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伟 《东南传播》2016,(9):140-141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级新闻媒体从台长、总编到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有价值、有影响的好作品,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走基层,是新闻媒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尊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内容;是锻炼新闻队伍,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的新闻人的重要手段;是孕育优秀新闻作品,提升新闻影响力、生命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典型事例,从走基层走出新视角、走基层讲出好故事、走基层提高新水平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走基层对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我党对新闻战线的一贯要求,新形势下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我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闻媒体担当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的再度提示,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重大的意义。从去年8月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至今已满一年。通过这一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的实践,再看  相似文献   

3.
<正>"走转改"活动是落实"三贴近"原则、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举措,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记者的社会担当得到重塑、新闻本质得到回归的有效途径。一年来,《哈尔滨铁道报》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既把它作为哈铁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哈铁报舆论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着力点,同时又以之作为推进本报新闻改革、带动新闻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取得了一定成效。一、走基层,重在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这是总书记对全国广大新闻新闻工作者寄寓的殷切希望,也是新时代赋予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黄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从2017年开始以"新春走基层"大型新闻采访行动为抓手,转作风、改文风,努力践行"四力",强能力、出精品。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成了黄石城乡百姓每年新春收到的鲜活礼物。特别是系列报道《新春走基层·蹲点贫困村》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南宋名诗人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围绕实现"新闻理想与责任担当"这个话题,结合自己在新闻行业的奋斗经历、切身感受、心路历程和采写新闻背后鲜为人知的难忘故事进行研讨,与广大年轻的新闻爱好者共勉,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担当起社会责任,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在"掌媒时代"来临的当下,传统媒体更需要一份传播自信,再加一份传播自觉,在赢得专业声誉中赢得传播的话语高度.坚守专业水准,履行新闻管家职能,担当新闻消费的有效供给者.坚守专业价值,履行新闻提纯职能,担当新闻产品的权威定义者.坚守专业使命,履行媒体社会职能,担当公共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相似文献   

7.
正自中宣部等五部门发出号召,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闻风而动,广大编辑、记者纷纷走出机关、赶赴基层,他们用饱蘸真情的笔触、镜头和话筒,报道最基层群众的心声和舆情,关注中国发生的最新而深刻变化,充分彰显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是一次全身心感悟科学发展理念、凸显新闻报道"三贴近"方针,更为全国新闻战线吹进了一股新风、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十一五 " 期间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 的成果 , 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 时期 "走出去" 发展规划》。笔者引入共生理论对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战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并重点分析了共生理论中几个核心概念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的影响, 同时基于共生理论对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9.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2,(1):4
正柳斌杰:加快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步伐,开创"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局面2011年12月22日,新闻出版总署在京召开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取得的经验,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善行河北温暖邯郸"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暨邯郸2万机关干部开展"1+1"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的开展,为新闻人的采访报道提供了一个空前广阔的平台.邯郸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随即开展了"走基层,寻找最亲帮扶人"活动,通过寻找并弘扬党员干部的无私善举,以及因帮扶而产生的真情,宣传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亲近百姓,服务百姓,为邯郸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汇聚更多正能量.同时也改进了记者的文风,实践了新闻人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1.
正基层是新闻事业的沃土,也是新闻记者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其重要职责就在于"走",只有"走",才能把新闻事业的根牢牢扎在基层,"沉下去"、"接地气"才能写出不辜负时代的新闻作品。自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河南南阳日报社坚持新闻源于实践,坚持领导带头集体走、专题策划重点走、开设栏目经常走、提供条件鼓励走,让新闻记者在贴心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观在新闻工作中的一次鲜活创新。2014年12月初,中宣部对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进行动员部署,以推动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努力打造"走转改"升级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党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当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这项开展三年之久的"走转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于新闻人而言,"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笔者以2012一年中央视《新闻联播》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报道数量,报道主题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正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大家族中的一种新兴文体,于1990年前后在新闻界普遍兴起,因其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空间。自新闻界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山东日照日报社在报纸重要位置推出"践行三贴近,记者乡村行"、"新春走基层"、"走基层百村行"、"我在现场"等现场短新闻栏目,刊发了大量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闻,使现场短新闻成为"走转改"活动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取得良好效果。现场短新闻的特征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委会在《现场短新闻评奖办法》中明确  相似文献   

15.
冉然 《传媒》2012,(4):21-23
正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目标和政策。2012年1月9日,总署出台了年度"1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对"走出去"进行全方位布局。基于国家层面的政策与导向,在推进落实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批国内  相似文献   

16.
吴博  冯丽 《记者摇篮》2012,(11):44-45
关于"弱势群体"的相关新闻采访报道,历来都是各级新闻机构在日常新闻采访程序中较为重视的环节。有关此命题的解决和处理,考验着在大众传媒建构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新闻媒体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根据当前广播新闻采访报道的实际,有必要让广播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转改"对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有哪些方面的改变呢?走基层:做接地气的新闻走基层是"走转改"最基础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新疆新闻出版》2012,(1):14-17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及《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切实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新闻出版强国建设,现就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下称"走、转、改")新闻实践活动。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各级新闻单位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一大批源于基层、内容生动、文风清新的优  相似文献   

20.
下基层,走农村。蹲点"一线","民生、民情"体验等这些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频出现。对于长期从事新闻播音的播音员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能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怎样才能做到用"鲜活"的、接"地气"的语言进行新闻报道?借此机会,笔者结合近一段时间的"走、转、改"体验,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新闻播音员如何践行"走、转、改"?一、参与"走"让新闻播音员腿沾泥土感受天地之阔挑战就意味着要改变一些传统的播音风格中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