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阅读应该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而不是被教师满堂灌代替。针对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强烈地意识到"新课程标准"所蕴含的现代阅读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所以,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在表现自我,获得成功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王珍  黄汗青 《快乐阅读》2011,(16):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如何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出个性来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个性在课堂上显现、绽放,可以从珍视学生体验入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明小学生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笔者为落实课标精神,提出了一些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技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读中走入文本;在课堂中教给学生赏析文章优美句段的方法,学写批注;感悟作者的写作奥秘,迁移运用等。真正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明小学生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笔者为落实课标精神,提出了一些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技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读中走入文本;在课堂中教给学生赏析文章优美句段的方法,学写批注;感悟作者的写作奥秘,迁移运用等。真正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理念伴随新课程改革步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风靡课堂,且异彩纷呈。但诸多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状态,让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有失个性"。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多元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近年来笔者致力于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能力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深层次内涵,那就是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如果不注重阅读与审美的有机融合,阅读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审美之间架起桥梁,让二者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美、鉴赏美。  相似文献   

9.
聂慧玫 《考试周刊》2014,(45):20-2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目前的高中语文的阅读课堂对朗读普遍弱化,不够重视,现状堪忧。朗读对阅读意义非凡,将朗读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能让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然而初中语文阅读中存在泛化现象,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随意性现象比比皆是,课堂看似"个性化"了,但是语文的课程属性丢了,学生的主体性弱化了,文本载体被虚化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没有真正的提升。语文阅读不应该是泛阅读的状态,让个性化阅读回归本位,才能构建真正的个性化语文阅读课堂。一、回归语文课程本位,让个性化阅读有依托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课堂上过多依赖多媒体手段,学生的注意力被大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教学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落脚点,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进行创造性阅读,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文章秉承语文课程理念精神,阐述教师在阅读课堂活动中要立足文本特点,采取多种阅读策略,努力贴近学生的阅读实际,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建构高效的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我们怎样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教学方式呢?情境是最好的方式,它能引学生入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一、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学生入情入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语言材料、学生个性等特点,巧妙地设置现实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为此,我们要实施行之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个引导者、点拨者。倡导个性化阅读,应该把阅读活动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激发阅读兴趣,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使其个性光彩散发,从而构建个性化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体验犹如阅读教学的双翼,让学生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课堂上飞越知识的海洋,获得智慧的灵光.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为此,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纵观如今的小学生阅读书籍,可谓多姿多彩,让人眼花缭乱。如何挑选适合的阅读资料进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海量阅读,是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我校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作为教研重点,努力寻找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面对内容丰富的课文,如果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才能既让学生学好阅读,又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答案是高效课堂。本文就从两节《夏》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教学案例入手,谈谈我对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理解。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夏》这篇文章,甲、乙两位教师在激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