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影电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原来的内容题材单一变成了现在的多元化丰富化发展。尤其是我国的电影业,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自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拍摄了不少题材的电影,有的还获得了国际大奖。可以说中国的电影业在近些年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果把电影看做是传播华人形象的工具的话,中国的电影工作者所做出的努力又是远远不够的,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传播促成的媒体全球化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大众传媒的影响,而电影又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最好手段。中国电影中所塑造的华人形象直接影响到世界对华人形象的认知。所以从文化传播的方面考虑,中国电影无论是在选择题材还是塑造人物形象上都应该把国际影响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影电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原来的内容题材单一变成了现在的多元化丰富化发展.尤其是我国的电影业,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自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拍摄了不少题材的电影,有的还获得了国际大奖.可以说中国的电影业在近些年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果把电影看做是传播华人形象的工具的话,中国的电影工作者所做出的努力又是远远不够的,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传播促成的媒体全球化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大众传媒的影响,而电影又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最好手段.中国电影中所塑造的华人形象直接影响到世界对华人形象的认知.所以从文化传播的方面考虑,中国电影无论是在选择题材还是塑造人物形象上都应该把国际影响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3.
黄巍 《声屏世界》2014,(12):45-46
<正>纪录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体悟人性与人生以及反映社会与时代变革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我国的纪录片制作在曲折中不断向前推进,制作水平不断提升,播出后的收视率也普遍提高,可以说在制作与播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如题材狭窄、创作观念陈旧以及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中国纪录片今后的发展。中国纪录片现状问题探析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纪录片存在很多不足,如在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方面视野不够广阔,不能满足当前许多国际  相似文献   

4.
周威 《声屏世界》2022,(4):64-67
2020年中国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历史首次超过北美同期成绩,体育题材主旋律电影《夺冠》表现亮眼.体育类电影承载着中国精神走出国门,为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尽了一份力,同时在创作上扣紧时代脉搏并与市场紧密联系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文章结合近年来的体育题材电影制作的成功实践,探析当下中国体育电影创作中的...  相似文献   

5.
国产纪录片的源头是从纪录电影发展起来的,虽然近年来我们从电视荧屏上看到了纪录片"春天"的来临,但在院线方面,纪录电影的上座率和票房仍然远不能与剧情片相比,一方面过去"新闻简报"纪录电影让观众对纪录片留下了较深的偏见,另一方面近年来国产纪录片从题材和拍摄质量上都仍与剧情片存在差距,因此,要展望国产纪录电影走进院线,还需从题材挖掘、艺术表现、制作模式、发行放映和政策支持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几年我国电影市场的不断繁荣,很多小成本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摒弃了大题材大制作的创作方向,转而以更加平民化的视角和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讲述,同时小成本电影在兼顾电影艺术性的同时还准确地把握住了电影市场的脉搏,以小搏大的案例层出不穷,《失恋33天》、《泰囧》和《捉妖记》等就是低投入和高票房的成功案例。电视音画结合的传播模式对于电影的传播十分有利,因而许多小成本电影在无力登上院线的情况下电视媒体成为了放映平台的首选。本文通过对小成本电影的特点和电视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适应未来我国小成本电影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韩素梅 《今传媒》2016,(6):9-10
网络自制剧对传统电视剧的根本挑战在于根植于自制剧的互联网基因,即内容制作方面从大众到窄众;营销方面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从而把消费者和娱乐者转化成用户。但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业制作也容易导致文化多样性的进一步缺失:如更加窄化的受众定位和追逐短期收益导致的粗俗媚俗。拓展受众面、创新题材、提升制作质量、提高作品社会责任才是自制剧必有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电影作为大众影像媒介,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记忆,通过屏幕表达民族情感、历史变迁,在传播民族文化、群族身份的追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55年,《哈森与加米拉》作为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共制作完成69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经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国内以及国际获得较高的辨识度。本文梳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以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播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合作与接轨的日益加强,国产电影的出口传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电影元素平板化、题材单一化、为迎合海外受众片面"西化"、塑造民族形象不力等问题。因此,只有政府文化部门积极扶持、电影从业者创新跨文化传播思维,在电影内容、制作、营销方面加以改进,才能使国产电影在全球竞争的电影产业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日本两大全球动画文化圈,在商业动画电影题材的选取上都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模式,一种是基于较为扎实的内容文本展开创作,一种是基于较为成熟的媒介形象展开价值链的上下游扩张,以及基于电视连载的动画片制作的“大电影”等.而在我国的动画电影题材选取过程中这类的倾向性的考虑却尚不明显,本文探讨在我国尚未有序的商业动画电影运作机制下,如何构建选材模式.  相似文献   

