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纽约一年一度最大的艺术盛事军械库艺术展(TheArmoryShow)于2011年3月3-6日举行。军械库艺术展的正式名称其实是国际现代艺术展览会(InternationalExhibitionofModernArt),即绘画和雕塑展览会。因最初于1913年在纽约市第69兵团军械库举行,故得名。展览会的举办由美国画家与雕塑家协会构思,原本仅选择美国艺术家的艺术品参展,后来加进了欧洲现代艺术派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走进拉纳     
初入盛夏,《2004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展》在比利时开幕。该展由中国《雕塑》杂志社、北京精卫文化艺术中心、比利时王国里贺塔特市拉纳雕塑艺术中心联合举办,在147位参展者中有62位系中国艺术家,共展出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雕塑360件。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比文化官员和地方官员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共同给雕塑展以高度评价。率16位艺术家参展的中国《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在其讲话中,热忱邀请比利时艺术家到中国,进行雕塑艺术交流,促进中比两国雕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004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展》之所以选择比利时,与欧洲文明古老丰…  相似文献   

3.
狮子造型包括雕刻、绘画、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中与刺绣、纺织等工艺品上的狮子形象以及民间的其它石雕、陶塑、布织、草编、面糊、泥捏的各种狮子形象。近两千年来,历代雕塑艺术家都把狮子作为雕塑艺术的重要题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这些狮造型在我国艺术史上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三类造型都有不同的演变历程。佛教狮子出现得最早,...  相似文献   

4.
于涛 《世界文化》2012,(11):22-24
21世纪以来,世界视觉艺术的先锋派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通常借助期刊来展示他们的作品,作为艺术探索的实验性平台。这些2000年以来创办的杂志涉及绘画、摄影、设计等艺术形式,展示了新的图片编辑及绘画技法,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直观资料。它们是艺术家表达自我的最好媒介,以独立、创新、开放的姿态推动和促进艺术发展。通过这些媒介可以窥见到当代艺术发展的前沿动态。  相似文献   

5.
正艺术一直深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回顾过去10年,可以用一些关键词来总结和描述艺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包括新生词汇以及被赋予新义的原有词汇。这些关键词概括了艺术家、评论家、(艺术馆)馆长及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或者至少可以为历史学家提供参考,用以评鉴近10年的艺术发展。这里归纳的关键词并不涉及艺术媒介或风格,而是侧重于艺术在表现不平等、气候变化、种族暴力等高利害性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往往越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绘画、雕塑、装置等作品,越会引发更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6.
波兰的招贴画艺术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及波兰1918年重获独立之后,招贴画作为单独的艺术门类逐渐形成。招贴画艺术家在诸多领域里寻觅着创作灵感,包括从民间艺术中提炼其简单化的形式和许多装饰成分,并将这一切运用到招贴画艺术中。这一时期招贴画的表现形式仍属绘画作品。后来  相似文献   

7.
曹鹏 《世界文化》2011,(1):58-61
造型艺术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具象或抽象、写实与写意。中国工艺精神的核心就是写意、追求的精神与情调、境界的抒发,而不是具体的描摹、再现。这不仅体现在绘画上,也体现在书法,雕塑、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中。陶瓷美术也是如此,而是陶瓷艺术的百花园里,钧瓷最符合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神,而刘福安先生的作品正是极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刘晓敏 《世界文化》2009,(10):15-17
20世纪是西方当代绘画最为风起云涌的一个世纪.非理性思潮得到进一步扩张和发展,观念艺术思潮普遍融入架上绘画艺术之中.使得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绘画的思想、观念及具体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思考,和谐的观念受到极大的挑战和质疑,绘画手法和构图原则不断被颠覆。在这段期间涌现出埃里克·菲舍尔、大卫·萨利、安塞姆·基弗、约尔格·伊门多夫、格哈德·里希特等西方当代绘画大师,他们的作品或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创造手法.或是离经叛道的非和谐构图。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化交流》2008,(2):97-97
西方艺术评论家肯尼斯·克拉克在其著名的《裸体艺术论》中提出:赤裸,指的是踏出浴缸后的你我两人,而裸体(THE NUDE)是一个艺术范畴。艺术史作为一门学术种系,在过去的60年中已经累积了数千篇关于身体、裸体及躺姿裸女的作品以及如何定义艺术与艺术家的文章。西方绘画雕刻艺术在人体中也已探索了数千年,翻来覆去地表现着人体,在裸体的刻画中透露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思想感情和社会思潮的变迁;同时也呈现不同艺术家裸体表现的独特趣味与风格。  相似文献   

10.
杜义盛 《世界文化》2005,(11):27-28
模特的好坏,不仅能激起从事美术的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关系到作品的成败,甚至能决定他的艺术生命。马约尔和他的模特迪娜·薇尔妮就是这方面一个绝妙的例证。阿里斯蒂·马约尔(1861-1944)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雕塑家,是现代雕塑的先驱之一,被誉为“女性人体美的卓越歌手”。他的作品简洁朴实、丰满有力、深厚雄劲、歌诵的不是女性人体美的外表,而是内在的活力。但他幼年家贫,瘦弱多病,中年眼疾严重,无法从事绘画和工艺,于1900年前后转而专攻雕塑。由于天才加勤奋,很快就创作出了《地中海》这样的传世珍品。1934年,在他70高龄时,由于体力不支,决…  相似文献   

