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生态素质教育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睦相处,这应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内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素质教育缺失。加强生态素质教育,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现实性,培养大学生尊重自然、关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类意识",引导和促使大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政治哲学的代表作,其公民自觉的理念贯穿该著作:公民自觉是社会契约的基础,不仅能保证自身权利的实现,而且能维护主权权威与政体和谐。在当代,卢梭的公民自觉思想可从政治自觉、法律自觉、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四方面促进中国社会价值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As part of the Learning, Media & Technology series on ‘Key Thinkers and Theoretical Tradi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evance of C. Wright Mills’ much lauded book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The argument is made that we would do well to take heed of many of the central tenets of Mills’ call to arms for a historically aware, politically focused and carefully crafted social science. These include Mills’ concerns over the dominance of abstract empiricism, being beholden to the demands of ‘bureaucratic’ research agendas, a tendency towards psychologism and/or resorting to default explanations of the apparent failings of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in terms of a cultural/technological ‘lag’. The paper argues how Mills’ writing should inspire researchers to think beyond the realms of their own experiences, interests and passions, to look beyond the shallow allure of the latest ‘new’ technology, and to critically engage with the social, historical, biograph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4.
再次 ,从团体的约束和效忠 (领袖 )意识看。地方集团产生于地域认同 ,又高于这种认同。它不仅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定性 ,不允许个体成员有违背团体的言行 ,而且必须形成强制认同的约束机制 ,否则 ,就不成其为团体。而地方集团的领袖则是集团的浓缩和人格象征 ,所以 ,认同团体、忠于团体则集中体现在效忠领袖上。地方团体的领袖多为个体 ,少有集体数人者 ,亦必以一人为核心 ,新桂系集团即是后者的典型。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地方领导人在强调团体的精神整合、组织维系的同时 ,也要求团体的成员效忠团体及领袖 ,不允许团体内有派别组织存在 ,认背…  相似文献   

5.
族类生命意识区别于"爱国"的政治概念,是人类所共有的,包括族类生存与发展双重含义,并可以脱离国家的政治依托而独立存在的文化概念。中国历史延续至宋代,与中原王朝跨入后期封建社会相对应,汉族与周边民族的政治军事关系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的逆转,汉族在与周边民族争取政治生存空间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劣势。亲身经历着这一历史过程的苏轼在这种民族关系环境的刺激下,结合汉族原有传统中的族类生命观念,以及家学渊源,对汉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文化发展的可延续性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与不为空言的特点,诠释了他自己以汉族为本位的族类生命意识。尽管苏轼的这种族类生命意识在北宋时代还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但在今天世界文化交融日益紧密的形势下,对以"中华民族"为整体概念的宏观性族群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人传记,当代传记文学横跨两个世纪的一大壮丽景观.通过对学人博大精深的学问、高风亮节的人格、悲欣交集的生活的展示,可以集中折射出20世纪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轨迹.优秀的学人传记,既述其"学",又传其"人",将学术与人物两条线圆熟地融合在一起,洋溢着一种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为强调“全新中国”政治构想所推出的“全新文学”构想,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乌托邦意识.从其乌托邦意识形成和表现来看,农民子弟身份和浪漫主义诗人情怀强化了毛泽东文化实践和革命生活中的乌托邦色彩,直接影响到《讲话》“政治文本的文学想象”品质形成;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来看,《讲话》是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一次文学艺术方面具体出演,演绎的是社会发展形态的构想与展望,服从于毛泽东关于社会发展的乌托邦想象;从20世纪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看,《讲话》所包含的乌托邦意识表现在对民族国家形象与文学形象的共鸣式叠合的理性诉求,是对历史的自行展开过程的一种高清度的把握.毛泽东借用乌托邦思想所显示的不满现存、指向未来的努力,使《讲话》文本和全新文学实践保持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体现了超越时代的历史性追求.  相似文献   

