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尊重人的心理需要为出发点、为原则的,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一种教育。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伏尔泰说: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在日常教学中,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需要从“心”开始,走进学生心里,为学生打开心灵之窗。能否走进学生心里,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关爱、倾听、尊重、理解是最起码的条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和亲近,“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愈来愈高,学生的学习负担愈来愈重,心理压力也愈来愈大。于是,一些学生便产生了心理问题。作为对他们负有教育职责的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一名“心理医生”,医治学生的心灵创伤,抚平他们心灵的伤痕,帮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教师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要触动师生的心弦。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课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道德观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赢得学生的心灵共振,能否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6.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本人就几年来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学生谈心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如何走进学生内心,做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7.
学生心灵的教育对其成长很重要.而要做好这一工作,便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此,有的老师感慨:“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要你走进我的世界,你不进。”怎样让学生而对老师而不再加以设防呢?班主任生活告诉我: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走进孩子的心灵”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教育成功的奥秘。李老师致力于与学生开展心灵的对话,他对两件事“乐此不疲”:一是找学生谈心——当然更高兴的是学生主动约他谈心;二是用心灵写诗——用“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许多听过李老师讲座,或者看过李老师著作的教师,都热切地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像李老师一样,驾轻就熟地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9.
漆子扬 《农村教育》2006,(7):128-128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探索学生的心灵奥秘,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教育部门的重视。新近由知识出版社推出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和职校学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我认为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我深刻体会到建立好班集体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马继红 《快乐阅读》2013,(11):101-101
从教十多年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法宝。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吐真言,说真情,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呢?  相似文献   

12.
张菊琴 《考试周刊》2010,(3):231-232
职业学校学生和任何学生一样,需要理解,渴望爱心,我们的教育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爱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真爱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3.
做好职校生的思想工作,要以人为本,充满爱心,实现师生心灵对话,实现师生心灵相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师生的感情在活动中深化,使思想教育在活动中升华。更要不断提高师德水平,这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实现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本文拟从复杂性理论的视阈考量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构建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就要走进学生心灵,多关心学生的成长。有人说,21世纪教育的成功在于师生关系,这是不无道理的。  相似文献   

16.
微笑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美丽彩桥,微笑是激励性评价的金钥匙。每天以微笑迎接学生,不摆架子,更不训斥学生,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前苏联的教育家所说:“照亮学校的不是升学率,而是圣洁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博大的爱。”是啊,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蒋彪 《湖南教育》2001,(5):26-26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忽视学生的心灵教育,把德育当成空洞说教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以为,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得以健良发展。潜能得以开发。  相似文献   

18.
李镇西 《河南教育》2007,(10):28-29
所谓"走进心灵",有时候并不只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谈心;作为班主任,"走进心灵"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富于智慧的教育,去感染、触动、影响全体学生的心灵.这当然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19.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都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作为教师,如何把心灵教育做好,让爱走进孩子心中呢?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语教师,如果在关注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良好品德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塑造,往往会取得出奇不意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利用周记与学生笔谈,是开启学生心锁,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沟通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