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媒介融合不仅是一种媒介设备提供多种媒介功能的技术过程,更代表互动文化转型。从2005年《超级女声》开启选秀节目热潮到2016年以网络选秀节目为模式的新超女,不同媒介的沟通与融合,受众的互动性、参与性被深度挖掘。从而带动了由下而上的多样性的互动传播实践。本文将从2016年《超级女声》节目模式、互动传播特色、节目问题及借鉴意义、网络选秀节目发展趋势方面对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选秀节目互动研究,并提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2013年初,湖南卫视的明星音乐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一经推出便迅速火爆电视荧屏。在音乐选秀节目同质化现象日趋严峻的媒介语境下,《我是歌手》凭借其另辟蹊径的节目模式、多元整合的传播策略与对受众需求的多重满足而大获成功,而节目红火背后的发展瓶颈与现实隐忧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程奇芳 《传媒》2016,(3):57-59
目前,我国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多个春秋,而就电视改革规律来看,音乐类选秀节目已经进入转型期.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与推广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大众传播格局,媒介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此背景下,我国音乐类选秀节目应该依托新媒体的技术与平台优势实现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受消费主义的驱动,公民赋权、粉丝供养,流行音乐以选秀节目为平台,利用节目前台的建构,掩盖其被利益操控的后台本质。通过不断的制造音乐明星,娱乐与麻痹受众,对受众进行收编与整合,实质是垄断音乐话语权,使大众失去批判性心理,成为流行音乐神话忠实的信徒或附属品。由此通过对流行音乐神话具有欺骗性的本质解构,思考如何让流行音乐回归本位,让受众回归理性的音乐消费,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姜乐虹 《青年记者》2017,(14):59-60
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音乐类型繁多,形式多样,各省区市地方传统音乐都各有特色,展现形式、内容等都有差别,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都是我国非常宝贵的文化宝藏.电视媒体由于受众面广、能传播图文声音等特点,成为传播音乐文化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近几年来,从中央电视台至地方台都兴起了音乐选秀、歌手比赛等声乐节目,很多声乐节目都被打造成了电视台的王牌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收视率高的节目多为流行音乐类的,如央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电视台的节目,很多地方台的声乐节目表现一般,无法很好地传承地方音乐.  相似文献   

