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传播与发展,媒介环境与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更好的创作与发展之路,需不断优化创作方式。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给纪录片带来的积极影响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伟 《采.写.编》2020,(2):173-174
新媒体的发展兴盛,充分展现出互联性、交互性等优势特征。该环境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必须要符合新媒体环境需求,必然要开启创新之路。为了更全方位地提出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创新的方法与建议,本文展开针对性研究,掌握纪录片发展现状,探究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有利机遇以及具体的纪录片创作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雷 《新闻前哨》2024,(4):61-63
在新媒体语境的背景之下,纪录片创作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以及机遇。为了更好地促进纪录片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叙事的特点入手,对其创作实践进行分析,围绕新型纪录片创作人才培养需求,来探究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纪录片创作的教育生态重构。[1]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带来的传播革命,媒介环境与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纪录片已经呈现下滑趋势。面对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困境,纪录片如何改变自身创作理念和传播方式,实现与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对接,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更多的观众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作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由于它有着传播信息广、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化等特性,对纪录片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儿童纪录片《小师傅》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儿童纪录片的叙事新形态,进而为之后同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杜山 《采.写.编》2023,(1):148-150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意味着众多领域对互联网都有相当高的需求。由于数字化网络的不断繁荣进步,新媒体正迈入快速发展进程。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纪录片被上传至互联网数据库。人们可以用电脑、手机等装备随时随地搜索和观看感兴趣、有吸引力的纪录片,还可以同时和更多的人分享,大家一起互动和观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给纪录片的创作和全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多样的挑战。本文展开分析当今的新媒体环境,明确纪录片创作发展的现状问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为纪录片提供的发展机遇,并有针对性地讨论出具体的纪录片创作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永 《新闻世界》2021,(3):93-96
新媒体环境下,美食类纪录片成为网络平台中纪录片的"红海",其配音创作也呈现出一系列新样态。《人生一串》系列纪录片的配音创作在声音形象、听觉体验、声画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其他同类型纪录片探索创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以《人生一串》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互联网媒介下美食类纪录片配音创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电视纪录片逐渐式微。在新媒介技术推动下,为了顺应时代变化,纪录片也逐渐演变出来一种新形态,即微纪录片,新媒体也成为传播纪录片最便捷的渠道之一。本文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分别从内容创作和传播渠道两个方面对微纪录片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创新之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政策保障下,纪录片正出现回潮的良好趋势,加之台网联动和新媒体的介入,给纪录片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热"的背后,很多问题需要理性对待。如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品质把握问题;娱乐化倾向下纪录精神缺失问题;纪录片形态混淆;纪录片制作存在的技术和资金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正确对待,从根本上肃清,达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在当前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结合区域的发展特征来制定出新内容,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的推动,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区域环境的传播。本文主要结合晋东南的区域形象塑造,对新媒体时代下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品牌战略化发展观点,有助于我国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制作,结合传播区域的主体化特点,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优化纪录片内容,提高纪录片的整体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曦 《报刊之友》2013,(7):106-107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纪录片作为公众话语的一部分,自然需要以受众为本位,寻找更适用于新媒体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纪录片的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体现出更新快、时效强、灵活多变的特点,对于纪录片,也应当像微电影一样来创作、分享、探索出适合时代传播特征的“微纪录片”。  相似文献   

12.
杨泓 《新闻实践》2014,(12):94-96
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视艺术,是以现实的真实记录为素材而创作的影视作品。真实是纪录片本体论的范畴。随着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现实逐渐地被"虚拟"和"复制",何为真实、何为虚假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本文试图对数字新媒体技术运用环境下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而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对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新媒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为研究前提,旨在对新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特点和传播途径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钟夏泉 《视听》2016,(12):7-8
新媒体环境具有开放、自由、互动的特征,中国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接受着挑战与机遇。中国纪录片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必须建立自身的独特品牌,并广泛传播。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挑战、中国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如何进行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建设等方面,对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建设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媒体行业也迎来了一次更新的浪潮。尤其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新媒体行业快速发展,各种媒介开始进行多元化的交融。纪录片作为影视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传播方式与创作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在这个大环境下微纪录片就诞生了。微纪录片依托其制作周期短、投资低、传播方式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微纪录片与新媒体技术两者相辅相成,扩大了彼此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的兴起,世界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影视产业中也悄然兴起,然而数字新媒体技术在纪录片中的运用则触动了纪录片的敏感神经——真实性。对此,本文试图对数字新媒体技术运用环境下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纪录片的制作者也在试图用网络技术对传统纪录片的形式形态做出创新和突破。基于这种思考和实践,网络纪录片以崭新的形态悄然兴起,在本文的介绍过程中,主要针对国外的一些纪录片的先例进行分析,探究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在纪录片中运用网络技术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以及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网络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石佳 《采.写.编》2021,(4):188-189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中国首个展示故宫珍贵历史文物修护工作以及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新媒体纪录片。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运用经典传播学理论,从我国纪录片的新发展、《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推陈出新、新媒体纪录片的问题和时代启示等几个方面,分析正面临着新媒体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国产纪录片,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这正是本文将要研究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纪录片如何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突破重围,收获良好口碑和爆炸式增长的点击量,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些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内的新媒体环境迅速成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新的机遇,也对纪录片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媒体呈现出一种信息量大、传播方式多样化、覆盖面广的态式,这改变了以往国内纪录片主要在电视和电影院进行播出的单向传播模式,也改变了纪录片的传播途径和制作方式。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国内纪录片走上了新的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变革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生存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让纪录片创作形式以及手法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与创新,为了能够让纪录片可以在新媒体时代长远地发展,便需要深入研究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