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由于其不断更新的节目形态、不断提升的知识性、趣味性、愉悦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魔术又称幻术、"变戏法"等,利用其专业的技术和别具一格的表演带给观众不可思议的视觉冲击及探索神奇的乐趣。本文以魔术与电视综艺节目的相宜性为切口,分析魔术与电视综艺节目结合的优势,并就如何做好、做强魔术类电视综艺节目提出见解,旨在促进魔术类电视综艺节目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石丹 《传媒》2018,(9):41-42
近几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数量全面爆发,传媒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唱衰电视"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国电视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做了强有力的回应,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同步发力,各大卫视与视频网站制作无论在体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骄人成绩,制作出了一批具有"综艺+"模式的优秀节目,并且在慢综艺、文化类等类型中寻找新的节奏,承担起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视角下,梳理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脉络,并分析目前电视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传播与引导过程中的文化转向,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电视理论界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理论研究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对游戏类节目和智力问答类节目等是否应该被包括在综艺节目之中,理解就各不相同。《快乐大本营》节目的制片人汪炳文则认为"综艺"的"艺"已不再是"艺术"或"文艺"的简称了,而应该是指一个个组成整台节目的"元素",这个元素可能是文艺,也可能是游艺或新闻。这样的提法显然少了对于综艺节目的限  相似文献   

4.
傅准 《东南传播》2016,(3):92-93
在各大卫视荧屏被海外引进综艺节目充斥的今天,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电视"文化创意产业"的精髓慢慢淡化,各电视台竞争实力差距日益悬殊,受众对原创电视综艺节目的诉求愈加强烈,业内人士也开始思考"原创"发展的必要性和节目策划途径,在电视行业发展瓶颈期的今天,推动中国原创综艺节目发展对于电视行业的重新启航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小娟 《今传媒》2012,(7):33-35
当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公共领域的研究出现两种对立观点,学理研究和论证综艺节目公共领域建设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文章从政府规制、受众与电视媒体的关系、受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公共领域的理论特征等方面论证了这种可能性,有利于推动当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电视综艺节目以其独有的包容性、娱乐性、现实性和艺术性,俨然已是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成为国内各电视台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呈现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面貌,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的所出现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笔者对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进行研究,报告了电视综艺节目现状,探讨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前景,以期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与电视综艺节目的结合是目前很多电视节目都采取的方式。目的是强化电视综艺节目的趣味性,提高收视效果。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的互动让电视节目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以此为例,通过研究新媒体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成立促进了电视节目与广播节目的融合,彰显了新时代国家电视台的新风貌,创造了"听"电视、"看"广播的崭新视听世界。深入研究探讨广播电视节目的融合模式,对广播电视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在阐述广播电视综艺节目融合的现状、分析节目融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电视综艺节目和广播音乐节目融合模式,并结合中央电视台《回声嘹亮》节目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歌走天下》融合的节目制作实践,对电视综艺节目和广播音乐节目进一步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尹萍 《新闻天地》2002,(6):24-25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它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样式。九十年代末期,电视综艺节目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节目综艺节目和一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及演职人员,在观众中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成为时代的"明星"。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飞速发展,由于创作队伍的良莠不齐,理论建设的滞后,综艺节目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自2001年以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不少节目纷纷落马,幸存下来的节目  相似文献   

10.
王媛 《传媒》2017,(21)
一部文艺作品是否为优秀作品,取决于其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电视综艺节目要践行这一标准,必须在服务人民、发挥公益功能上有所建树,将公益引入综艺,让综艺变得更有意义.中央电视台《等着我》、安徽卫视《全星全益》、江苏卫视《远方的爸爸》、东方卫视《妈妈咪呀》、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等五档电视综艺节目(以下简称"五档节目"),于2016年2月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受到褒奖,被冠以"电视综艺节目开启公益模式"的美誉."五档节目"弘扬优秀传统以守正,开拓发展有创新,是近年来迅速涌现出的大量具有公益属性的电视综艺节目的杰出代表,为日趋同质化的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如何使电视综艺节目在公益情怀中生辉,将其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出来,"五档节目"提供了多方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来羽雨 《视听》2016,(12):39-4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娱乐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得尤为迅速。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相较于以往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观众对其喜爱程度也在慢慢加深。然而,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具体的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韩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娱乐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主要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希望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侯明廷 《声屏世界》2013,(2):139+138
虽然综艺节目在卫视整体收视中占比不大,但其在提升卫视竞争力、影响力及品牌方面,是其他节目类型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如此,各卫视有条件的都在开播综艺节目,无条件的也是削尖脑袋创造条件上。2013年又将注定成为卫视综艺节目大混战的一年,特别是在《中国好声音》的刺激下,各类"好声音"会层出不穷。而电视一哥央视的高调加入,又使得2013年卫视综艺节目市场充满更多变数。最终谁能笑到年底,就看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了。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中国好声音》成功引进国外综艺节目,赢得了巨大的利益和名誉。2013年各卫视台一窝蜂似地将目光投向了国外一些优秀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中国星跳跃》、《爸爸去哪儿》等一批从国外引进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一时火热荧屏,2013年被业界称为引进国外综艺节目的"井喷年"。中国电视自开播后,电视节目的模式从最初的"山寨"到如今引进国外节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拿来主义"风行的潮流也有令人担忧之处,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电视综艺类节目作为电视栏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新时期中国电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期以来,综艺节目的发展一直备受各界的关注。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老牌综艺节目如《综艺大观》等,由于收视率等问题而被撤换下来,一方面,经济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另一方面,就综艺节目本身而言,只有保持准确的定位,才是保证其生命活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孙瑛 《新闻界》2014,(1):28-31
在当前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明星成为重要的元素,并以一种跨界和流动的形象重构和再生产来完成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给大众更多的娱乐。本文主要研究的正是在当前中国消费文化语境中电视综艺节目里明星形成重构与再生产,从三个面向来论述明星在电视综艺节目的劳动体现。  相似文献   

16.
郭肖华 《传媒》2014,(5):46-48
正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已蓬勃发展了20余年。该类节目一方面极大满足了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和新闻节目分庭抗礼的电视节目样式,其自身也经历了模仿、借鉴、迷顿、挣扎、蜕变的发展历程。而今,在"造星""平民选秀"等硝烟渐退的后选秀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如何突破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瓶颈,延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渴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电视综艺节目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诞生。如今,电视综艺节目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本文试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并对建立电视综艺节目的科学生产运行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得电视综艺节目逐渐呈现出繁盛的现象,为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然而当前的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存在着同质化以及国外引进的现象,使得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缺乏原创性,不利于电视综艺节目的长远发展。本文从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现状着手,探究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版权引进年"。浙江卫视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好口碑的优秀节目模式,如《中国星跳跃》、《中国好声音》等,经过本土化制作,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新高。本文以引进综艺节目为中心,分析我国引进节目所经过的阶段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普遍存在的"克隆现象",从法律的视角进行审视.基于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智力创作成果,着重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对电视综艺作品法律保护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对避免"克隆风",纠正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无序竞争,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