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事件中"集体失语",而外国媒体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倒逼反证"。本文从信息获取、信息呈现、信息分析、社交媒体的信息利用这四个方面,分析中外媒体在马航失联事件中的不同表现,借以呈现二者"存在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10)
本文在马航失联事件的媒介建构中梳理出了中外媒体的新闻报道景观,技术解密景观以及自媒体参与下的事件消解景观,并以此三项景观表象为依据重新细化了流言传播模型假设,提出了新媒体赋权视角下的国际政治传播的霸权趋势。  相似文献   

3.
"马航失联事件"让亿万人揪心不已,但与此同时,有关飞机的位置、失联原因等各种不实信息可谓满天飞。对于牵挂这件事的人们来说,一会儿一个新消息,再一会儿又是辟谣,越来越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真相无疑值得追寻,但在未有明确结果之前,信息发布者和媒体该如何又快又权威地发声,值得大家深思。  相似文献   

4.
徐静 《新闻通讯》2014,(4):17-19
马航MH370航班失联是航空史上最为离奇的失踪事件之一。飞机失联后,真相迟迟不能落地,信息雾霾长时间笼罩,中国媒体软实力饱受诟病。黑色事件变成了万花筒,让公众得以管窥整个媒体生态。  相似文献   

5.
李辉  ;苏晓龙 《新闻世界》2014,(7):172-173
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代表在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以腾讯新闻信息推送和朋友圈信息发布与转载等方式,在展现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优势的同时,也折射出社交媒体的一些弊端。马航事件中微信传播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对于促进社交媒体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4年3月8日,一架载有239人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从吉隆坡飞往北京,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这一消息随后占据了各国媒体的头条要闻。在接下来17天里,这一消息持续性地引发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直到3月24日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宣布失联客机终结,媒体的报道焦点才慢慢转移。然而,相对于国外媒体“倒逼反证”的表现,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事件中的“集体失语”现象让国内网民们大加鞭挞。部分国外媒体挖掘出不少此事件中的关键信息,而国内媒体则相对表现欠佳,国内民众真正要了解事件进展,多数时候只能“据外媒报道”。  相似文献   

7.
黄礼福 《新闻世界》2014,(8):403-404
自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曝光以来,包括各国政府、媒体、公众各方都对该事件给予高度关注,此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各个新媒体平台都成为媒体和公众参与事件讨论的交流平台,其中又以微博最盛。然而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却出现诸多问题,如谣言的肆意传播、以煽情代替信息传播、信息趋同等。相对而言,传统媒体因为有成熟的编辑理念,并未成为谣言的传声筒,并且多角度、深入地为公众呈现信息。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传统媒体的编辑理念对新媒体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理论为依据,结合哈尔滨市道外区"1·2"大火的新闻报道,将地方媒体与全国性媒体的突发灾难报道进行对比,从媒体报道的深度与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的危机意识两个层面,论述地方媒体在报道当地突发性事件时的局限性,并提出可供参照的经验。希望对各类地方媒体的突发灾难报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以"马航事件"此类突发事件、进程中事件和悬疑事件三个维度定义"马航失联"的新闻事件,并着眼于探索三个维度下新闻报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易引发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社会恐慌。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舆情环境,也给主流媒体对突发舆情的引导、处置带来了挑战。主流媒体在此类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中应当坚守信息发布者、舆论引导者和利益维护者三重角色,切实保障受众的知情权,正确应对及引导网络舆情。2018年,我国"长生疫苗"事件所引发的大规模网络舆情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社会突发公众事件中舆情引导的作用。本文以此事件为分析对象,探讨主流媒体如何积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并为主流媒体如何正确把握舆情导向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危机事件频发的当今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更显迫切;主流媒体基于自身性质及长期的日常建构,具备了良好的公信力,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首要权威选择.本文界定了主流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所承担的角色,分析了主流媒体在危机报道中面临着信息不足、同质化、对网络舆论监测与治理有待加强的挑战,力图从构建全方位的主流媒体报道体系、加强有效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三个层面为主流媒体的危机报道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媒体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采制更多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从而改观社会新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进入互联网日益繁盛的21世纪,新技术、新媒体应运而生,给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新媒体的角度来说,用户接受信息的习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移动化、碎片化、即时性的特点日益凸显;从智媒体的角度来看,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完美的实现了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的媒体形态。依据传统"采编播"模式的主流媒体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守正";如何在媒体的智能化背景下进行"创新",探索新闻报道的新路径新方法,成为了必须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将依照在智媒时代下新闻报道的新特点,探索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如何"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4.
马航客机MH370"失联"消息爆出后,各国媒体都将关注点集中于此。传媒媒体在此次事件报道中表现出很强的调查能力,帮助公众接近真相;新兴媒体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我国媒体的表现颇受微词,但从某个角度分析,传统媒体应该将其作为改革的新起点,重构未来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发生的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已经整整过去了两个多月时间。围绕这一客机失联的原因及其数百名乘客的最终去向,海内外媒体作了大量报道,个中真相至今迷雾重重,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经历这一特殊新闻事件,如何呼唤新媒体时代的专家型记者,媒体怎样把握科学原则以准确报道此类突发事件,本刊约请业界人士做一分析、探讨,供大家参阅。  相似文献   

16.
乔瑞 《新闻世界》2014,(9):258-260
"马航失联事件"一发生立刻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网上关于"马航失联事件"的消息满天飞,形成了一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角逐赛。本文就新媒体在与传统媒体的角逐中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炎龙  万幸  李朵 《今传媒》2009,(7):12-14
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首例确诊病例在四川成都确诊.此次流感疫情是继2003年"非典"后的又一较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成都电视台作为本土主流媒体,其对H1N1流感的新闻报道,较好地发挥了引导受众舆论、减少盲日恐慌、稳定社会等作用,对于各地方电视媒体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一定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兰考火灾事故"的新闻报道以及评论进行文本分析,探索主流媒体、商业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在实现报道真实,塑造拟态环境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海南日报》对于与黎族有关的信息的新闻报道为文本,对《海南日报》五年内对于与黎族有关的信息的新闻报道作一个历史梳理和回顾,并统计相关数据,目的在于分析以《海南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对黎族新闻报道的关注度,归纳出主流媒体的黎族新闻报道在议题设置、报道方式、报道内容等方面的特色,同时为海南省主流媒体加强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给予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冰石 《新闻世界》2012,(11):43-4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变得简易而迅速,这就给媒体新闻报道带来新的挑战。媒体作为新闻信息资源的载体,是危机时刻社会应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履行并参与危机管理职能的机构。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报道应该从舆论引导、深度报道、形象建构等角度发挥危机公关的作用,化解公共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