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婴世界》2011,(9):104-105
“直升机父母”是目前流行的一个新称谓,比喻那些爱子心切的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日寸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你是“直升机父母”吗?是什么原因让家长成了“直升机父母”?这种以爱为名的“保护”到底是爱还是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蹦寺孩子呢?  相似文献   

2.
邵瑜 《海外英语》2012,(5):46-46
直升机父母,顾名恩义,就是那些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控孩子一举一动的父母。中国可以说是个“直升机父母”的超级大国。这不,本文小作者的父母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邢强  刘毅 《教师博览》2021,(5):70-72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当许多中国家长为过度保护孩子而宠出脆弱的“温室花朵”自责时,西方国家的家长也在为同样的问题发愁. 帮孩子铲除一切障碍的“割草机父母” 据美国《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过去,美国人把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父母称为“直升机父母”,如今“割草机父母”(为孩子铲除可能面对的一切障碍的父...  相似文献   

4.
新锐词汇     
直升机父母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个新词语。把某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叫做“直升机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  相似文献   

5.
语文     
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是一个带有国际范儿的新词儿,原英文是Helicopter Parents。它指的是某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  相似文献   

6.
最近接触到个新词,叫"直升机父母"。所谓直升机父母,就是指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全方位围着他转,时刻监督他的一举一动,希望他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仔细一对照,我有些汗颜,原来自己也是直升机父母,每时每刻都想把儿子保护在自己的羽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教养”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养方式,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如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社会行为、社交关系、学业成就和职业规划等。采用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的结果表明,“直升机教养”对青少年发展有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高保护剥夺了青少年的自主权;高要求强化了青少年的无效感;高控制弱化了青少年的控制力。为应对“直升机教养”对青少年发展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建议从父母、孩子、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入手,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为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父母     
《父母必读》2011,(10):18-18
这是目前在北美洲正在流行的新词,指的是那些不停观察着孩子所有活动的父母,他们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头顶盘旋,又随时准备降落,他们巨大的嗡嗡声几乎挤占了孩子们自己所有的动高度监管。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为孩子安排所有活动。孩子的生活,就是父母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张文娟 《山东教育》2004,(15):44-4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孩子最早阅读的“书”,而且是阅读时间最长、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的“书”,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列·尼·托尔斯泰指出: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只有能够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修养,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的父母,才能成为供孩子阅读的有益的“书”,才是合格的父母。在我们谈论和研究父母对子女的“作用力”的同时,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子女对父母的“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同物理学原理中的力一样,也是相互联系、相互…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手”之家教理念会带给每一位家长以深刻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12.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3.
一、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父母:“今天学习怎么样?”外国父母:“今天在学校过得还愉快吗?和同学相处得如何?”二、孩子吃完晚饭后:中国父母:“快点去做作业!”外国父母:“先帮我收拾一下桌子。今天晚上你有什么安排吗?”三、孩子晚上要和同学出去玩:中国父母:“太晚了,不安全,再说明天还要早点起来上学。”外国父母:“好的,给你钱。要注意安全,遇到什么事了就报警。”四、当孩子在家里谈论某个同学时:中国父母:“这个同学学习成绩怎么样?”外国父母:“这个同学为人如何?”五、当孩子考试成绩下来:如果孩子考了99分(满分100分):中国父母:“怎…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父母”是近年来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大学校园中的新名词,主要指那些随时盘旋在学生周围,打探学生一言一行,监视学校一举一动的大学生家长。文章针对这一现象,就中美两国高校“直升机父母”的表现、成因、影响以及高校对策等方面作一比较,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家长过度参与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父母爱孩子在世界上是属一属二的,然而让人悲哀的是,如今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孝敬”,并没有得到孩子对父母的“孝敬”.本文就是探讨孩子的“过”,与父母的教育有着怎样的关系,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去施爱.  相似文献   

16.
【观点再现】:父母不该做“孩奴”,许多父母放弃自己的兴趣以及事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有很大压力的。学习是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孩子自觉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有可能学有所成。父母不该做“孩农”,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农作物”,  相似文献   

17.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18.
李学才 《师道》2013,(11):13-14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长越聪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笨”,但现实却恰恰与父母的愿望相反.一些孩子的“笨”正是父母一手“教”出来的。不信,我们就来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家长》杂志进行了一次“家长威信大调查”,结果表明: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正急速下滑。数据篇:家长威信呈现危机——喜欢父母的孩子不到5%在回答“你对父母所持的态度”时,6.62%的孩子惧怕父母,56.28%的孩子对父母很反感,13.13%的孩子对父母极度反感或痛恨,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多数孩子不太在意父母的看法在回答“你在意谁对你的看法”时,超过50%的孩子选择同学或朋友,近30%的孩子选择老师,约15%的孩子选择父母,5%的孩子选择其他长辈。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其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陈学敏 《成才之路》2010,(6):I0005-I0005
随着少生优教的育子观念的普及,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趋向"无微不至",他们总是在孩子四周盘旋,总是保持高度戒备,孩子一旦需要帮助,他们立刻出手帮助,被称为"直升机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