11.
正自16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宫廷绘画对基督教艺术的模仿与借鉴开始,印度基督教绘画艺术就已不经意间开启了基督教绘画艺术本土化的探索。在随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印度数代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基督教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从耶稣形象的变化中可窥见一斑。无论是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还是创作风格的选择,都已拥有了显著的印度特色,呈现出印度艺术家对基督教与耶稣本土化方面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努力,为世界基督教绘画艺术积累了大量的创作与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于涛 《世界文化》2011,(9):30-31
最近大卫·史密斯的雕塑作品在纽约现代博物馆展出,使这位艺术家再次获得人们的关注。大卫·史密斯(1906—1965)是最早创作金属焊接雕塑的美国雕塑家之一,被公认为同代人中最伟大的美国雕塑家。他创造了20世纪最值得纪念的作品,以使用工业材料,特别是焊接钢铁以及探索开放性、直线性结构为特征,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雕塑艺术进行了变革。他的作品体现了美国从乡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化的精神实质。面对这个机械化控制的新时代,史密斯深信艺术家也应接纳工业材料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人们开始对“乡间艺术”越来越感兴趣,乡村雕刻、瓜果雕塑和庄稼画等已成为艺术新潮,受到青睐和推崇。 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近年来年年举办一次名为“乡村雕刻的发现”的艺术展览。其中一种“活树雕刻”类似盆景,作品内容以古典文化为主,也有不少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 由于乡村雕刻艺术顺应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态,并且引导了一种新潮艺术的发展,因而吸引了众多的对乡村艺术一向不感兴趣又不甚了解的买主和收藏者。 辛辛那提市一位名叫特沃德尔的玩具设计师是个瓜果雕塑艺术家。他认为,植物栽培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他先在百…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80年代的早期,来自澳大利亚中西部沙漠的土著艺术家,创作了大批绘画,改变了人们对土著艺术的印象。土著艺术是澳大利亚艺术的重要“流派”,是值得世界关注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绘画,观者可以了解,当地居民如何通过艺术表现其生活、历史及文化的 。《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由《帕潘亚绘画:来自澳大利亚沙漠》和《宝歌:澳大利亚当代原住民艺术》两个展览共计92件展品组成。——编者  相似文献   

15.
光,是产生视觉现象的基础,绘画通过对光照的模拟,刨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在油画艺术中,各种造型元素的视觉表现与光的联系密不可分。艺术家注重的造型与色彩问题,究其根源便是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光线,不仅是艺术家解决造型的方式、表现自然的手段,也是艺术家表达主观情感、揭示作品内涵的媒介。因此,光线在油画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洪涛──中国海岸的凡·高”──这是德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德国路德维希国际艺术论坛主任沃尔福冈·贝克教授今年三月精选收藏了李洪涛先生的作品后的赠言。贝克教授对画家及其作品还评论道:“以一个欧洲人的眼光看,这些绘画作品在当代国际艺术上是一种综合艺术的极佳典范。这种艺术的综合包括了对中国丰富的绘画艺术或文化的深刻理解,而另一方面它实际上又具备了欧美艺术的强烈表现方式。这种综合艺术的睿智被笼罩在艺术家强烈的激情与生动的欲望当中。”李洪涛先生受到德国权威艺术评论家如此之高的赞赏并非偶然。在此之前,美学造…  相似文献   

17.
“怪异、狂放、粗劣、不堪入目……这是1874年巴黎艺术评论家的怒斥,对象是不愿跟随时尚的油画、腊笔画和其他绘画作品。画展主办人是不肯在官方巴黎沙龙展出作品的一群小艺术家。这群青年属当时的叛逆者,他们着色怪异下笔粗放,以简朴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不随时尚绘画端庄严肃的人像和宏伟的历史场面。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参观者不仅讪笑,甚至向作品唾啐。尤其莫奈所绘的一幅海景,受讥嘲最多。该幅作品画的是哈佛港的晨景,名为《印象·日出》。一个评论家以此题名挖苦那群画家,称他们为“印象派”。而恰恰是这些画作,构成法国现代…  相似文献   

18.
雕塑与绘画、建筑、舞蹈、音乐一样,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我国的雕塑艺术自旧石器时代产生以来,发展绵延不绝,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雕塑和人类历史的关系之所以特别密切,还因为它和绘画、工艺品的遗迹保留下来的较其它艺术门类更为充分。不仅有文字资料,还有相当多的实物,例如开创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剑川石钟山石窟浮雕造像139躯,虽经受了岁月沧桑的考验,至今仍闪耀着绚丽的光彩。从某种意义上说,雕塑史是人类文明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当中国人开始用西方人的技术画画,同样地西方人学习中国画技法的时候,彼此面临的挑战均是避免模仿或抄袭对方的某种样式。作为艺术家,无论其国籍、所用媒介抑或艺术样式,竭力表达的都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和看待世界的观点。其间,便是一个自我定义的过程。韩绍光成功地在西方绘画工具和独特的中国意识之间创造了一种聚合效应,他机敏灵活地游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通过对于诸多文化元素的组合,成功揭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和谐与冲突,表达自己的提炼与洞察;进而,以作品彰显其表现手法的原创性和深度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文化大潮中,观众企盼一支富有实验性与创造性的艺术新军。可喜的是,在近日一个绘画展览上,我们见到了这一类型的青年艺术家——李永安及其作品。“实验室艺术”的概念,是西方评论家在后现代信息社会中提出来的。西方的实验室艺术沿着西方的文化传统在20世纪显示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的今天,中国画家面临极大挑战。如何发展我们的“实验艺术”?如何使中国百姓接纳我们的“实验性艺术”?如何摆脱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桎梏,又创作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国际化的“实验性艺术”?青年画家李永安用她的艺术实践回答着上述重大的问题。李永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