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中探究蜡烛燃烧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操作如下: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见图1),观察烧杯壁上发生的变化,从而推测蜡烛燃烧的产物有哪些。  相似文献   

2.
梳理、分析3个版本教科书中蜡烛燃烧实验的设计,在操作层面上对教科书实验设计提出商榷,深入研究文献成果的特点,透析不同熄烛方式的原理,利用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设计蜡烛燃烧实验探究活动,完成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观察烛油的形成和隔空点烛实验的改进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实验探究,对蜡烛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实验进行了分析、改进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初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实验在"推测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及"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处存在以下不足: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会在烧杯内壁形成水雾,但在实际实验操作中,火焰上方烧杯壁温度高,烧杯壁易发烫,出现的水雾随即蒸发,现象不易捕捉,若烧杯离火焰稍远,则没有明显的水雾现象;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通过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浑浊,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因烧杯放置时间长短、内壁石灰水多少等因素影响,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极不明显;蜡烛火焰熄灭后白烟的点燃,因吹蜡烛时用力大小、熄灭前蜡烛火焰大小、燃烧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学生实验时白烟重燃实验成功率低(见图1)。  相似文献   

5.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初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在观察火焰各层温度、检验燃烧产物,以及探究白烟成分时存在现象不明显和实验操作成功率不高的问题,本文在广泛查阅文献,实验室先行试验,课上实践的情况下,综合探究出适合初中课堂演示实验的最佳方法:平面白纸扩大法、集气瓶盖灭法和胶头滴管吸吹法。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课以蜡烛为载体,引领学生探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火焰分层的原因以及蜡烛燃烧的产物,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1)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2)巩固药品取用、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等基本的实验操作;(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一、探究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改进1.原实验存在的问题(1)教材中的实验需要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需要的仪器多,且需做两次实验来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耗时多。(2)学生较难把握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烧杯内壁的操作。表现在:澄清石灰水量少了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蜡烛燃烧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探究活动,承载了许多物理、化学知识.燃烧现象能够激起很多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也会针对燃烧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鲜明、有趣,许多教师对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文章以蜡烛燃烧为主线,结合一些常见的燃烧现象,对什么物质在燃烧,火焰中有哪些成分,如何检验反应产物,燃烧为什么会形成火焰,火焰的形状、温度、颜色、亮度,蜡烛在失重条件下能否燃烧、如何燃烧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由实验观察提出探究问题,反思进行实验改进与设计的通用性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9.
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在现行九年级上教版化学教材中到处都闪烁着蜡烛燃烧的光芒.一支小小的蜡烛燃烧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化学道理,有关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一、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例1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相似文献   

10.
在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中.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存在显著差异。有的仅能观察到蜡烛燃烧(重复生活经验).有的能观察到火焰分层(探究到浓度、温度分布规律),有的还能观察到蜡烛的状态变化(探究到三态变化),注意到棉线的变化(探究到相关物质的变化与作用),闻到特殊的气味(探究到有少量蜡烛挥发),并能在吹灭蜡烛时看到白烟(探究到少量蜡烛气化后在空气中凝固)。因而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有效性与他们对客观事物观察的敏锐程度和探索的精细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中.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存在显著差异。有的仅能观察到蜡烛燃烧(重复生活经验).有的能观察到火焰分层(探究到浓度、温度分布规律),有的还能观察到蜡烛的状态变化(探究到三态变化),注意到棉线的变化(探究到相关物质的变化与作用),闻到特殊的气味(探究到有少量蜡烛挥发),并能在吹灭蜡烛时看到白烟(探究到少量蜡烛气化后在空气中凝固)。因而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有效性与他们对客观事物观察的敏锐程度和探索的精细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课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对蜡烛燃烧实验进行了再改进。设计了将蜡烛燃烧实验在密闭的锥形瓶中进行的新方法,实验装置简单、现象明显。此外,还改进了"使熄灭蜡烛复燃的实验",新方法可确保该实验成功。  相似文献   

13.
周虹 《中学理科》2006,(8):91-91
1.初中化学(上教版,下同)。上册第11页《活动与探究》中有一个实验:从蜡烛的火焰中用一根玻璃管引出一缕白烟并点燃。这个实验操作起来不容易成功,如果使用普通照明蜡烛,几乎不能点燃。在做这个实验时,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选用一支直径大于3cm的大蜡烛(烧香用的红蜡烛最好),点燃蜡烛充分燃烧后,吹灭蜡烛,我们可以看到一缕大约宽1cm的白烟袅袅升起,这时我们在离烛蕊大约3—5cm处点燃白烟,蜡烛又被重新点燃。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白烟,而且通过实验知道它具有可燃性,它的主要成分是气化的石蜡,改进后的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蜡烛燃烧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探究实验之一,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设计了新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实验操作更简单,现象更明显,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顺序和主次,让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化学实验的每一环节,可以很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课本上有四次点燃蜡烛的家庭小实验,每次都有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在第一次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让学生观察:燃烧前蜡烛的颜色、状态;在燃烧过程中蜡烛顶端的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杨志华  曹圣华 《考试周刊》2010,(12):187-188
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是学生实验中常见的化学用品,蜡烛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一支小小蜡烛的燃烧深藏着许多化学道理,闪烁着化学原理,越来越被中考化学命题者所关注。本文从蜡烛燃烧隐藏着的化学道理入手,结合中考化学试题,分析蜡烛燃烧背后隐藏的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17.
以全新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教学进行了拓展研究,发现蜡烛从点燃到稳定燃烧时,火焰呈现先小→大→再小→再大的变化过程,蜡烛外焰的锥底部位比外焰顶端部位更具稳定性.通过多种实验方法观察石蜡蒸气以及燃烧的过程,解决了如何得到"修长"的蜡烛火焰、如何点燃没有棉线的蜡烛、罩有烧杯的蜡烛火焰一定是从高→低逐个熄灭、蜡烛燃烧如何形成深陷的凹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1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实验的改进原实验方法是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CO2,注意观察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两个结论:(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大,还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倾倒CO2。在实际操作中,该实验方法往往会出现两个问题:(1)两个蜡烛往往同时熄灭.(2)既使有先后熄灭的现象,但时间差很短;现象不太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有两种:方法一:两支短蜡烛分别用两根细铁丝系住,使一支蜡烛放在烧杯内的底边上,另一支蜡烛放…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实验的教学功能,通过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氢气与氧气混合引起爆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三个实验的探究和改进,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教学效果,且能节约药品,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简易性和探究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许多改进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一般都采用将"倾倒的空间"与"燃烧蜡烛的空间"之间用某物质隔开,再顺利完成二氧化碳"倾倒"的思路设计。为使该演示实验更易掌控、进一步提高成功率和实验效果,采用新的思路,设计了两种新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