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理查德·赖特的困惑--解读《土生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土生子>一向被认为是"抗议小说"的典范.然而,即便是这样伟大的文学大师,身为一名黑人,他同样承受着美国社会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带给黑人民族的屈辱、愤怒以及深深的困惑.通过分析赖特在<土生子>中体现出来的对待白人种族主义、黑人同胞的态度,体现了他在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时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理查德·赖特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非裔美国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黑小子:美国饥饿》是一部经典美国自传体小说。通过自我意识和他者意识,赖特书写了身体饥饿和精神饥饿,并融入了对黑人民族、美国社会乃至人类生存的冷静观察,具有浓厚的批判性和哲理性。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赖特质疑和谴责了种族歧视,表达了美国黑人群体渴望融入美国主流话语、建构自己身份的政治诉求与情感呼声。《黑小子》问世后,赖特也跻身于现代美国伟大作家之列。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学呈现出来的是百花齐放,色彩纷呈的局面。黑人文学的蓬勃发展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新的生机和活力。理查德?赖特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在1940年,随着《土生子》的问世,他赢得了世界声誉。人们听到了来自黑人心灵深处的抗议声。  相似文献   

4.
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抗议小说"的扛鼎之作,因此学界针对《土生子》的研究多集中于黑白二元对立上,着重探讨的是美国社会制度和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心灵的戕害及其灾难性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采用新的视角,以跨种族性关系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小说主人公别格的悲剧成因,并且通过分析书中白人如何利用虚假的黑人"性神话"构建黑人的他者身份,揭示别格杀害白人姑娘玛丽的讽刺性寓意,彰显"抗议小说之父"赖特解构黑人"性神话"的创作智慧。  相似文献   

5.
《土生子》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小说家理查.赖特的代表作。它在美国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创了美国文学中抗议小说的先河,成功地塑造了别格.托马斯这个新黑人形象,揭露了美国社会存在的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在写作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赖特的小说《土生子》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控诉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犯罪心理的成因,剖析了黑人犯罪的社会根源,指出造成黑人犯罪的社会根源是种族歧视制度,黑人已经开始反抗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这也正是小说力图反映的现实问题和发出的抗议之声。  相似文献   

7.
赵鑫 《英语辅导》2011,(2):212-213,219
《土生子》是黑人作家里查德.赖特的成名作。本文从《土生子》隐喻的角度进行分析,透视黑人的生存境况,深入剖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旨在揭示主人公犯罪活动与社会制度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论《土生子》在美国非裔文学和美国文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非裔作家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标志着1940年代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标志着“哈莱姆文艺复兴”之后的美国非裔文学向反抗白人压迫寻求平等身份的转向。赖特以其小说《土生子》猛烈抨击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北方大城市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破除了“北方正义”的“国家神话”,以托马斯对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的反抗破除了的“殉道者汤姆”的“黑人神话”,使美国社会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悲剧理论在西方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了西方文学史上的一门登峰造极的艺术。美国小说家理查.赖特笔下的小说《土生子》无疑是黑人文学史上的一部悲剧小说。本文试用悲剧理论从《土生子》的悲剧特点、产生悲剧的原因以及悲剧留给社会的启示等方面探讨小说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0.
赖特的《土生子》和莫里森的《宠儿》,都是以"杀人"为核心事件,贯穿整个故事.本文通过比较两部小说中的杀人事件,揭示了在白人占统治下的环境,黑人为了求生存而扭曲的人性,这不仅导致了黑人的悲剧,也是白人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讲,"杀人"本身也反映了黑人反抗白人斗争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黑人在一步步走向觉醒.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进步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是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中所谓“抗议小说”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土生子》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的一座里程碑,作家本人也一跃而成为当时最享声誉的黑人作家。赖特的中短篇小说也颇具特色,他的短篇小说《女仆》,就以其生动深沉的思想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匠心独运的艺术形式,又给人们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小说主人公黑人卡尔原是厨师,因饭馆倒闭而失业,不久其妻也被解雇。恰如雪上加霜,一家四口衣食无着,饥寒交迫。卡尔无奈男扮女装,冒着“犯法”的危险,去给白人戴维家当“女仆”。男主人  相似文献   

