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阴话新老派在词汇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整体呈现出向普通话明显靠拢的趋势。老派保留较多方言词,新派大量词语改用普通话说法,部分词语处于方言词、普通话词两读阶段,对于一些反映旧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的方言词,新派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社会生活的变化、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新老派阅历的不同以及新派的创新等原因造成。但是,在基础词发生剧变的同时,词汇中最为稳固的核心词变化极少,反映地域特征的特征词也变化不大,江阴话的地域特征并未因此而消退。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方言音系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具有代表性。近几十年来,东胜老派方言与新派方言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于东胜话新老派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基于实地调查结果,新老派的语音差异主要体现在韵母方面,语音新老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新派受到普通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核心词是人类语言基本词汇中最稳定的部分,体现词汇的共性.现代涟水话作为官话分支,归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其核心词个性特征鲜明.量化统计结果显示,涟水话与普通话核心词差异明显,前100核心词、后100核心词和200核心词的普方差异数分别为37条、58条和95条,差异率分别接近40%、60%和50%.前、后100核心词普方差异量分别占总差异量的39%和61%,后100核心词普方差异更加突出.核心词总体差异呈现明显的全异和多种局部相同类型的梯度级差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509个中古入声字在山西晋语区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中舒化情况的调查,从入声舒化后的调类归属方面,对山西晋语区新老派方言的入声舒化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分析及比较。与老派方言相比,新派方言中入声舒化字的数量大大增加,甚至达到老派方言入声舒化字数量的6倍左右,这与普通话的强势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老派方言入声舒化的归调规律表现一致的方言中,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每类声母入声舒化后归调的舒化字数和占比的不同;在新老派方言入声舒化的归调规律表现不一致的方言中,新派方言入声舒化后的归调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顾劲松 《河池学院学报》2012,32(4):48-51,55
隶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涟水方言中首次发现有儿化现象存在。涟水方言儿化词总量较少,主要是一些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时间词、称谓词和其他普通名词;儿化实读表现与儿化音节本身的韵母类别有关;老派儿化现象比新派丰富,较之于老派,新派儿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态势,此态势主要与普通话渗透等因素有关。涟水方言儿化现象主要是历时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环江官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环江官话的新派和老派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声韵调三方面进行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采集了老、中、青三代南通人的语音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声母方面,新派南通话的唇齿音[v]摩擦已经不明显;部分定母字上,新派受普通话影响读作[t];泥母字由老派的[捱]转变为新派的[n],舌齿间的摩擦趋于消失;见母字由老派的[k]转变为新派的[諬];个别书母、匣母、疑母字上也存在着新、老派的读音差异。在韵母方面,新派南通话将[ya]、[yɑ]合并为[ya]。在声调方面,除了个别字,新、老派南通话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Glottogram是地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相结合的一种微观的研究方法.本文运用Glottogram的研究方法,分析讨论青海省循化县街子乡撒拉语的内部变化.街子乡撒拉语呈现出明显的新老派差异,新派吸收的汉语成分逐步向老派扩散.Glottogram图表可以清楚地呈现语言渐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程序 《现代语文》2010,(5):105-107
向普通话读音靠拢是各方言语音演变的普遍趋势,但江西鄱阳方言先、仙韵见系字读音的年龄变异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韵母由老派的以[yen]为常转变为新派的以[ion]为常。笔者经过研究认为,这是因为前一种读法与鄱阳镇周边乡镇读法类似,因而带上了低声望的标记。新派的与普通话趋远的读音变化,实际上主要是由于与低声望语言变体保持距离的排斥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江官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环江官话的新派和老派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声韵调三方面进行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