11.
跟中央和省级媒体相比,县级电视台在制作历史题材节目的时候会遇到诸如影像资料匮乏、制作经费紧张等方面的困难。县级电视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影像资料,巧妙使用一些跟历史题材相关的实物材料,努力尝试情景再现,妥善运用人物讲述,做好历史题材节目。  相似文献   

12.
(十)电影方面电影管理包括电影制作、审查、进口、出口、发行、放映、对外交流、资料管理等各个环节。在总结长期电影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于1996年颁布实施了《电影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00号令),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范电影制片、审查、进口、出口、发行、放映等  相似文献   

13.
薛蓓  杨致远 《青年记者》2016,(33):73-74
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4月开始筹备建设,1958年8月正式成立。随后,西安电影制片厂成为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电影创作的重要基地。在其近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西安电影制片厂以其较丰富的电影作品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人生》《野山》《老井》《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等影片推出并在国际电影节频频获奖。上述影片虽然风格各异,但均为农村题材,因此可以说农村题材影片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辉煌成就做出巨大贡献。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农村题材影片形成了一个连贯的创作谱系,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段婧 《新闻世界》2012,(5):204-205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一部我国优秀的成长题材电影,无论是从情节、表现主题乃至重要的场景镜头等方面,都受到了同类型电影《美国往事》的影响。本文尝试结合两部影片导演的创作背景,通过两部电影文本在影像内容、影像表现手法以及经典段落的对比分析,探析我国电影在借鉴西方电影的同时,如何体现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15.
电影《长津湖》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投资、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美援朝的历史大事件,同时也是献给建党百年的鸿篇巨制.影片带来了全新的影像表达、叙事方式以及思想价值,展现出生动的情感审美内涵,呈现出具有史诗质感的壮丽影像."国庆档"上映后屡屡刷新记录的票房数据也显现出其非凡的影响力,是新时...  相似文献   

16.
正电影类电视节目辐射地区广、覆盖人数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不需要进电影院就能观看电影的需求。我国的电影类电视节目市场在2007年之后由于受到版权、资金、市场和网络下载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遇到瓶颈,在节目播出时长、播出份额、人均收视时间、收视份额等方面逐年递减。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电影类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研究,探索我国观众对电影类电视节目观看的内在规律,以期给各电视媒体(电影频道)或电影节目类制作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贠琪  闫瑞 《新闻世界》2011,(8):272-273
目前,我国电视电影的发展拘泥于题材选择,类型意识不够清晰透彻。要改变这一现状,电视电影需要走符合类型化发展的现实主义道路,把塑造好普通人、小人物作为电视电影的首要任务。另外,鉴于电视的媒介特征,电视电影可以紧跟社会热点,在关注现实、关注百姓生活方面发挥"短、平、快"的特点及新闻性优势,在提供娱乐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协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开始真正登上电影历史的舞台,随着人类对动物界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大批优秀的动物电影开始在电视荧幕上活跃,并逐渐涌现出一些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如《导盲犬小Q》、《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忠犬八公》等。这些电影不仅更为全面地介绍动物,还具有生态学、美学和人类学价值,同时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研究领域。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动物题材电影的形式、叙事方法、创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当下动物题材电影的创作现状及其在中国不景气的原因,以其为中国动物题材电影的创作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董莉 《今传媒》2020,29(3):108-109
本文以电影《找到你》为例,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对电影的选题、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当下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迷茫,剖析该作品在女性题材上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基本遵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运用视听手段,在国家形象建构、民族文化互动、民族国家认同、民族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少数民族题材影像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具有典型性,“十七年电影”时期利用意识形态建构突出民族交往;改革开放后立足“文化叙事”体现民族交流;二十一世纪以来着眼“多元”与“解构”的叙事方式表达展现民族交融。研究这一题材影像内容,有助于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深化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解,对厘清“中华民族”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符号化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