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节目历来是传媒时代各级电视台的重头戏.从央视到地方各级电视台,均开办有大量内容鲜活、监督引导能力强的电视栏目,成为清廉政风、和谐社会的"预防针".作为"人微言轻"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要办好自己的舆论监督节目,提升媒体影响力,有着诸多经验可资借鉴.一般需从节目定位、监督对象和观众基础等处着眼;在方法论上要坚持利用事实说话,依照原则监督;从而对社会矛盾予以梳理分析,监督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恪尽媒体职责.  相似文献   

2.
处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布者"的全媒体时代,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突破?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邢台广播电视台强化媒体责任意识,坚持用思想打造品牌,潜心研究栏目的定位、宗旨、风格,创造全新形态,让节目更具深度、厚度,使节目接了"地气",提升"底气",最终赢得"人气"。"常规"凸显特色  相似文献   

3.
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的媒体传播机构,长期在中央、省级、地市级电视台夹缝中艰难生存,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县级电视台的生存状况更是雪上加霜。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县级电视台应该正确剖析困境,分析自我存在的问题,发挥自身优势:以内容为王,强化用户意识,立足本土化做精品节目;进一步增强权威性、树立公信力;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资源整合、走联合发展之路,重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对地市级城市电视台来说,在做多个频道节目编排时经常出现自办节目数量偏少、频道填不满的情况。如何利用有限的节目去做多个频道的编排?如何使编排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收看节目的需要?如何利用这种编排提高收视?本文就此做些方法的实践探索。一、要允许频道之间的节目有"适度交叉"地市级城市电视台面临的竞争环境比较复杂,既有中央台、各大卫视频道的竞争,还有各省台地面频道的竞争,在这种双重挤压下,要认识到城市台的多个频道是一个统一的竞争主体,多个频道必须抱团取  相似文献   

5.
我国关于县级电视台节目研究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多,虽然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对我国县级电视台节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甚少有学者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本文从新闻学角度,尝试对我国已有的县级电视台节目研究进行一次集中的整理和归纳,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县级电视台节目研究提供参考。1.增强精品意识,创名牌栏目精品意识越来越被电视媒体所看重,并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媒体整体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子,一个电视台要提高节目质量、提高收视率,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6.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构建网站的现实需要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传媒时代,中央电视台和省一级电视台,以及一些具有远见的地市电视台纷纷组建自己的网站。在这样的形势下,地市级电视台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资源优势,构建自身的网上发展平台。地市电视台网站所依托的媒体是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网站可以借势生长。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节目资源,通过重新包装,精心打造,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再行传播;通过广播电视台的品牌形象、电视栏目,也可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的推广。尤其是现在很…  相似文献   

7.
地市级电视台的农业节目与中央台、省级台的农业节目相比,在宏观农业信息来源上存在权威信息少等"先天不足"的劣势.但是,地市级电视台贴近农民,贴近农村,服务对象相对集中,这又是优势.绕开不足,发挥优势,直接为最基层的农民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增强地市台农村节目可视性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基于人才、技术和新媒体投入产出比等现实因素,对如何做好媒体融合或者说将新媒体资源为我所有,从而有效发声,还有各自的困惑。可喜的是,近年包括福州广播电视台在内的许多地市台已就如何运用融媒体技术进行更加有效的节目编播管理做了有益尝试。笔者结合实践,从内容管理、生产流程、受众情感三个方面务实地谈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融媒体建设过程中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9.
我国"帮忙"类电视节目大多在民生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经过改版创新逐渐独立成为一档大众喜闻乐见的民生节目。近年来,这类节目在省级卫视乃至地市级电视台都能找到,传播内容、传递模式形态各异,"服务"意识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革。厘清这类节目的互动性传模式,在自媒体与新媒体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普伟民 《今传媒》2011,(11):52-53
本文阐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地市级电视媒体面临的冲击和机遇,针对地市级电视台的现状,介绍了周口市电视台以广告经营策略的改革为突破,按照本土化、地方化、小型化的经营理念,利用电视传播平台服务广大消费者,策划组织大型电视团购活动,实现以节目内容为中心的多元化增值经营策略。不仅实现了电视向零售业跨界发展,同时提升了电视台面对广告客户的话语权,实现了媒体、商家和消费者的多赢。  相似文献   

11.
方言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方言类节目以其浓烈的地方色彩,区别于其他中央及省级媒体的节目形式,成为地市级电视台在争夺受众,抢夺市场份额中的一把利器。本文以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的方言节目为例,探讨方言节目在地方台的发展前景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湖南衡阳电视台作为一家地市级电视台,面对央视及省级电视媒体的竞争压力.锐意进取,实施精品战略,发挥本土优势,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王剑 《声屏世界》2011,(10):62-62
打造精品节目,丰富产品体系 任何形态的媒体竞争,都无法逃避“内容为王”的铁律。网络电视台在挖掘目标受众与电视受众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可以重点打造几款精品节目,以点带面,用精品栏目的社会影响力提升网络电视台的知名度.进而引导广大社会人群关注并认同其他领域的服务。在不断推出精品节目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节目产品线的丰富和完善.形成面向社会各阶层受众的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1983年"四级办电视",地市级电视台就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在市场多元化的情况下,央视、众多省台以及网络、报刊等对地市级电视台的冲击越来越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地市级电视台能做什么呢? 笔者认为要做到节目本土化、经营多元化、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市级电视台虽然数量多、分布广,但是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贫乏,在发展新闻节目的过程中面临巨大困境。市井化、粗俗化、碎片化、同质化的民生新闻泛滥,由于缺乏优秀的人才和资金实力,无法保证节目制作和内容的质量,加之高层级电视媒体的强势竞争,网络媒体的技术革命,自身体制的局限,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亟需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强化本土新闻特色,深化服务类新闻节目,打造品牌新闻节目,精化新闻节目制作是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突围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精品创作是电视台节目经营的任务之一。但对于地市电视台来说,创作精品节目面临一定的难度。比如地域制约、资金缺乏、人才结构不稳定是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然而.地市电视台也有自身的优势.只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锐意创新,也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节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台、电视台如何出精品,笔者认为,立足地方特色、精办日常节目、加强节目策划是县级台节目创优的必由之路。突出地方特色是精品创优的源泉。县级电台、电视台的基本特点是"小",它决定了这一级别自办节目必须是当地、当时新闻事件的传播,从而其精品节目一般也是以地方特色取胜。俗话说"上头千根线,下边一根针",上级的各项方针、  相似文献   

18.
文化节目以其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的特质教化人,并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地方电视媒体更应该突出文化节目内容的本土化、特色化、首创性、注重品位等借以提升文化含量,在赢得收视市场的同时也彰显出了地方媒体的综合实力。漯河经济电视台以《品鉴·文化》栏目为载体,精准定位,树立精品意识,致力于本土化,节目内容高雅而不晦涩,通俗而不低俗,既体现了地方媒体"接地气"的特点,又凸显了地方媒体的厚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电视台对"精品"的呼声逐浪排高,这不仅因为讲究精品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目标,更是各栏目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但精品节目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首要工作就是进行节目策划,有了好的策划,才能制作出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从"初步探索"到"全面铺开"再到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融合实践呈现一种相对弱势的发展现状.上有中央、省级媒体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有跃升于国家战略层面县级媒体融合的跨越式追赶.在资金、经验、人才、技术、平台等条件都相对紧张的现实状况下,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是地市级媒体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