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创新的过程有时就像在黑夜中摸索,但回顾人类的发明历程,还是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方法、理论,来指引我们更好地前行。无穷理论一个事物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其应用也是多方面的。构成事物的某一因素又可细分成多个因素;某一角度又能细分为多个角度;某一用途亦可应用于不同的情形……比如一块铁,我们可从元素含量、原子结构等方面分析它;从形状、硬度、导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借别人的东西来使用,或者把用于某种用途的事物,用于另一种用途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创造领域里,借用别的事物,或者借用别人的发明,经过改造变化,赋予新的意义,创造出新的事物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借用,常常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和诱发发明创造的钥匙,所以,不少的发明者很重视借用的方法。其原因:一是借用的方法简单易学。对普通的人,特别对于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未经过专业学习训练的人来说,要凭空设计一项新产品是困难的。但是如果借用一项现有的产品,经过分析,加以利用,使之成为一项新产品,是不难办到的。借用,可…  相似文献   

3.
本期评介     
如果说我太重理论……那你就是太重实践.大卫·里卡多致托马斯·毛瑟斯的一封信本期的主题是讨论发明的某些社会文化意义.发明是人的创造,与揭开自然奥秘的发现不同.发明的社会文化意义多种多样.如果发明确实适应需求,那么它就应当具有提供廉价的或至少是买得起的资源的经济功能;如果它能使用户节省时间,那么就是文化上的一项有益之举,因为它可以解放用户的脑和手,如果它能增强或取代人的天赋能力,那就相当于延长了人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4.
从1:9到1:100发明者为每一项发明呕心沥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当发明诞生的那一刹那,他们会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欣喜过后,他们长长地嘘一口气,头脑深处那根绷紧的弦,顿时松弛下来。他们此时的念头是:终于搞成了,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任何一种紧张(劳动、学习、工作或运动)之后,人们都渴望得到松弛,这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在发明这个领域,当一项发明刚刚诞生时,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成功”呢?一项发明诞生后,发明者是不是可以马上松弛下来高枕无优?如果发明诞生后暂时不能叫做“成功”,那么,它距离“成功”(指…  相似文献   

5.
灵感一词,乍听起来似乎有些神秘。其实,只要认真地研究它,就会发现它并不神秘,而且人人都具有产生灵感的生理、心理功能。一、什么是灵感灵感,就是形成创造性的认识(或创造性的构思)的刹那间,在人脑中的反映。“科技的本质是发现发明。发现,是对已有事物的新认识,即从不知到知;发明,是创造出没有的新事物,即从没有到有。”灵感反映的就是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到有的转化。它既包括直接反映,又包括间接反映,即在直接反映与间接反映的基础上,悟出新认识来。从而产生发现发明的成果。例如,《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胜[日]说:多年研究水之后,那一天…  相似文献   

6.
发明家的传奇故事至少像达·芬奇和他的飞行机器以及爱迪生和他的灯泡、电池一样古老。甚至在当今的世界,个人的想法仍然有一席之地。发明家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官僚机构会产生它们自己的弱点。技术本来就是不稳定的,如果把它完全固定、理性化和规则化,就会使它丧失生命力。一项完全按计划搞出来的发明根本不“是发明出来的”。改进是可以计划的,而发明则不能。必须先有发明构思然后再完善和推广它们。象森林大火之后会长出杂草一样,发明往往是在战争、萧条或其他突发灾难期间应运而生的,回顾历史可以看出,1945年前后由于第一、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7.
大名鼎鼎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完成2000多项发明,仅申请专利的就有1180多项。爱迪生终年85岁,即使从他出生之日算起,平均15天半就发明一样东西,这可能吗?1882年这一年,他申报的专利多达141项,平均两天半发明一项专利,这更难以使人相信。  相似文献   

8.
时尚与发明     
时尚指的是一种当时崇尚的风气或者爱好。它可以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趣的是有些发明正是由于开创或是迎合了某种时尚,得以风行一时,一发而不可收。事实上,时尚是发明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体现着一项发明的文化内涵。发明爱好者们不可不察。本文试举几例。“可口可乐”成风 1886年,美国乔治亚州安特兰坦有一个名叫约翰·潘巴  相似文献   

9.
3、发明商品化的基本公式虽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物,但现在我们假定:有一项发明,经过市场经济专家的论证和有营销经验的权威人士评估,一致认为是一项百分之百适合市场需要、制造出来后有很好的销路的优秀发明。那么,请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迅速使它商品化?我认为,要迅速实现一项发明的商品化,关键有两条:一条是必须有一位“经营型人才”,另一条是必需有一笔充足的资金。可以认为:发明商品化=发明成果+经营型人才+资金。先谈“人才”问题。一项发明能否尽快商品化,关键是能否找到一位有能力将发明变为商品,…  相似文献   

