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调查性报道就其严格的意义来说,是指电视新闻媒体独立开展的针对损害公共利益却又被势力集团极力掩盖的行为所做的调查报道,并通过电视媒体公布于众的新闻类型。毫无疑义,调查性报道是中国社会实施舆论监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和民主程度的标志,而电视  相似文献   

2.
从2003年非典爆发,2004年禽流感事件,2005年四川猪链球菌事件、松花江河水污染事件,到2006年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仿佛都象征着我国已经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突发公共事件的频频发生既考验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样也向各大媒体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那么,媒体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众对媒体过去在报道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表现有何评价和看法呢?带着以上的问题,笔者近来对1281名广州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代表了不同领域的广州市民意见。调查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了解广州市民对媒体进行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作用评价,一方面为媒体和政府的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另一方面可以从中了解受众的产品诉求方向,为增进媒体和受众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3.
杨路 《中国广播》2008,(4):45-46
调查性报道,是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的特点在于记者不满足于简单的刊登或播发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常规的新闻信息,而是要通过自己的采访和调查,挖掘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4.
朱建宁 《视听界》2010,(2):99-100
近年来,媒体对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重视。虽然媒体在报道时效、报道意图和方式上都做了改进,但与公众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需求相比,还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5.
栾姗 《新闻窗》2009,(6):72-73
调查性报道,通常是指新闻媒体独立开展的针对损害公共利益却又被权力集团极力掩盖的行为所做的调查。调查性报道重在揭露政府及公共机构内、社会团体中某些成员的不法行为,暴露社会体制中的种种弊端,其根本目的在于保卫公共的利益,它们往往涉及社会生活中不为人知却有巨大影响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它利用长时间内积累起来的足够的消息来源和文件,向公众提供对某一事件,尤其是关系到影响公共利益的不正当行径的强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正>突发事件是指发生突然,与社会公众密切关联,极有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其他威胁公共与社会安全的事件。2022年以来,东航航空器事故、重庆山火、泸定地震等突发事件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主流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长期以来,报道的时效性、事件的完整性和报道的深刻性是新闻界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不仅需要呈现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解读和剖析。因此,媒体要以客观、公正、透明的态度为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伦理素养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公众的舆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共利益。文章简要阐述了公共事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公共事件报道中伦理抉择和舆论引导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公共事件报道中伦理抉择的因素,总结了公共事件报道做出正确伦理抉择和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方法。旨在通过正确的伦理抉择和舆论引导,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公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栾姗 《新闻传播》2009,(12):80-80
调查性报道重在揭露政府及公共机构内、社会团体中某些成员的不法行为,暴露社会体制中的种种弊端,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利益,它们往往涉及社会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却有巨大影响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独立调查性报道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调查性报道大多是属于揭丑式报道,是指那些独立于公检法或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调查处理之外而进行的披露性报道。近年,随着社会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政府的积极作为,这类报道已很少见了。但是,通过一些大的事件,我们在采访中,仍然需要这类报道。对于各类媒体而言,实行独立调查性报道虽有一些难度,且面临困境,但并不是毫无可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灾难在任何社会都备受人们关注。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自然也就成为记者和公众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领域。对于媒体和记者来说,面对灾难性事件,媒体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记者应如何把握此类事件的报道?怎样报道才能使灾难性事件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所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和记者都要认真思考和准确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事件的演变和进程.改善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环境,调适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角色,不仅是公众信息需求的变化,也是新闻报道观念变化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传播体制改革、传播观念演变和传播文化嬗变的角度阐述了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传媒角色调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兴宇  舒启智 《新闻世界》2011,(11):224-225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以微博为代表所形成的网络舆论,对大众媒体的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上。本文以央视对“药家鑫”案的报道为例,探讨大众媒体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上该如何寻找舆论支点,以及建立什么样的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4.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事件报道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身份叙事倾向,报道重点从冲突事件本身转向了当事人社会身份,进而把普通的新闻事件演变成社会公共舆论事件.这种报道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际隔阂和社会关系的断裂,不利于发挥媒体的社会协调功能,反而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给建构和谐社会关系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苏枭 《新闻窗》2014,(6):82-82
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调查性报告,以其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身份、采访制作的投入之大、对问题深入剖析之深、逻辑缜密、叙事完整、细节充分等特点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加之电视媒体的鲜活、多样的传播方式,使"调查性报告"的社会价值、现实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本论文以中央电台新闻评论部的调查新闻节目其中一期《新闻调查——陈丹青出走》为例,分析电视媒体如何呈现"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晓芳 《新闻前哨》2010,(11):15-18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媒体在报道这些事件时经常处于一种欲报不能欲罢不忍的困境:这里有体制、观念、新闻管控和自我设限等方面的原因。要突破这种局限,需要从政府转变观念,管理者提高媒介素养,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着手,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8.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本文以《南方周末》记者傅剑锋的调查性报道为文本来解读调查性报道的法律侵权诉讼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19.
王小蓓 《视听界》2009,(4):45-46
在日益宽松的舆论环境中,人们也逐渐达成共识:危机管理应当成为一种日常管理,而作为危机传播之一的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如果也能日常化,体现出的将是媒体直面危机的理性态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是媒体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的报道。近年来,各类媒体上的揭露性报道越来越多,如揭露基金黑幕、足球黑哨、黑学术风波、药厂黑幕、矿难调查等。事实证明,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媒体在一系列"黑"事件的曝光和解决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过度的揭露性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