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公信力是主流媒体赢得公众信赖的能力,是媒体的生命。但近年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出现下滑,现在是时候去重视媒体公信力建设了,是时候去花大力气提升媒体公信力了。本文从媒体公信力下滑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通过重塑新闻专业精神,将有利于媒体公信力建设,甚至可以说是当前媒体建设最迫切的任务,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抓手。  相似文献   

2.
金跃华 《今传媒》2016,(5):42-43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公信力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当前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下滑,探究其“短板”,应该从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突发报道、虚假新闻等新闻实践中最常见的这四个方面去分析,补长媒体公信力建设“短板”的策略也蕴含其中.  相似文献   

3.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是智能传播时代媒体变革和国家面向主流人群宣传主流文化的需要。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建设在智能传播时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在平台、渠道、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能够助力公信力建设,但社会信任度下降、媒体竞争加剧、技术带来的弊端等问题的出现,也对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建设形成挑战。新型主流媒体需要通过内容层面凸显专业性、渠道层面加速媒体融合、技术层面重塑媒体权威、制度层面强化监管等路径加强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顾青 《视听界》2015,(2):45-48
由于主客观环境的变化,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优势逐渐流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媒体凭借巨量受众基础,信任度稳步提升。本文阐述了传统主流媒体面临公信力挑战以及自媒体的受众信任度提升的现实,分析主流媒体公信力重塑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传媒企业文化与媒体公信力的相关性,认为建设优质企业文化与提升媒体公信力是相互促进的,优质的传媒企业文化能够从专业、责任、体制等方面提升媒体公信力。传媒企业应通过建设优质企业文化,去稳步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胡秀娟 《新闻世界》2013,(10):242-243
较高的公信力是媒体生存的重要条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假新闻、虚假广告的增多,给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一定冲击。因此,在网络时代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媒体公信力的逻辑起点在于公众信任,是一种公众的主观行为。因此,讨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必须围绕媒体和公众关系展开。全媒体传播中的新型传受关系,改变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对主流媒体保持和增强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流媒体公信力面临速度考验。全媒体时代的公众信息需求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呈现出一种急切的信息饥渴状态。很多人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来获取并转发自己感兴趣的各类信息,一些利益群体抓住这一"机会",伪造散布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扰乱了舆论环境,甚至引起了社会恐慌。而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要经过采访、编辑、审核等专业流程,不可能做到像自媒体那样的随意地传播,主流媒体也不具备自媒体"人人都是麦  相似文献   

8.
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受众很容易从诸多媒体中寻找自己心目中最具公信力的报纸,从中获取对客观事实的分析和判断依据。所以,报道好突发事件,是主流媒体广泛赢得受众,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媒体自身公信力的必然选择。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媒体的影响力来自报道重大问题上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与新闻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媒体公信力问题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在媒体公信力建设中,新闻道德建设又至关重要,从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方面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避免媒体在自身和舆论引导中出现失范的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的媒体公信力现状来看,新闻道德失范是引起公信力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必须加强新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平台环境建构了用户感知的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涵盖“权威性”“生产与播发能力”“社会支持”三个一级指标、“政治权威性”“媒体权威性”“报道质量”“用户合意度”和“社会支持”五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对应测量要素。新的指标体系保留了传统媒体公信力指标体系中基于系统信任的相关维度与要素,在“主流”取向上突出了媒体权威性的特征,在“新型”取向上嵌入了平台中的信任逻辑,本质上反映了传播权力的变化。本研究建构了一个概念框架,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量表编制与大规模实地调研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不断演进加剧了社会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现代性三大动力机制——时空分离、脱域与知识的反思性对传统的新闻生产、分发流程与主流媒体的中心地位等产生了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媒公信力。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将传媒公信力的构成要素概括为政治信任、品牌信任与技术信任,认为要重振传媒公信力,必须强化互联网阵地意识,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发挥好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型”与“主流”功能;把握媒体定位,加强内容建设,回应瞬息万变的风险社会;强化传媒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素养与互联网思维兼备的“双维人才”。  相似文献   

12.
李瑗瑗 《声屏世界》2008,(10):69-69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现代人获取信息、娱乐等的重要手段,在潜移默化中也塑造着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但电视的公信力却经常被最应该珍惜它的人——电视人所削弱。很多时候,这种削弱来自于媒体自身利益诉求的膨胀,但有时,对媒体性质把握的不深刻、对受众心理理解的不透彻,也同样会造成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3.
齐建清 《声屏世界》2007,(12):31-31
提升公信力是构建新闻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虽然主流媒体普遍获得了比较高的公信力,但公信力既不是与生俱来也非一成不变。随着传媒业逐步走向市场,媒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失范问题日渐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传媒的公信力。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社会变革期受众需求的转变,主流媒体应从多方面着手提升公信力,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衡量一家媒体的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是媒体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赢得受众,形成和提高公信力,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宝贵的资源。作为一份都市类青年报,青年时报面向浙江广大青年,承担着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重任。如何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担当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青年时报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认真做好主题报道等方面着手,加强舆论导向的把关能力,以提升报纸的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只有当一本党刊既有公信力,又能真正吸引读者的心灵,得到读者喜爱的时候,这本党刊才算是成功的。党刊也只有真正解决可读性问题,才能实现从主流媒体到强势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梁凤鸣 《传媒》2021,(8):90-92
媒体公信力是衡量媒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尺,新媒体时代依然十分重要.为适应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要求,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上发生新变化、出现新问题,为公信力带来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媒体公信力建设应以内容生产为基础,在内容生产上应该转变现有观念,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使用现有生产力,提高优质内容占比.  相似文献   

17.
从受众的逆反心理解析党报的缺失与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报是中国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报纸,享有高度的权威性,是中国报业的核心主体.党报的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决定了它应该也能够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有最广泛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8.
衡量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标准是: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受众最想看哪家媒体的报道,最容易以哪家媒体报道的事实和分析作为判断依据,哪家媒体最具有公信力。党务政务报道、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典型报道、突发性事件报道、舆论监督等都是受众比较关注的报道领域,如果主流媒体在这些报道领域报道不及时,或者报道水平不高,无疑将大大削弱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因此,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政策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几大类型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郭华春 《新闻大学》2015,(1):150-152
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主流媒体的认定既要遵循影响力标准,也要遵循政治标准。不同标准之下主流媒体的内在特点也有着很大差别。在当代社会语境下,主流媒体要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就必须重视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从外在因素上说,主流媒体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生活方式;从内在因素上说,主流媒体应该重视自身职业操守、思想个性和传播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乔玉为 《今传媒》2016,(8):54-55
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在引导主流舆论方面面临着收视率下滑、目标受众变少、盈利空间变小、“内容为王”受到新媒体冲击等挑战。然而,电视媒体仍然具有受众年龄结构多样化、内容制作精良、新闻整合力度高等优势,电视媒体仍然具有引导主流舆论的可能性,需要通过建构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为王”、以权威性引领舆论、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等措施来提升其公信力与引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