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性课程能发挥无声地育人作用,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在学生公寓利用隐性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加强青年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手段。价值观教育不仅需要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显性教育手段,更需要发挥隐性渗透的独特教育优势。通过宿舍进行价值观教育是美国高校向学生传达国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渗透国家意志的重要途径,是隐性渗透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总结美国在高校宿舍中传递价值观的隐性教育途径,为探寻我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手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隐性教育本质上属于一种无形的内化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基于理论的思想意识引导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应用隐性教育实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当中的深化。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方略。  相似文献   

4.
张国英 《职大学报》2005,(4):106-10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变批评教育为表扬教育,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并且加强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呼唤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者所重视并成为切实提高德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对蕴含在校园文化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总结其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而对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学理支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理论基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是哲学根柢,"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源泉.哲学视域下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人文关情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注重陶冶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构建主体化新媒体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7.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民办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视阈下民办高校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的现状,阐述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作用,提出了新媒体视阈下民办高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隐性教育是一种不带明显声势的资源模式。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将隐性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文章在分析隐性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崭新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入手,结合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讨了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势在必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大学生应该理解并践行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在高校,通过显性与隐性的灌输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与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品质及行为品德,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称之为"公民教育",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公民教育在推动其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教育与灌输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改善教育模式与方法、注重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合力,这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美育自身的价值取向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确保了审美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而且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审美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特征,使其更易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文章首先阐述“在场”与“不在场”教育相结合、“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灌输式”与“启发式”教育相结合的美育理念,“三结合”美育理念可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方面面,揭示出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呈现的巨大变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受其影响也呈现出崭新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由单一的理论说教、显性灌输模式开始逐渐过渡为环境熏陶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出现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施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注入活力的同时守住底线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思政教育发展的一大契机。挖掘思政教育活动元素中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媒介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内隐的、非强制性的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因其作用方式的不明确性、内隐性而使其在教育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往往被忽视。目前我国学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仍未达成共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概念缘起、课程设计两个层面还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途径.基于此,本文从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对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知识现状出发,分析了动态隐性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明确提出动态隐性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切实完成大学阶段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教育目标。着重介绍在工程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显性分组,隐性分层,动态调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演变,是德育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到课程、德育学科到学科德育的历史。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创新,经历初步探索到全面推进的发展。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课程,相同之处是都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进行思政教育;不同之处在于思政课程是直接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协同育人的主导,是显性的思政教育,而课程思政强调挖掘非思政课程中思政元素,是协同育人的协助,属于隐性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然而,传统的显性思政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隐性融入成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学科竞赛中,隐性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隐性融入的问题,以学科竞赛为例,分析了思政教育元素在竞赛中的融入方式和作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思政教育与学科竞赛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现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隐性教育,其具备隐蔽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等特点。新媒体作为教学的媒介已经成为高校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新媒体的优势给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便利,也面临不小的挑战,要利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媒体席卷各大高校,深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校园微博凭借极具个性化特征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网络空间,被广泛运用到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去。本文介绍了高校校园微博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高校校园微博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巨大效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