中我们把公共政策价值分析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政府—公共政策,其中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公共政策。政策之于政府的意义和效用在于它的实施推行过程中使政府得到满意的利益分配;第二层次,公共政策—群众,其中主体是公共政策,客体是群众。群众之于政策的意义和效用在于,群众中社会公共问题在公共政策的指引和推行中得以解决。就公共政策的价值而言,赋予公共政策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在利益优先的前提下,选择、分配、综合和落实利益,最终达到平衡利益,解决公众问题。以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政策价值分析无疑揭示了公共政策的本质,也为公共政策价值判断建立了一个客观参照系,为政府行为的良性循环引领方向。  相似文献   

20.
魏鹏 《华章》2013,(18)
人们在利益的追逐和实现过程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是在利益的获得和失去之间引致利益差别逐渐显现,使不同利益群体得以产生。利益群体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试图对公共政策制定施加影响,以实现自身利益。这就是利益群体现象。探究利益群体的本质及其利益诉求对更好的研究利益群体对公共政策指定的影响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