6.
研究民族音乐在音乐选秀节目中的内容呈现,剖析音乐选秀节目中的民族选手所演绎的民族音乐及音乐特点,对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和保护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基于对传播学5w中的内容(says what)部分的观察和分析,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对国内当前重要的音乐选秀节目中的民族特色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至今,中国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已走过三十个年头。本文将结合我国音乐选秀节目三十年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变化,探讨各个阶段评委角色身份的定位和变化及其在节目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安妮 《视听》2012,(7):6-8
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曾经轰动一时,引来无数电视台争相效仿。时隔几年,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却收视下降、关注度下跌、参与者减少,是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还是节目没有创新?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解析其中的原因,为延续音乐选秀节目的生命力提供小小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入西方传播生态学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浙江卫视为例,将近些年出来并受到热捧的平民选秀节目放到整个传播生态的大环境中考量,从媒介外部生态因子和内部群内竞争角度分析这类节目出现的原因,并且用传播生态学规律来具体分析这类节目,以期使其在发展中能最大限度适宜于传播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大陆音乐选秀节目大热,各大卫视重金打造音乐选秀节目。虽然节目的质量有显著的提高,然而音乐节目扎堆现象引发音乐节目的白热化竞争,炒作、煽情并没有减少,雷同抄袭也不难发现,音乐选秀节目鲜有创新之处,这不利于大陆娱乐节目的多样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音乐类综艺节目从重综艺效果逐渐向音乐本身回归,音乐类型和风格日益多元化,音乐的精神与魄力得到释放,呈现出良好的创新发展态势。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角度出发,总结梳理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概况,从深耕节目题材的垂直细分、构建节目内容的"沉浸体验"、促进节目传播的跨界融合三个维度,分析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霞 《今传媒》2014,(4):82-83
2014年初,央视综艺频道推出了全新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该节目自1月3日开始播映就受到关注,并得到了来自各大媒体及观众的好评。本文从近些年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情况入手,概括当前音乐选秀节目的现状,并详细分析现状中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在后文中借鉴《中国好歌曲》原创性、专业性、真实性的特点,探究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的生存路径,提出节目要弘扬正能量、内容要精益求精、注重宣传方法等几点建议,为此类节目的更长久发展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霞 《报刊之友》2014,(4):82-83
2014年初,央视综艺频道推出了全新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该节目自1月3日开始播映就受到关注,并得到了来自各大媒体及观众的好评。本文从近些年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情况入手,概括当前音乐选秀节目的现状,并详细分析现状中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在后文中借鉴《中国好歌曲》原创性、专业性、真实性的特点,探究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的生存路径,提出节目要弘扬正能量、内容要精益求精、注重宣传方法等几点建议,为此类节目的更长久发展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节目类型,目前已成为几大主流卫视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选秀节目以其娱乐性、平民化、趣味性等特征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要,但是国内的选秀节目严重缺乏创新,一档选秀节目火起来之后很多电视台马上跟风效仿,一时间屏幕上出现了一大批面孔相似的选秀节目,以至于选秀节目开始走向泛滥,甚至趋于低俗化,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首先梳理了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定义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几个阶段,将《我是歌手》与其他音乐选秀节目进行对比,进而研究《我是歌手》的内容创新,及其引进中国后进行的本土化融合,并总结出《我是歌手》对国内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启示,试图以此找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15.
音乐真人秀节目源于欧洲,后流传到我国港台地区,21世纪初,随着我国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不断深入交流,西方文化在我国得到更多传播,音乐真人秀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并迅速在大众文化中占有一席地位.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对大众审美情趣产生了影响.媒介是音乐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工具,新世纪以来,各种新媒介的产生为音乐真人秀...  相似文献   

16.
黄梦瑶 《今传媒》2020,(4):65-68
随着时代发展与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选秀节目历经了萌芽、盛放、凋零、复苏、新盛的颠簸起伏,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争议性。在选秀节目发展中当节目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违背了传播的基本伦理,则可以说该类节目出现了伦理失范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选秀节目伦理失范问题的演进过程进行研究,探究其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变化,分析其原因并寻求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电视节目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着。近些年来,国民生活物质水平越来越高,而为了契合老百姓的精神需求,电视节目内容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应运而生,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本文对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并结合湖南卫视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我是歌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刘金晶 《今传媒》2014,(7):91-92
"电视音乐选秀节目"是指一种以音乐为表现内容,以歌唱为表达方式,以电视为传播载体,以比赛为竞争手段,进行选拔优秀音乐人才的节目类型。从1984年的第一届《青歌赛》到2014年的《中国好歌曲》,我国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经历了三十年的历程。纵观我国的电视音乐选秀历程,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两个阶段"即重"选"和重"秀"阶段。"四个时期"即雏形期、发展期、瓶颈期、复苏期,其贯穿在"两个阶段"之中。  相似文献   

19.
王杰 《新闻爱好者》2011,(3):112-113
选秀节目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茶,并开创了选秀节目的衍生物——中性风潮。本文将出现在中国选秀节目中的两种中性现象进行深刻对比.以李宇春和刘著这两个典型的角色为研究对象,以传播的舆论导向为切入点.呼唤国人对中性的理性看待和选秀节目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辉 《新闻通讯》2013,(7):29-3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与普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盛行与推动,大众传播媒介塑造的各种偶像层出不穷,既娱乐了大众,也颠覆了一些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于正在走向社会化的大学生来说,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分析了媒介化社会对大学生偶像颠覆的影响和原因。同时指出,既要看到偶像颠覆的重要价值,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偶像崇拜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