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清照的《漱玉词》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宋词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本文从《漱玉词》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入手探析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对赵王陵出土玉片进行分类考察,总结其形制特点,将之与汉代玉衣片和战国燕下都铁胄、秦陵石铠甲以及汉代铁铠甲甲片形制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赵王陵玉片是与汉代玉衣片不同的玉铠甲片,初步解决了赵王陵玉片的性质问题。并从赵国历史上分析以玉铠甲作为殓服的社会原因。同时简要分析了战国玉铠甲和汉代玉衣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灵璧石审美的对象与主体,传统物我观是构成审美活动的基础,通过灵璧石审美要素的发掘,分析灵璧石审美主体的需要与功用,总结灵璧石审美主体的精神境界.面对灵璧石市场环境需求下,研究标志设计作为文化传播及带来经济效应的创意路径.  相似文献   

4.
陈净 《教师》2009,(18)
本文从<红楼梦>的版本、神话结构等方面着手进行讨论,探究石、瑛、玉的相关关系,即三者各有其独立存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面.却也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玉石雕刻和仙游石雕刻的人文审美经验出发,解读仙游石审美文化,探索在传统人文审美精神基础之上的现代仙游石文化人文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挖掘家乡华安极具教育价值的"竹""玉""木"资源,引进幼儿园美术课堂,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优化美术课程文化内涵,彰显教师的课程实践魅力。  相似文献   

7.
《阿房宫赋》的课后思考和练习第四题,要求比较赋的句式跟一般文言句式有何不同,教学参考书中仅作了如下提示: 一般文言句式如下:视鼎如铛,视玉如石,视金如土块,视珠如瓦砾。笔者认为这个提示并未说明有何不同。赋中句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是无主动者的被动式。结合后文“弃掷逦迤”,可译为:鼎被视同铛,玉被视同石。金被视同上块,珠被视同砂砾,乱丢乱扔,遍地都是。如果去掉“被”字,简化成鼎视同铛,玉视同石,金视同土块,珠视同砂砾,……称之谓简化被动式。相当于现在常见的“碗打破了”。这个句式由八个名词组成,其中四个(鼎、玉、金、珠)作主语,另四个(铛、石、块、砾)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华安基金是上海滩基金业的龙头。华安创新曾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开放式基金,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近些年华安基金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中期的11.5%锐减至2009年末的3.5%。原本市场期待华安基金通过招聘总经理能够带领华安基金重整旗鼓,然而结果再一次令人失望。本刊选发《国际金融报》记者胡芳署名文章《华安基金全球选秀落幕》,仅仅从冰山一角来揭露华安基金的没落。本刊将进一步关注华安基金全球选秀的后续进展,并将为广大读者再现一个真实的华安基金。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摄影图像作为一项重要的大众文化传播活动的传播内容呈现于世,对世人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力。着重于从摄影图像的本身特性以及发生机制来研究分析摄影图像的传播效果,挖掘其"普世价值",充分发挥其在世功用。  相似文献   

10.
楚人和氏得玉璞而刖双足,世人嗔怪厉王、武王不识玉。其实,和氏献的并不是玉而是璞--含玉的石头,文王使玉人理其璞才得其玉--和氏之璧。璞打磨才会成玉,木受绳才能挺直,怎样使作文材料之璞变为作文材料之玉呢?用思维之石打磨,借智慧之剑雕琢,让陈材着色,叫旧料翻新,必能化平凡之木为神奇之材。  相似文献   

11.
贾宝玉“真顽石”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宝玉”并非“真顽石”,而是介于美玉和顽石之间,似玉非玉,似石非石的一块美石。在传统文化看来,玉象征着高贵、清雅、智慧,石象征着卑贱、平俗、愚昧,“假宝玉”集这两种文化品格于一体,凝结着事物的正与反、是与非、优与劣、善与恶等,而正邪两赋成为贾宝玉的最独特思想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阅 读 下 面 一 段 文 言 文 , 完 成 1-5 题 。 前 怪 石 供 ① 苏轼 《 禹 贡 》 : “ 青 州 有 铅 、 ② 松 、 怪 石 。” 解 者 曰 : “ 怪 石 , 石 似 玉 者 。” 今 齐 安 江 上 往 往 得 美 石 , 与 玉 无 辨 , 多 红 黄 白 色 , 其 文 如 人 指 上 螺 , 精 明 可 爱 , 虽 巧 者 以 意 绘 画 有 不 能 及 , 岂 古 所 谓“ 怪 石 ” 者 耶 ? 凡 物 之 丑 好 , 生 于 相 形 , 吾 未 知 其 果 安 在 也 。 使 世 间 石 皆 若 此 , 则 今 之 凡 石 复 为 “ 怪 ” 矣 。 海 外 有 形 语 之 国 , 口 …  相似文献   

13.
电视传媒依靠其传播范围广、信息容量大以及日常贴近性的特点,已经成为大众传媒中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类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甚至修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方式.但是电视文化不同于印刷文化的思考性,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性的文化.本文试图从电视文化的大众文化的本质,构成要素,以及生产传播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其消费性本质.  相似文献   

14.
论审美的社会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审美的社会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作了阐释,着重剖析审美传播过程的因素和内容,并对传播中审美价值变异的现象、本质及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狂人日记》自发表以来多次被译成英文,其英译中林玉霖译文与威廉·莱尔(William A.Lyell)译文各有特色,他们因对翻译策略中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以及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原则的灵活运用而值得比较分析,在《狂人日记》的外译与传播史上也各有其价值。林译作为面向学生的英语学习工具,更侧重实用性;莱尔的译文强调翻译的规范性,更具有文学性。二者的翻译实践共同推动了鲁迅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推动了中华文化更好地通过本土教学与域外传播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文化的蓬勃发展 ,受众在电视文化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受众审美情趣的研究 ,有助于电视文化的创作和传播。本文试图从受众审美情趣中的民族风韵、乡土情结、时代特色、角色个性、年龄级差等五个方面对受众审美情趣多样性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因论,对时下网络上迅速传播的"长发及腰体"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其被复制传播所需经历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等四个阶段;其次,考察了其语义来源并指出其具有六言格律诗中二二二结构的语体特点;最后,总结出其使用者追求"心理共鸣"以及"打破常规"等特殊的社会心理特点和价值观取向,以期为网络语言的传播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伍玥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11-13,18
大同云冈石窟是北魏时代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见证。从审美人类学角度把云冈石窟放在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不仅仅考察当时的"语境",同时也考察云冈石窟在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反映的审美现象,考察其在北魏时期以及当代社会里作为雕塑作品的社会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汪屹 《西藏教育》2020,(1):31-35
通过审美知识、审美能力以及审美价值取向三个纬度,对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其审美素养现状。通过对调研问卷的分析,发现西藏地区中职学生审美素养存在认知偏差、能力不足以及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等问题。据此,文章从审美认知培养、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紅樓夢》本名石頭记,乃石頭所講述的故事,主角贾寶玉是与石頭有同生共死、荣辱与共的因缘关系,人乎石乎說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