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很多评论家批判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的金钱万能思想的时候,这部小说却以生动、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本文联系作者大仲马的生活经历和小说中法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以唐太斯的复仇之路为线索,从唐太斯复仇中选择忍辱与反抗,选择基督教下的野心与良心,选择远离尘世的爱情几个方面分析唐太斯这个人物形象,从而肯定唐太斯蕴含人性的复仇,肯定他为追求自由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特征,表现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以外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加缪从巴斯喀哲理中发现了人生的荒谬,人并不幸福,都被判处了死刑,但是他与以往的哲学家逃遁荒诞不同,他认为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正视荒诞,反抗荒诞,而这种反抗就是人的自救方式,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这种积极向上的反抗精神始终贯穿在他的文学创作里。以哲学著作《西西弗神话》《反抗者》,小说《局外人》《鼠疫》等这几部作品为例,来分析加缪的反抗自救意识以及他关切现实的精神,能更深地理解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及其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复仇主题在文学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血亲复仇,往往以超常态的极端方式体现。复仇被称为“野蛮的正义行动”,往往体现为被复仇对象力量的强大,身负复仇重任的主人翁只能采取某些极端的手段来换回自己应该得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对此,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原野》就向我们阐释了这样的一种复仇境遇,体现除了别开生面的复仇精神。1.两部作品在产生之初都无一例外地存在被人误读、曲解的现象。《哈姆雷特》居于莎士比亚后期代表作“四大悲剧”之首,曹禺为人熟知、引起了巨大轰动的作品却是《雷雨》。发表于1937年的三幕剧《原野》,是曹禺早期话剧创作中最受冷落的一部。关于《原野》的主题,过去的文学史多把仇、焦两家的斗争简单理解为农民与恶霸地主之间的冲突,讴歌仇虎“被压迫阶级”的反抗精神。表演当中,它也极难像《雷雨》一般赢得观众的认可。曹禺1983年自言:“《原野》是讲人的极爱与极恨的感情,它是抒发一个青年作者情感的一首诗(当时我才26岁,十分幼稚!)。它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思想。”一些读者也表示:“我觉得它比名声显赫的《雷雨》还要好,整个阅读过程恍若置身于炼狱。”而哈姆雷特复...  相似文献   

4.
刘克锡 《阅读》2012,(11):28-29
高尔基曾经写过三本自传体的长篇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详尽记述了他所经历的苦难以及流浪、奔波、求索、进取的人生经历。从这一系列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作家的写作灵感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与社会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多多地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去,多看,多想,多写。1".近距离"接触生活。"近距离"就是要结  相似文献   

5.
鲁迅从事小说创作往往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或者说其小说创作与现实的关联更加密切,《铸剑》这篇历史小说也不例外。从鲁迅的生平经历,结合《铸剑》的复仇母题,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意象进行细致的解读,可以剖析《铸剑》中鲁迅的复仇与孤傲精神。  相似文献   

6.
《燕丹子》、《吴越春秋》、《越绝书》是汉代的三部杂史小说。这三部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强烈的复仇愿望并将复仇意识付诸行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秦汉社会中存在的强烈的复仇意识和超越肉体拘执的侠义精神。章通过对三部小说中和《史记》等史书中的同类事件的对比,说明小说如何在情节选择和结构安排上突出复仇主题。  相似文献   

7.
曹禺先生的《原野》是一个关于"父债子还"式复仇的戏剧。仇虎的内心所背负的是来自父亲的责任压力,"父债子还"式复仇对他来说,是命运给他安排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部作品虽然最后以复仇的完成、主人公的死亡作为结局,但复仇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复仇本身。仇虎的"父债子还"式复仇则因自我精神的审判而消解,都变成对复仇本质的一种嘲讽。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悲剧或喜剧作品都非常着迷于复仇的主题,其复仇主题已突破了古希腊复仇悲剧浓厚的命运神祗观,并呈现出了与时代特征相辉映的更为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文艺品质。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这三部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为例,分别从情爱的复仇、法庭的复仇和王族的复仇三个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复仇主题的法律伦理、复仇模式、戏剧美学和人物刻画等方面作一个比较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贝奥武普》是一部著名的民族英雄史诗,在英国文学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部作品以"战争"、"复仇"来展开故事,其中的文学隐喻也值得我们去品味。本文主要从人、物、神话几个角度来分析民族英雄史诗《贝奥武甫》中的文学隐喻。  相似文献   

