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生活融入学生学习中来,学生才倍感亲近。实践操作——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体验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互相竞争中体验数学。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构建起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现实中体验数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梁慧 《教师》2010,(19)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教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本身就是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的,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自然亲切和真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我们的数学知识相联系,把生活情境和数学问题相结合,让我们的教学生活化,让我们的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3.
石卫娟 《黑河教育》2014,(12):41-41
正《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亲身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从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结合实践,笔者谈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体验"丰满"起来。一、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把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梁慧 《教师》2010,(22):77-78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本身就是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的,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自然亲切和真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我们的数学知识相联系,把生活情境和数学问题相结合。让我们的数学生活化。让我们的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很多科目,学生的心理 压力是非常大的,而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讲相比于其他科目学 习起来更加困难。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如果能将枯燥的 数学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教学,让课堂富有生活性,对于学生 的数学学习是有很大帮助。本文通过探究高中数学教学过程 中生活性的影响,得出了结合生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让数学 预习过程、教学过程、课后作业和检测过程三个过程结合生活 来进行数学教学,都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让学生爱上数学,让学 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注重学生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维等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正高效课堂实施以来,我校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和实施高效课堂,以求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怎样才能使数学课"活"起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在生活实践体验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引导每个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发展。一、生活体验1.课前体验。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9.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轻松爱上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在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适时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生活离不开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一、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必须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分析,经常对教材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调整、改编,用学生熟…  相似文献   

13.
陈松 《成才之路》2012,(31):11-11
新课标强调,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实践证明,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做"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想法让学生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成功体验,发展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聋校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在体验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中的生活,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与感悟”,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与感悟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以生活化的情境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与感悟”,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建立有利于学生体验的生活化情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要找到数学和生活的结合点,让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现和学生教学的互动,优化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善于提取生活的材料,重视数学教学的过程,从生活入手,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一、再现数学教学的环境提问能力是学生重要的能力,教师可以模拟教学的环境,提  相似文献   

18.
刘霞 《甘肃教育》2008,(7):49-49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化的数学资源大量存在于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中。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生活感受,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让学生不仅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更收获鲜活的知识。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问题走向生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呈现的是死板机械的数学问题,学生感受的是简单的数字和复杂的图形。学生面对这些单一枯  相似文献   

20.
王玉莉 《江苏教育》2012,(16):55-56
体验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有利于加速知识的建构;体验有利于促进积极情感的生成;体验有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供研究的时空,设置合理的活动,开发生活的资源,让学生去体验和领会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体验中不断丰富并深化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