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的自我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网络时代的深入发展,青年社会化的范式发生了转变,社会控制减弱,青年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提高,自我实现成为青年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它是对青年自我意识、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肯定,具有自身的价值和工具性意义。由于青年本身特点和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二者的结合一方面为青年社会化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设置了藩篱和困境。对此,我们必须从净化网络环境,因势利导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针对青年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控制和调节,发挥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家庭、社区等其他青年社会化方式和途径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年自我实现社会化的引导,以实现青年社会化自我实现困境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对青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已经使人的社会化的方式、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将人的社会化的塑造放在了一个多样性、全球化的情境中。网络社会化会给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青年工作者应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应对,这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网络虚拟扩张对青年社会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网络为青年社会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必须正确对待网络时代的青年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虚拟扩张对青年社会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为青年社会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必须正确对待网络时代的青年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虚拟扩张对青年社会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为青年社会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必须正确对待网络时代的青年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青年经济生活意识的社会化是青年个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过程。其社会化选择的内容包括社会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消费意识、择业意识等。提升青年经济生活意识的社会化,促进青年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年社会化模式也在不断转型。从传统社会到工业社会,青年社会化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网络社会化,是对以往青年社会化模式的颠覆,是一种本质的改变,这主要是由青年社会化途径的变化引起的。网络社会在推动青年社会化转型的同时,也对青年的正常社会化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5岁以下的网民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青少年作为最积极的潮流跟随群体,已经成为网民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个性社会化进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网络文化与青年个性社会化的关系,针对网络文化对青年的影响制定相关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虚拟网络生活的主体,从众心理对其网络人际交往、社会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道德盲从也会使大学生丧失自我道德判断的能力,对其道德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利用好从众心理效应,积极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助推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SNS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年的网络行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通过社交网络满足了生存需要,实现了社交需求,完成了社会化进程,已成为了"社会化网络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辨析SNS对青年的利弊影响,对青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网络环境、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形式、切实增强青年人际交往能力、抵制亚文化影响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青少年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此,应开展媒介教育,教育青少年学会自律和道德选择,加强对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指导,培养新型的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2.
有关网络等新媒体在时下高校共青团领域的运用一直是学界论争的焦点。秉承主客观相统一、主观认识能动地反映并影响客观存在的原则,通过分析网媒正反两方面影响所涵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认为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学生青年工作的合理路径是在巩固网媒平台自身建设并与传统媒体配套联动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主观认识、统筹要素资源、形成正面促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并对人们,尤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本文主要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论述青少年沉溺于上网的主要原因及网络可能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双重影响.网络带来的思考主要是学校、家庭及社会协同,加强网络文明工程建设,发挥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影响是一种健康的导向,负面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本文从负面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范丹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1-42,55
网络伦理问题的提出揭示了对网络技术的"双刃剑"所引发的伦理关注。网络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撞击了传统的伦理壁垒,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德教育,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电视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综艺形式正日趋流行,其参与群体主要是青少年,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特征是电视选秀节目走红的直接原因。同时,它也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影响,我们应采取积极对策克服它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带来了深刻的改变。校园网络文化会对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教育工作者在对待校园网络文化的利与弊问题上要善于扬长避短,积极疏导和加强监督,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更好地为职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8.
张帆  陈旭生 《培训与研究》2009,26(8):112-114
校园网络在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青年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以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及负面影响的形成原因为主线进行研究,就如何建设高校网络文化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归纳出网络社会化范式、网络对青少年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网络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网络与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等5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这些研究领域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