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文本是语文课堂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分别从读者、作者、教者、学生等视角去解读教材文本。  相似文献   

2.
教材——文本是学科教学的第一资源和重要凭借,弄清语文教材的地位、作用,是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构建现代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问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核心展开的.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和根本保障,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师对教材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变换视角,整体感知 从读者视角解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了解文本原文,对文本的解读缺乏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讲解时难免照本宣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不妨变换身份,从读者的视角阅读文本.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阅读文本,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是希望教师在阅读的初始可以有一个平静、自由的心态,让心灵自然地融入文本,和作者对话,更好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历来被看作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解读的是教材文本,而教材文本与最初的文学文本相比较而言是有明显区别的。本文通过对教材文本与文学文本的概念分析,简要分析了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之处,提出了关于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当今语文教学中的教材文本解读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教材——文本是学科教学的第一资源和重要凭借。弄清语文教材的地位、作用,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材--文本是学科教学的第一资源和重要凭借.弄清语文教材的地位、作用,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的基础。个性化解读,应坚持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点,抓住"语言"和"学情"两个关键点,实现文本、作者、读者的视界融合和意义建构。为此,文学文本可从形象、主题、技巧、风格等四个侧面,运用语义学、文体论、社会学、文化学、接受美学等文本解读理论,形成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解读成果。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价值并不等于教学价值,其个性化解读,并非可以简单转换成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而是应受课程与教学论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文本解读就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作者在文字间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相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语文教学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同文体的课文,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基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文本解读方法,提升文本解读水平,让语文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学生的参与性更高。以《梅花魂》为例,分别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开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9.
胡兰 《福建教育》2008,(6):20-22
语文教师最核心的专业素养就是解读教材的能力。但是,面对文本解读,许多语文教师迷信教材、迷信课本、窄化课本,文本解读成了一项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工程。怎样进行教材的解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这里结合一篇大家非常熟悉的课文《晏子使楚》,借助中国传统文学解读理论,将文本解读过程划分为三个心理阶段:观、味、悟,谈谈我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语文文学文本的教学多年来一直困扰业界。一方面,大家认为传统的文本解读方式过于僵硬;另一方面,当我们尝试着对其进行多元性解读时又受着这样那样的否定与指责。眼下语文课堂教学在这个领域仍处在经验性的价值判断层面。语文课堂对教材的文学文本给不出一个鲜明、合理的多解可能性,这对文学文本的阅读教学来说是残酷的,也限制了文学自身的审美可能性,经典常读常新成了一句实实在在的空话。如何在文学文本教学中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是语文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我们以"文学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为话题,约请了一批语文教师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尊重差异与立场,目的只有一个——以期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开端,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没有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无从谈起,没有教师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解读文本,接受美学理论有其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运用。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总体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家写出的只是文本,文本潜在包  相似文献   

12.
教材文本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基本载体和重要手段,其解读的过程强调站在教者的视角、读者的视角以及作者的视角上。但是,广大一线教师往往更偏重于成人的视角,这很容易导致原本属于孩子的阅读被成人解读所替代。除此之外,文本解读的过程应当是一种欣赏的过程,而不是过分强调语法、词汇的过程。同时,由于读者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阅历不同,因此文本的解读肯定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一般意义的文本解读属于“纯个人”解读(曲解和误解都无所谓)。作为教材的文本解读与一般意义的文本解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教材承载着更多的公众教化功能,包括文字层面、文学层面、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文本解读是教师通过对文章潜在内涵的挖掘,构建文本的本质意义,并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本解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融合。因此,教师文本解读方式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对于提高语文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教材文本解读问题,难以回归教材本真。基于此,本文试图对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问题进行探讨,以探寻相应的解决对策,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为中学语文文本教学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解读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初中语文课本中涵盖的文章主要是散文、诗歌与小说等文学类文本。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文本解读面临的困境,探索初中语文教材中优化文学类文本解读的对策,以期为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行之有效的文本解读方法。本文试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笔者的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与文本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融通的关系。文本解读是以理解、解释和建构文本的意义为目的,在解读过程中读者总是通过文本与隐没于文本中的作者见面,这就必然使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媒介发生心灵碰撞和灵魂的问答。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语文界,让语文课返璞归真的呼声四起。要真正让语文课回归真实,就必须从解读文本开始。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目标达成度的高下。那教师应该如何解读文本呢?一、回归读者,与作者对话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进入这样的状态:撇开"这是一篇课文"的思维定式,把自己当做一名读者,先不要看教参或相关资料,也别像赶趟儿似地匆匆浏览,或许你会被  相似文献   

19.
麦珏昉 《中国教师》2013,(20):41-43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即"文本解读"格外重要。本文旨在结合实例,从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一般而言,"文本解读"大致有三个研究范畴,即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本文只探讨前两者。作者理论,即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就是要追溯作者创作时的本意,并尽可能地将其还原。要根据作者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全面、具体地掌握有关作者的资料,并以此作为解读作品的重要依据。文本理论,大致有两  相似文献   

20.
教材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主要呈现出以作品本身、作者背景或读者个性为中心等三种情况:作品中心论强调的是对文本内涵的诠释;作者中心论关注的是对文本创作心理过程的了解;读者中心论则重视对文本阅读重点的引领.就教学而言,对教材文本或文本不同环节的的解读,有时是建立在某一中心上的,有时又必须综合呈现.对教材文本解读方式的选择必须明确,真正适合学生的,才是最有影响力、最具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