10.
艾米勃朗特和曹禺是身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的两位作家,但是二者的代表性作品《呼啸山庄》和《原野》,在复仇主题和灵魂之爱这两个主题的探索上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剖析,阐述了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性演变过程,旨在揭示人性美这个主题在两部作品中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1.
鲁迅正是因为有一双洞察千年的眼睛 ,才使他绝望和反抗。黑暗与虚无的绝望体验和对黑暗与虚无的绝望抗战发掘出了他真正的内心世界。他把绝望和痛苦置于现代意识中 ,关注着人类的命运 ,其中有对民族生存的绝望反抗 ,也有对人生悲剧的强烈抗拒。  相似文献   

12.
莱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除闻名世界的作品外,他童年练习画鸡蛋的故事更是作为课文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然而,结合达•芬奇的生平经历与时代背景分析得出,画鸡蛋一事并未真实地发生在他身上。由此可见,教材选取故事更偏重情节中蕴含的精神,却忽略了故事内容真实客观的基本要求。保证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仅是对艺术家的尊重,更是对学生的负责、对学科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他身上坚强的性格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个面对生活,面对磨难,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硬汉"形象的塑造,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亮剑》中的李云龙性格中也有"硬汉"的一面。本文对海明威"硬汉"形象和李云龙的"硬汉"英雄形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阐述了两部作品中"硬汉"形象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繆的一系列作品中都贯穿了“反抗”的主题思想,从小说《局外人》到《鼠疫》,加缪展现出主人公面对“荒诞”处境时如何在虚无的世界中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即“反抗”。加繆的“反抗”思想主要体现为面对生存的荒诞处境的“反抗”,是一种融合了“肯定”与“否定”因素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5.
《窄门》是20世纪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最为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他受基督教文化影响颇为显著的作品,其中蕴含了大量圣经元素,不仅有意识使用圣经语汇"窄门"为标题,书中还反复出现"十字架"意象;其中隐含的对"人神关系"的探讨更与《圣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这些元素,有助于较全面地理解《窄门》和纪德的圣经情结。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作品中总是存在着一种困惑,就是为什么任何的主题表达在他那里都有沉郁的力量,使人惊叹和着迷,而当想一探究竟的时候,又会觉得深不可测。《铸剑》也同样,一般认为它的主题是复仇,但作品开头对老鼠虐杀的描写是解释主题并探析鲁迅内心的非常重要的环节:老鼠在小说中是人物本我的形象化表述,眉间尺对老鼠的虐杀也就是代表了超我对本我的压制过程,既是鲁迅的关于精神虐杀主题的真正含义,也是关于生存与死亡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戏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殿堂上的璀璨明珠,该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在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忧郁、敏感、踌躇、犹豫,反复迟疑,数次错过最佳复仇时机,最后导致了母亲、恋人和自己死亡的悲剧。本文试图从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出发,分析了哈姆雷特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以求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18.
《性政治》是第一本批判西方社会父权制的著作,通过对父权制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分析,深刻揭露了性别歧视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政治和哲学如何精心谋划了性别的不平等。本文用米利特在《性政治》中的观点来解读《秀拉》和《日出》。《秀拉》呈现了白人主导的社会中的黑人妇女受压迫和反抗的现实,是对米利特提出的女性反抗父权制社会观点的文学再现;而在曹禺的《日出》中,处于畸形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现状中的女性被残害的现实体现了《性政治》的核心观点——呼吁女性意识觉醒,反抗父权制社会。  相似文献   

19.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家余华是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活着》以极其冷静简洁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纨绔子弟福贵的人生悲剧以及由时代造成的福贵一家人的悲惨命运。作品反映了中国旧社会最底层民众的生存现实,展现了在社会造成的苦难面前,人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流露出生命至上的医者情怀和尊重生命的仁爱精神。这些都根源于余华童年的生长环境以及青年时期的从医经历,医者的职责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作品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