10.
纳米技术是一种尖端技术,它将领导下一声产业革命。纳米原来只是一种计量单位,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一个中等原子的十几倍。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例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国际上确认,当物质的粒径在100纳米以下时,这种物质就可以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技术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制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机器。物质加工到100纳米以下尺寸时,往往产生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超常规特性。纳米技术是一种材料技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将尺寸向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所以,纳米技术正吸引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注意力。纳米技术不光改变着或即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且纳米技术还将使我国的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1.
降落伞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空降器具,它能使人和物体从宅中安全降落到地面,因而在军事、民用和体育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然而,降落伞从萌芽到发明运用,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水井的故事     
刘扬 《百科知识》2010,(8):53-54
水井的发明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5000年以前。水井的发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亲近水源的形式,它是中国古代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水井与百姓生活水井的发明打破了人们依赖河流生活的限制,逐水而居渐渐演变成为依井而居。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围绕着水井居住生活,聚落的规模不断增大,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13.
设想发明一种手雷式,亦可以用枪射击的冷弹,当它在敌人阵地、恐怖分子、绑匪处爆炸时,可以使爆炸半径范围内的金属、武器的温度即刻下降至零下200℃,使它们不能操作或发挥作用,只能交械投降。冷弹作用的有效半径可有5米、10米、100米等多种规格。  相似文献   

14.
市场导向型发明创造技法(六)六、产品用途拓展法肖云龙产品的用途,通常在设计时就已确定。但是,人们往往会发现某种产品的实际用途,要比它的设计者原来所设想的要多、比如,自行车的用途原本是代步,而今除代步功能外,它还成了满足人们运动、健身、旅游等需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通过声音发现司机疲劳状况的系统,它可以在人感觉疲劳20分钟之前发现,提醒司机休息,从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日本电子航法研究所研究人员发明的一套系统。它只要录制数秒人的声音,1分钟内就可以判断出人的疲劳或精神紧张程度。人在疲劳时,声音的频率变化会出现某种紊乱,对“紊乱”的声音进行数据化处理并分析,就可以得出疲劳数值。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环境孕育与成熟发展的过程。事物与事物之间,也都存在着连带性、交隔性、相乘性、制约性和依赖性,就象一张网。要发展,就必须使网张开、延伸;网要张开,就必须依赖纵横交错的丝线的协作力。网的每一段丝线,都代表着一个事物发展的趋向;网的每一个结,都代表着一个充满个性事物的产生。当一个个性事物处于成熟、滞怠、衰败时,它是必要裂变、延伸,与另一个(或几个)个性事物结合、蜕变,从而再次产生一个(或几个、或性质截然不同的)更适于生存、更具生命力的新的个性事物。就以本人发明的中国象棋食品…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武装直升机素有“空中飞行坦克”和“低空杀手”的美誉。它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使其种类越来越多,而且正由单一用途向多用途发展,使有的一机同时具有两种或三种作用,有的两机结合使用同时具有多种作用。今天给大空介绍的就是两机结合使用具有四种用途的卡-50与卡-52多  相似文献   

18.
5.不锈钢 发明人:亨利·布诺雷(英国) 发明时间:1912年 不锈钢是一种防腐蚀、耐高温的合金。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铬。由于所加元素及比例的不同,迄今已有一百多种不锈钢。不锈钢的每一个型号可以说都是一项发明。这里我们介绍一下铬钢的发明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前线  相似文献   

19.
晶晶 《发明与革新》2010,(12):18-18
有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某一事物上增加某一元素开始的,将现有的A叠加上现有的B,就有可能得到一个全新的C。如果C还能表现出某种非凡的效果或特征,这就变成一种新发明。因此,这种叠加法不失为一种简单而快捷的发明创造法。  相似文献   

20.
该还是不该,这是个问题。诺贝尔曾有一句名言——"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好处总要比坏处多。"的确,没有新发现、新发明,就没有人类的进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具体到某一项发明上,情况反而复杂多了。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它应该被发明出来还是将它发明出来压根就是个错误?有时候真的不容易回答,即使聪明如爱因斯坦,同样会面对这样的难题。面对嚣张的纳粹,爱因斯坦曾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可是到了1945年春天,美军进占德国西部,发现纳粹的核研究只限于实验室阶段,并没有制造核武器计划。爱因斯坦有些后悔,因为他知道核武器的厉害,于是,马上向白宫提出没有必要再使用原子弹了。然而,包括核弹在内的武器一旦研制出来,使用还是不使用的问题就不是由科学家所能决定的了。在如此严肃的问题上,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都无可奈何,这充分说明评判一件发明是好还是坏,真的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有些东西,刚发明时谁都说好,也许过一段时间,它便成了过街老鼠。发明由"好"变"坏"是人们认识提高的结果。过去,人们病了,医生常常会给你开一大把四环素——它还真有点像万能药,对有些病治疗效果奇佳。可是,后来才被发现,长期服用这种东西,容易出现"四环素牙"。可以肯定,四环素的研制者的初衷并非如此,但他给人们制造了一口黄牙。现在不吃四环素了,牙齿也不黄了,可是更多的人的初衷竟也改变了,心也黑了。医疗新发明层出不穷,一种比一种"疗效显著",直骗得你没病也被气出病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未来世界将会面临哪些或善良或邪恶的奇妙发明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