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书声琅琅”本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道流动的风景,那么,朗读就应当是其中最亮丽的景点。 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露,朗读则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的交流。通过有声、有情的朗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使文章整体更具形象性,这样读者自然而然就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体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置身于这样声情并茂的语言环境中,自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能自然地潜人读者的脑海中,从而达到理性与感…  相似文献   

2.
韩伟 《新疆教育》2012,(2):96-97
语文与朗读,唇齿相依依,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优化师生关系。情感融于教学中就能产生驱动力。因此,教师要深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学困生”,要让其感受爱的温暖,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创设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画面、幻灯、音响等,就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感觉。如教《小猫钓鱼》时,可播放与课文意境相符的乐曲,激起学生情感。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教第六册《荷花》一课时,我指名让学生朗读,请几个学生头戴荷花,手拿荷叶,充满激情地进行表演。通过扮演角色的情感体验,学生自然…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然而,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不太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使学生在朗读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了整个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6.
曹丽娜 《考试周刊》2013,(16):38-39
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在朗读、想象和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了发现,对同一篇文章的感悟会有所不同。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的阅读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相似文献   

8.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9.
“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使“有感情朗读”在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而学生却死气沉沉,神情淡漠。那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情感教育被抛弃的缘故。由此可见,寓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一、披文入情,以情传情情感教育本是语文教学中所固有的,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力。”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是一种最基本的激情方…  相似文献   

11.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情”课堂,即让激情、情境、情感、情趣等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惰激情,以惰施情,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它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学激情”。一、优化情感,自主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激起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的力量给学生认知的快乐,促进他们的学习更深入、更持久地进行,使他们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增加语文积累应用、获得情感价值体验的主要渠道,同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对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朗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有益,那么怎样才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笔者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1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听"读中激发情感体验1.1教师示范朗读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景,"以情激情",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要传达的感情,唤醒学生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教学,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性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笔者可以从在朗读中激发情感、在想象中促进情感、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组织讨论抒发情感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真情实感,是新课程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应努力创设愉快学习的最佳心理情感氛围,重视选用多样灵活的朗读方法,使学生在学中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紧扣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就像乐章的序曲一样,  相似文献   

18.
陈岩 《成才之路》2012,(16):28-28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朗读的“火”?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得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这种“整个心灵的感受”,这种“真实的内心激动”,就是朗读的“火”。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淀语感的重要前提,指导朗读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艺术,也是语文课堂最亮丽的风景线。于永正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善于点燃朗读的“火”,让朗读“火”起来,让童心“火”起来,使学生敢读想读乐读会读,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使朗朗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应当充满人情趣味,语文教学应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感氛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网,让学生在理解与感悟语言中培育自己的情感因素;将课文朗读和积累结合起来,升华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始终贯穿一个“情”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