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相当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精神振奋,这对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呢?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相当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盎然,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对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怎样才能围绕“情感”做文章,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进一步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能呢?  相似文献   

3.
郑建波 《教师》2014,(24):53-53
正学生应该是比较喜欢体育的群体。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心投入。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不喜欢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复、枯燥,感到厌倦。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其实,对于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一、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师生情感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兴趣,精神振奋,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整个课堂富有洋溢与生机,更好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兴趣,精神振奋,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整个课堂富有洋溢与生机,更好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很多学生不但厌学文化课,甚至在体育课上也出现了逃课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什么也不做,无所事事就在原地等着下课……每每看到这些,笔者的心里很疼。经过笔者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我们的体育课堂忽视了情感教育,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重视情感教学质量呢?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来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7.
韦展金 《广西教育》2009,(20):50-50
引导学生喜欢体育课,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肢体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冯雷 《考试周刊》2010,(7):149-150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教学有关。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给了我启迪: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痛快地玩,而且在玩中有学,这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体育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较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体育课中如果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兴趣,精神振奋。这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呢?  相似文献   

9.
张宝良 《新疆教育》2012,(14):29-29
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最后是教师的“内功”差,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长期不变,顽固僵化,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去教学,使学生练而无劲。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上体育课时,学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1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激发兴趣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着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2幽默风趣的语言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忽视或重视得不够充分,而过分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久而久之产生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种“怪”现象。但如果过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削弱运动技能的教学,出现课堂“热闹非常”,课后“一片茫然”这种似是而非的体育课。本文旨在以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抓手,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1.
杨洪爱 《考试周刊》2014,(76):108-109
<正>小学体育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新教材、新课程、新观念的背景下上好体育课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关心的问题,现总结教学经验,谈谈我对上好小学体育课的一些见解。1.在教学中确定情感目标过去人们对体育教学这方面的认识比较狭窄,认为学校体育就是打球、做操、玩。因此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如:喜欢上户外不喜欢上理论课,在体育活动中又表现为怕吃苦、喜欢轻松的活动,不喜欢800米此类的耐力项目,等等。我  相似文献   

12.
张建伟 《考试周刊》2012,(68):116-116
在体育教学中我常会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发现,确有一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以种种理由请假或逃课。有调查结果表明: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82%,女生占63%;对体育课抱无所谓态度的男生占13%.女生占24%: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5%,女生占13%。由此可见,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并不那么严重。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对体育课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仍占有相当的比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了解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吴军  郭凤丽 《中国教师》2013,(Z2):82-82
大家知道,体育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体育课的显著特点是"实战性很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活动,教与练构成一个整体。鉴于体育课的这一特点,如果体育课在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进行,那就太理想了!因为一堂体育课在良好的情境中进行,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使之精神振奋,这对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下面是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情感环境的尝试和体会,请各位同仁指正。一、老师的榜样力量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兴趣,精神振奋,这对提高课程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既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了,对于一些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体育课也是大家喜欢上的课,但是如何上好体育课也成了考验老师的重要任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针对情感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浅谈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主阵地。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1.让学生喜欢你——情感前提。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就不会喜欢老师教的课程,即使是曾经很喜欢,但也会随着对老师的讨厌而渐渐远离该课程。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个人修养,让学生喜欢你,是学生学习历史、记忆历史的情感前提。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时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培养体育兴趣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主阵地。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致高昂、精神振奋,对提高教学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成功地组织好一堂体育课,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活跃了,才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