12.
赖特在《成人礼》中采用情景反语的手法揭示了黑人弃儿所遭遇的家庭惊惶和社会惊惶,然后从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的衍绎来展示人物心理的多层面性,使小说情节发展扣人心弦,表明不合理社会制度引发的恐惧感超过一定的极限,就可能导致黑人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赖特在该小说中所提出的社会问题对21世纪美国社会黑人青少年问题的解决仍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土生子》中的别格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中第一本有影响的畅销书。作品的主人公别格不同于传统的黑人形象 ,他不愿逆来顺受 ,而是要反抗。这一新型黑人形象体现了作家对美国种族问题的独特见解 ,也是对黑人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从《紫色》的语言看艾莉丝·沃克的民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莉丝·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茜莉所写的 70封信中 ,无论黑人和白人都说美国南方乡村黑人口语 ;茜莉的妹妹聂蒂的信中 ,黑人白人都说美国标准语。这种语言艺术使黑人和白人处在了平等的地位上。以茜莉为代表的黑人土语不因人物自身教育、地位的提高而改变 ,这里茜莉的语言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民族的标志。作者还运用一些语言变异形式 ,如主语第一人称复数用Us,用大写的He或Pa指代茜莉的继父 ,用Mr.———称呼那些不配有姓名的男人等 ,揭示黑人男女、黑人家庭、黑人内部的弊病。这种与众不同的语言策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黑人意识和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土生子》中极具象征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标志着黑人文学走向成熟,赖特在写作的过程中未赋予作品更深的含义,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意象,如:"白"与"黑"、"盲目"、"老鼠"等。本文笔者立足于对《土生子》作品中象征意义分析的角度,来探寻这部小说中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艾伯特·默里既是最具原创性的美国非裔作家,又是一个卓越的乐评家和文学批评家,对美国当代黑人文学与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自传体小说《火车汽笛吉他》(Train Whistle Guitar,1974)以自身成长经历为蓝本,采取了蓝调音乐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按时间线索描写了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南方小镇的黑人孩子斯库特所经历的种种私人事件和公共事件,以及穿插其中的情感体验。默里淡化了黑人文学中消极与痛苦的成分,否定了关于黑人形象和黑人文化的病理学刻板印象,揭示了这种文化内在的传承性和生命力,从正面肯定了黑人文化对美国文化的贡献,也从正面重构了黑人南方经验,这是一种接受框架的美学策略。与之相对,赖特的自传体小说《黑小子》则从属于拒绝框架的叙述范畴。  相似文献   

17.
《即将成人》是美国非裔作家理查德.赖特的一部知名短篇小说。作家对黑人英语方言的运用,是这部短篇的一个重要写作特色。在社会语言学背景下,作为写作策略的黑人英语方言在该短篇中有三种功能,即身份确认﹑差异呈现和矛盾呈现。配合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赖特成功地运用黑人英语方言作为其写作策略,使得读者能够流连于故事之内﹑冥思于故事之外。  相似文献   

18.
理查德·赖特的短篇小说《住在地下的人》,开启了美国非裔文学中"地下人"文学主题的书写。拉尔夫·埃里森在赖特的直接影响下,创作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故事表达了居住在纽约地下室中无名无姓的黑人青年探索自我身份的心理诉求。此后,沃尔特·莫斯利在易兹·罗林斯系列作品中塑造了黑人侦探易兹,他发迹之后,逃税避税,将自己的经营所得严严实实地隐藏在白人法律监视之外,该形象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地下人"主题。本文拟从这些作品来分析非裔美国文学中"地下人"形象的创作传统,并通过梳理《蓝衣魔鬼》的隐喻空间来探讨"地下人"主题在当代黑人作家笔下的表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界独树一帜,如同黑人民族的斗争史一样,经历了抗争与洗礼,一步步走向成熟。黑人文学家层出不穷,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詹姆斯&#183;鲍德温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丰富,寓意深刻,把黑人文学从边缘带向主流。詹姆斯&#183;鲍德温以其生动的笔触描摹出黑人民族众生相,或自私狡邪,或宽厚仁义,或奋起抗争,或缄默隐忍。成为整个民族血泪史中不可或缺的实录画面,昭示今人,警示后人。《酪乳中的苍蝇》取自他的散文集《没人知道我的名字》,着力描写的是美国南方白人与黑人合校时发生的问题,旨在揭露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其很多作品中表达了她作为一名坚定的黑人女权主义者的立场和理想,她提出的妇女主义思想贯穿在每一部作品中,代表作《紫色》的结局更是充分体现了她的这一思想和对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