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的品牌戏曲栏目,二十年多来,栏目将自己的戏曲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和广大观众们的收视需求,成功实现了将本土戏曲文化和传统戏曲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本文主要从《梨园春》品牌标志的设计、本土化品牌的打造、品牌的拓展及栏目品牌形象的提升几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梨园春》栏目是如何逐步实施其品牌建构的。  相似文献   

2.
张娅 《青年记者》2013,(20):129
电视戏曲是我国最具民族文化特色、最为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以下浅谈几点发展电视戏曲栏目的建议:一、发展之点:栏目创新,元素融合。栏目形式要创新,内容要创新,栏目的主题更要提升。当然戏曲本身也必须与时俱进,在传播戏曲经典的同时要关注戏曲新秀,充分展示优秀戏曲新星的功底和风采,激发更多受众对戏曲的兴趣。二、发展之源:立足本土文化,打造品牌栏目。俗话说,  相似文献   

3.
郭晓 《新闻传播》2012,(4):10-11
戏曲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积淀,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戏曲栏目为戏曲和听众服务,戏曲和戏曲栏目有着互需共助的共性关系。本文强调要以开放的心态在改革和发展的动态中来保护戏曲,并针对戏曲和戏曲栏目如何依存和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在戏曲低迷中寻找到了拓展的契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在戏曲行业饱受现代传媒和其他娱乐方式冲击的今天,一档以传统戏曲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风风雨雨经历了十年,由稚嫩逐渐成熟继而走向辉煌。《梨园春》成功的重要原因一是将传统戏曲和现代传媒——电视联姻,使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喜爱的戏曲节目。二是定位准确。栏目制作者深知河南是戏曲大省,戏曲底蕴深厚,是开办戏曲栏目的牢固基础。三是走平民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低谷中徘徊已久的戏曲文化渐呈回暖之势,于是地市级电视台创办的戏曲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并在此类栏目的运作上作了各种有益的尝试,以期打开戏曲文化市场,扩大收视群体。这些戏曲自办栏目虽然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面对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广播文艺繁荣发展的今天,各类广播文艺节目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省级以上广播电台共有广播文艺栏目上千个,而其中,广播戏曲栏目凭借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面对机遇和竞争,戏曲栏目尤其是地方台的戏曲栏目,如何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生命力,不被淹没在众多的各类栏目中呢?笔者  相似文献   

7.
河南戏曲节目《梨园春》近年来发展较快,并且因为将传统的戏曲舞台搬到了电视荧幕上,不仅挽救了原已暗淡的戏曲市场,而且又重新燃起了人们看戏的热情,但是作为一个需要将戏曲文化进一步发扬广大的栏目,《梨园春》依然存在着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商业化气息浓厚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张磊 《传媒》2014,(15)
正一个成功的电视媒体保持活力的秘诀在于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拓展产业链条。河南电视台曾先后创办了戏曲擂台栏目《梨园春》、武术竞技栏目《武林风》等有着厚重文化韵味和河南元素的电视文化栏目,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本土电视媒体的结合创新之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南电视台坚守"文化中国"定位,从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中寻找动力,从开发新内容上谋求发展机遇,以开放办台和内部革新战略,对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9.
“梨园春”栏目导演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园春”栏目是河南卫视以表现河南戏曲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晚会栏目。现场直播,戏迷参与,演员现场真唱,每期一个戏曲小品、一个戏曲MTV等都是这个栏目的特点。如今,无论是栏目特点,还是节目质量,它都初步具备了走向全国的条件。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栏目除了要有贴近栏目特点的高质量节目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播出密度。  相似文献   

10.
卢纲  卢璟 《新闻前哨》2020,(2):56-57
《戏码头》,是湖北广播电视台2018年10月推出的一档戏曲文化综艺节目。该栏目一经推出,在全国戏曲界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在央视索福瑞35城市组收视排行中,《戏码头》栏目收视率排名持续赢得同时段全国卫视前六至前八的佳绩,跻身省级卫视强势综艺栏目之列,。国家广电总局将《戏码头》栏目评为2018年中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总局监管日报刊发《湖北卫视<戏码头>打造戏曲传播平台,探索大众表达方式》,对该栏目作了充分肯定。《戏码头》栏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复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的使命,呈现出较强的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戏曲栏目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戏曲栏目是戏曲电视传播的重要形式.在当今纷繁多彩的电视荧屏上,存在着类型多样的戏曲栏目,它们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电视戏曲栏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国地级以上电视台开办的戏曲栏目进行调研,对电视戏曲栏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促进电视戏曲栏目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曾经走过辉煌的历程。在电视蓬勃发展的今天,戏曲与电视的合作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广泛存在于民间的地方戏曲,要想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借助地方电视台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作为地方电视台,在开设戏曲栏目上同样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地方电视台只有发挥好地方台的贴近性,在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才能在众多栏目中生存,也从而在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怀东 《青年记者》2017,(14):31-32
《人民日报海外版》传播中国文化的特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传播媒介,其定位为:传达中央的政策,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介绍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动态,提供国内外各种信息. 1.传播内容涉及范围广 在2016年7~ 12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化万象”栏目,共有340篇报道.根据这340篇报道所体现的内容,笔者将其分成了红色文化、戏曲歌剧、民俗民歌、传统工艺、现代文化、影视综艺、书画文学、传统美德等8类文化题材.  相似文献   

14.
衡林 《青年记者》2009,(16):81-81
《梨园春》栏目开播于1994年10月,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栏目,几经改版,已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现代传媒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李霞 《传媒》2016,(14):69-70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戏曲表演艺术,而且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与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但戏曲艺术却在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被边缘化,它曾经光芒璀璨,如今却黯然失色。各大电视台的经典戏曲栏目不得不调整播放时段,甚至停播。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引领社会大众正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戏曲艺术,成为当下媒体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梨园春》:品牌戏曲栏目的成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在多元文化形态并存的今天,在戏曲艺术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梨园春》却红红火火.历经十年而不衰,不断开拓出戏曲艺术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梨园春>栏目开播于1994年10月,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栏目,几经改版,已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现代传媒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13,(7):1
《慧文说戏》主持人慧文,湖北广播电视台首届优秀节目监制获得者,从事广播工作20年。《慧文说戏》是湖北电台唯——档戏曲节目,坚守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戏迷听众服务。该栏目2005年开办,2009年受邀加入全国戏曲广播联盟。节目培养了一  相似文献   

19.
郑梦玥 《今传媒》2011,(10):87-90
中原地域文化有着"有容乃大"的宽容意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在目前的文化格局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新时代下,中原文化应该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是中原文化界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在1994年10月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它以河南的地方戏为传播内容,运用了掌握受众情况、了解市场情况、了解竞争者情况等正确的整合传播手段,成功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完成了中原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传承。本文将通过研究《梨园春》栏目在节目制作、品牌推广、节目运营、节目创新等方面的特色,探讨中原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播方式与特点,以期望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关颖华 《东南传播》2010,(6):151-152
戏曲慢节奏的缺陷、戏曲观众的老化与断层,使得综合广播中戏曲栏目萎缩,戏曲频率中节目的常态化,戏曲广播的经营面临困境。南阳电台采用保成本参与、创新形式诱惑互动的方法,盘活了一档七年不衰的大型互动直播的戏曲栏目——《空中大戏台》,被河南听众誉为广播"梨园春"。本文将从参与成本、巧用戏曲资源以及互动的吸引等层面,分析其成因、对策,探求其可借鉴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