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鬼”喻指国民的劣根性是《呼兰河传》自觉继承鲁迅笔法的又一重要发掘。通过对《呼兰河传》写作的时代潮流、“国民性”的文学表现、鲁迅精神的继承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呼兰河传》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萧红作为一名作品寥寥的作家,她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久据一席之地,与她饱含深情的乡土文字有着密切关系。《呼兰河传》属于萧红晚期的作品,无论是在人物、剧情,还是语言方面都已经臻于完备,堪称炉火纯青之作。这部作品里对东北当时当地的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揭露和反思。本文从多个角度解读了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从而更为具体地探析了萧红小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对呼兰河的地区风貌、人物、世情的相关叙述入手,结合对作家萧红个性的适当阐述,来分析萧红在这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批判力度和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4.
《呼兰河传》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采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对乡土生活的着意描绘的确给作品增添了诱人的魅力。其乡土特色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乡景、乡俗、乡人和乡情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萧红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 ,探讨萧红小说独特的美学追求———小说散文化。艺术结构方面 ,萧红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结构方法。《生死场》突破时空的限制 ,以场景结构小说。《呼兰河传》的结构具有“串珠式”特点。萧红小说的叙事笔调也各不相同 ,《生死场》具有叙事散文的质地 ,《呼兰河传》则具有抒情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周冰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12-113
《呼兰河传》具有强烈的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是由于作品本身独有的艺术风格,它植根于中国小说美学传统基础之上,融合了对中国小说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变异。中国传统小说美学强调小说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就在于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于它的真实性,它要求作品逼真、有情、传神,而《呼兰河传》恰恰完美地满足了这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女创作家,她独特的空间叙事写作手法,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赞扬。因而,就萧红代表著作《呼兰河传》中的空间叙事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概述小说中空间叙事的写作艺术结构,并分别从人物内心情感空间、反讽暗喻批判空间以及中断时间获取空间三个方面分析《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从而体现出《呼兰河传》空间叙事对传统小说写作形式的突破,进一步彰显其珍贵的文学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呼兰河传》是本世纪中国文坛女作家萧红的一部散文化小说,成书于1940年。这部作品就像“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令人欲忘不能。不仅如此,它更以其对人生生存形态的关注而在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仍然魅力不衰。  相似文献   

9.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真正完成是在她短暂人生中的最后阶段。借助心理学的观点,从萧红的人生体验出发,揭示了萧红在疾病缠身,精神孤寂的情况下,创作《呼兰河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杰作,由于作者独物垢创作思想,创作方法,这部小说呈现出散文化抒情化的艺术体式和寂寞,感伤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作为被遗漏的明珠,夏志清因未能将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收入其《中国现代小说史》而表达了自己深深的遗憾,而《呼兰河传》经久不衰的魅力亦可从小说的音乐性、戏剧性和古典性三个方面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12.
姚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58-60,82
《呼兰河传》的魅力来自萧红对叙述视角的自觉选取,多方叙述视角的选择与变换,使得文本超越了自我故事的讲述层面,上升为对人类生存本真状态的文化关注。本文拟通过解读《呼兰河传》叙述视角的途径,探寻文本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3.
程金芝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3):12-14,83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通过描述集体无意识笼罩下呼兰河人的悲剧人生,深刻揭露出集体无意识这张无形大网就存在于呼兰河人陈腐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当中,集体无意识已成为一个民族沉重的历史精神枷锁,吞噬着人们的生命,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作品寄寓了她对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讽刺与批判。  相似文献   

14.
于北山教授编著的《范成大年谱》,融年谱、作品系年与作家评传于一体,涉猎大量文化典籍,组织充分而典型的材料,详尽而准确地描绘谱主的行止履历,考证谱主诗歌和散文的创作背景及其涉及的人、事、物,描述谱主行止履历和诗文创作的历史环境。与孔凡礼先生的《范成大年谱》相比,北山先生之作在体式上更有创新精神,内容上更详尽完备。  相似文献   

15.
《滇南碑传集》是一部以搜集明清时期云南历史人物碑传文为主体、兼及民国初期人物的碑传类历史文献,由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在20世纪30年代纂集。本文在简介作者撰述经过、本书编辑体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其对研究云南地方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云南与内地关系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展示了东北这个大的地域空间里呼兰河小镇的风土民情和日常生活。其中作者对呼兰河城中大众的日常交流对话的描写最具有艺术性和象征性,民众的闲谈聊天在作者的安排下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导致了女性悲剧的产生。更重要的是,这种“闲聊”以其固有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特征,构成了整个呼兰小城的心理空间,展示了民众的心理特征,从而完成了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反思和国民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列女传》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创作的一部全以女性作为传主的女性类传,全书记载了上古至汉代约百余名知名女性的事迹。作为我国传记文学史上第一部妇女类传,《列女传》不仅对后代史书设妇女类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女性描写方面积累了初步的艺术经验,为后世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最大特点是"愚"。表现为以"仁"为本的质朴厚道,这是侠魂;以勤为径,终能从渐悟到顿悟的大智若愚的武学境界,这是侠艺。而这正是郭靖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史记》的大结构具有四个特点 :一、《史记》五个部分不是对等平列的 ,而是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互间不能替代 ;二、《史记》五个部分相互配合 ,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三、任何一个具体篇章在全书中的位置是具有意义的 ;四、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存在巨大的张力。小结构中把人物列传分成单传、类传、合传三个类型 7种叙事模式 :1、串珠式 ,2、板块式 ;3双线式 ,4、纠结式 ,5、对比式 ;6、并列分叙式 ,7、横截编组式。《史记》的内部结构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动机和文本中所隐含的意义 ,本文用“文心”二字来概括 ;在具体的篇章中作者或用一二字或用一些小故事小细节或用言语、书信等为“文心” ,统领全篇  相似文献   

20.
远程开放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并被采用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也是新时期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经过6年多的实践,远程开放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中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教材建设更需引起重视.本文对远程开放教育的教材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