8.
就作家个人经历与体验、女性意识、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对张爱玲、苏青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由于多元文化观深入人心、媒体的关注和扶持、印第安裔学者及活动家的推动,以往一直不为美国主流文化所承认的印第安文学迅速崛起并保持繁荣兴旺的势头。其复兴和发展表现出下述特点:印第安裔作家具有丰富的文学研究与写作经验和开阔的视野;他们的作品奠定在坚实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植根于悠久的文学传统之中;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各异,但都表达了自己对有关社会人生和宇宙自然的重要问题的见解;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政治、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所论的是广义的文章,虽然其中很多文体至今已经消亡,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并不大,但是整个文体论部分包含了许多文学理论,值得我们加以总结。这里论及四个方面:依书中的文体类分,可以看出刘勰的文学观念;书中对文体发展的描述,直接体现刘勰的文学史观;文体论中运用文体比较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刘勰自觉的文体意识;全部文体论中贯穿刘勰文学功用的思想,它统摄在宗经观念之下,与《文心雕龙》全书的指导思想正相扣合。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服饰中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服饰中的社会性别意识表现明显,在服饰制作、款式、色彩、装饰等方面都有所表现,服饰中性别意识的形成受传统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台湾学者陈弱水先生的著作《唐代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对于唐代女性的生活情态的研究成果丰硕,这本著作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探索了唐代的妇女世界,不仅重构了妇女的生活情态,还探索了她们的精神世界,颇有前人所未有的建树.笔者将就书中关于女性意识萌芽的问题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籍装帧的黄金时代,书籍装帧开始打破单一的面貌,呈现出风格多样、富于变化的艺术特点,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进行重点审视,探寻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挖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谈《史记》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是位杰出的史学家,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写了众多的悲剧人物,在其身上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悲剧与儒道两家的生命意识,相互融合,孕育了超越生命价值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5.
生命意识的建立不能诉诸于认知,只能诉诸于体验。绘本以图画为主要表意媒介的直观性特点,与儿童审美接受心理的形象性和生命教育的情感性,三者高度契合。绘本对爱和死两大主题的表现,在儿童生命意识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concept and existence of learning styles has been fraught with controversy, and recent studies have thrown their existence into doubt. Yet, many students still hold to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learning styles are legitimate, and may adapt their outside of class study strategies to match these learning styles. Thus,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if undergraduate anatomy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utilize study strategies that align with their hypothetical learning styles (using the VARK analysis from Fleming and Mills, 1992 , Improve Acad. 11:137–155) and, if so, does this alignment correlate with their outcome in an anatomy course. Relatedly,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students’ VARK learning styles are correlated with course outcomes regardless of the students’ study strategies, and whether any study strategies are correlated with course outcomes, regardless of student-specific VARK results. A total of 426 anatomy students from the 2015 and 2016 Fall semesters completed a study strategies survey and an online VARK questionnair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ost students did not report study strategies that correlated with their VARK assessment, and that student performance in anatomy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ir score in any VARK categories. Rather, some specific study strategies (irrespective of VARK results), such as use of the virtual microscope,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inal class grade. However, the alignment of these study strategies with VARK results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anatomy course outcomes. Thu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about learning styles should be rejected by educators and students alike. Anat Sci Educ. © 2018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相似文献   

17.
叙述结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作家对叙述对象的主观安排。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叙事结构由于作家不同的文学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而出现不同范型:《三里湾》以家庭为纽带的平行交错结构;《创业史》以内部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艳阳天》以敌我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从三部作品叙事结构的演变中人们不仅看到那个时期"左"倾社会思潮和政治文化规范对作家创作心态的日益严重的干预过程,而且看到在政治权利话语的挤压下,充满亲情、乡情的日常生活叙事一步一步地退场,作家的主体意识也逐渐失落了。  相似文献   

18.
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建的"重头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而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更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党支部组织建设,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学生党员特色活动,增强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先进性意识和宗旨意识  相似文献   

19.
政治博客对公民现代政治生活的介入,激发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善治”,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公开化、公民自治、公民社会的成长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政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而学报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学报编辑的职业意识。文章从编辑的政治责任意识、信息意识、学习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阐释了编辑的综合素质,指出编辑只有不断强化综合的职业意识,才能提升学报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