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谶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神秘的历史文化现象。在谶谣神秘主义的面纱后面,却是最现实的工具性本质。作为舆论工具和政治工具,是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基本和最大的社会功用,直至当代,它以不同的形式在中国传统神秘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谶谣社会功用的演变,实质是其工具性本质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谶谣乃是一种舆论性的预言,体现着当时人们对于社会现实,尤其是政治的态度。但古代人们曾一度认为谶谣乃是荧惑星下降教授小儿,所以体现着上天的旨意。现对这种观念加以考察,并就中古小说中的谶谣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谶谣文化玄妙莫测而又至关重要。它在文中起了反映政治变故、预示未来、揭示人物命运以及反映作者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作用。而谶纬学的盛行、童谣本身的特点、童谣的政治价值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则是谶谣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诗谶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具神秘色彩的特殊现象,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对此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诗谶的成因;诗谶的类型划分;诗谶与谶纬、谣谶的异同;诗谶的阐释与解读;诗谶的影响。在取得丰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炀帝腐朽统治濒临崩溃,李渊、李世民乘机起兵,击败“群雄”,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创建了新王朝,并统一全国。乍看起来,唐自公元617年6月起兵,同年11月攻占长安,只有一百二十六天就建立了新王朝的基础,公元618年5月李渊即帝位,公元624年统一全国。进兵迅速,发展顺利。其实,它经历了相当艰苦曲折的过程。在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陷颓败的杨隋政权于灭顶之灾、更新封建生产关系、推动历史前进的大势下,李渊、李世民顺应了历史潮流,迎合人民愿望,在推翻隋朝,建立唐朝中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李世民的突出作用。故《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认为:“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  相似文献   

6.
论杨玄感李渊起兵与隋朝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玄感与李渊的起兵是隋王朝上层统治集团长期矛盾和斗争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杨玄感、李渊起兵反隋的举措,属于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隋王朝这座强大的堡垒,最后是在内部被攻破的。  相似文献   

7.
设想一 补充老庄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的材料 道家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在创业过程中就利用道教“老君当治”的图腾及老君显灵。预告李唐王朝的成立;在建国之初,为了稳定人心,巩固政治,  相似文献   

8.
谶,包括谶言和谶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汉民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动荡时期,谶言与谶兆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在社会安定时期,谶言与谶兆主要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牛继马后”谣谶见于《宋书》《魏书》《晋书》诸正史中。《宋书》之“牛继马后”服务于沈约《宋书·符瑞志》天命史观的著述目的;《魏书》之“牛金生睿”也并非完全出于敌国立场,更多是因袭旧说;诸书“牛继马后”史源均指向孙盛的《晋阳秋》。但通过对孙盛行迹的考察及对《魏氏春秋》的文本互证,可知孙盛造作“牛继马后”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则是桓玄出于篡晋的需要,与时任大将军文学祭酒的徐广造作了该谶,并将其羼入所谓辽东本《晋阳秋》中。“牛继马后”的造作依托于《玄石图》,其由魏之祥瑞变为晋之图谶,又从晋之图谶变为晋之灾异。以旧符谶论证新天命,反映了魏晋时代的谣谶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10.
隋末天下大乱,道教在向各种势力兜售谶言,也对李唐势力夺取政权建立王朝出力甚多.李唐兴起利用李氏当王的谶言来应谶,建立政权后冒认老子为先祖,李唐王朝利用谶言本质为神道设教.李唐王朝与道教合谋制造谶言并利用道教谶言增强政权的合法性,同时也借助道教无为之教的思想资源来消除政权的合法性危机.道教在唐初的政治介入并不是屈服于国家的过程,而是上层贵族道教影响唐代国家治理之道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读过《红楼梦》,值得惊叹的不仅是人物关系之复杂,小说情节之曲折,更让人赞叹的是曹雪芹创作之精妙。文学创作中对于隐语的使用从来就不少,但是可以像曹雪芹这样应用的如此得心应手者实在是为数不多,该文主要就《红楼梦》中谶谣——正册人物判词的运用加以举例分析,赏析并对比杨宪益、戴乃迭夫妇(Yang&Gladys)同霍克斯(Hawkes)译本就此谶谣翻译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一些历史事实论证李渊在唐王朝建立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对李渊在历史上的地位作一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义和团运动时期神秘传闻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义和团运动时期神秘传闻盛行的现象十分醒目。这类传闻内容上主要可以归纳为有关"神术"、"异事"者和谶谣乩语两个分类。其盛行既有着最为直接的现实激发因素,又有着长期历史性承传积累,涉及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乃至传播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从其社会作用看,既有着"灭洋"政治指向下的多重功用,也明显具有社会扰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渊与武则天都是天国皇帝,他们的建国立都方式存在着众多共性。这两位帝王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和后半叶,分别在长安和洛阳对前朝构成都城的重要元素,诸如三大朝、宗庙、社稷、中央衙署及陵墓区等场所和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易,使其在礼制上和政治上符合新王朝的需要,同时,也使这些改易后的诸元素成为新国家新都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李渊,隋末唐初卓越的政治家、战略家;唐王朝的主要缔造者。他谋划、统领的晋阳兵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这位政治家、战略家的品质、才识和胆魄。  相似文献   

16.
唐王朝立国之后,一百余年间,经济一直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可谓是封建社会值得称颂的黄金时代.这里我们想就唐初的经济状况,贞观年间唐王朝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以及对新王朝实行这些政策的性质等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唐初的经济形势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在一段时间内,唐王朝虽然采取一些恢复生产的措施,但是国家还没有统一,战争还在进行.624年,唐军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辅公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当了皇帝,是为唐太宗.从此,唐王朝开始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但是,李世民继位时,唐王朝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在蒙昧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渴望着能对未来做出预测,周宣王时期流传的"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最早出现在《国语》中,由此可知,西周末年已经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谶语"。即使如有的专家推测,《国语》乃后人伪造,但以"伪造"的《国语》的成书时间来算,最迟也在战国初期。谶文化在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古时凡有大变故,多半先有谣谶广传。而诸如《推背图》《梅花诗》《烧饼歌》之类,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那些富于神秘色彩的谶,就好像是有人无意中听到的神灵的私语,在古人的心中它具有莫大的威仪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出身于陇西贵族,唐高祖李渊次子。他文韬武略,为建立唐王朝立下过赫赫战功。玄武门发动政变,迫使李渊交权,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国家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这都与唐太宗丰富的治国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生于公元六五○年,卒于公元六七五年,是初唐负有盛名的一个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四杰”。王勃是“四杰”之首。七世纪初年,正是隋炀帝杨广统治中国的时候。政治上,凶残腐败;经济上,横征暴敛;生活上,荒淫浪荡。这样,就使人民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得不高举造反义旗,组织农民武装,进行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你死我活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统治了二十八年的隋王朝。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原为隋王朝的命官。当各地农民起义军向隋王朝展开武装斗  相似文献   

20.
大业十四年(即义宁二年)三月十一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一伙杀于江都(扬州)。宣告了隋王朝的灭亡,李渊很快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弒逆事件”是宇文化及一伙的单独行动,还是有其他方面的联系、插手?李渊与这一事件有无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