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二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一、反馈的类型与作用 1.按反馈极性分为正、负反馈,用瞬时极性法判断。按交直流性质分为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 2.按反馈网络与输出回路的连接方式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按反馈网络与输入回路的连接方式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要求掌握四种连接方式的概念,判别方法及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电子系统中,把放大电路的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反馈网络,反送到输入回路中,从而构成反馈环路。反馈的极性有正反馈和负反馈。反馈的作用有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反馈的方式有电压并联、电压串联、电流并联、电流串联等。反馈元件的识别一个电路是否存在反馈,要看该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有没有起联系作用的元件。这些元件所在位置,对判别反馈类型起决定作用。在图1中,射级电阻R4、R5即与输出电路有联系,又与输入电路有联系,R4、R5都是反馈元件。如何区分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电路中的反馈元件可以反映…  相似文献   

3.
反馈在电子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人们经常采用反馈的方法来改善电路的性能,比如,引进电压负反馈,可以降低放大器的输出电阻、稳定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提高放大器带负载能力;引进串联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放大器向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小;…….可见,引入不同的负反馈,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所以,能使学生正确判断反馈的极性和组态,是电子线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反馈放大器的结构分析、归纳出了判断反馈类型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具体例子,总结判断反馈放大器的具体步骤,使初学者能比较熟练地判断出反馈放大器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放大器是目前在电子设备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组成部件。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各种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也贯穿始终。因此,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去分析放大器就显得尤为重要。反馈电路是实际放大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反馈电路性质和类型的判别,就可以达到根据不同反馈类型对放大器性能的不同影响来定量分析放大器性能指标的目的。反馈电路类型的判别包括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判别、电流反馈与电压反馈的判别、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的判别。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瞬时极性法”判别正反馈与负反馈。用“定义法”或“输出端短…  相似文献   

5.
判断反馈类型是电子线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对此提出一些简洁的方法:反馈元件的一端与纯输入端相连为并联反馈,若与非纯输入端相连产串联反馈,反馈元件的另一端与纯输出端相连为电压反馈,若与纯输出端相连为电流反馈。  相似文献   

6.
采用方框图分析法,对所设计的直接耦合方式下的运放-差分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以多级放大增益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基本放大器的电压增益,进而由反馈放大器中的基本关系得到反馈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另外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方法,将运算放大器和晶体三极管分别用电压控制电压源和电流控制电流源替代计算得到反馈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两者满足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基本关系。同时,启用仿真软件EWB,分别测出基本放大器和反馈放大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做比较得电压增益,结果与理论计算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0.175%,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电子技术中,负反馈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它是改善电子放大器各项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不同类型的负反馈,在放大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接入的信号源内阻不同,负反馈的效果不同,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也不同。本文就其信号源内阻对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作一肤浅的探讨。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的组成框图如图一所示,R_i、R_o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A_g为基本放大器的互导增益,F_R为反馈系数,当考虑信号源内阻R_s的影响时,为便于利用理想  相似文献   

8.
反馈是电子线路中的重要内容。反馈的类型判断包括交、直流的判断,正、负反馈的判断,电压、电流的判断,串联、并联的判断。迅速准确判断反馈的类型,有利于我们正确分析电路的功能,有利于我们在电路设计中利用反馈来改善电路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电路中 ,反馈现象普通存在 ,或以显露或以隐含方式出现。反馈有正负之分 ,在放大电路的设计中 ,主要引入负反馈以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因此 ,正确地判断反馈类型 ,有利于分析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及技术指标。下面举例说明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电路如图 1所示。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图  1   (1)找反馈。根据反馈的定义 ,反馈网络一般存在于两种情况 ,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所接的网络或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公共网络。图 1(a)中Rf 为输出与输入端所接网络 ,图 1(b)中Re1、Re2 所在支路为输出与输入回…  相似文献   

10.
判断负反馈类型的方法,在大学教材中,常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是编著者少着笔墨的地方。专科及中专的教材对此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多年来给学生们的学习和教师教授此部分内容造成了困难。困难要排除,雷池可越过一步,正是笔者写作此文之目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摸索,笔者把如何判断负反馈类型的方法总结为易于掌握的"五个规则"。 五个规则具体如下: (一)判断电压还是电流反馈的规则 (二)判断串联还是并联反馈的规则 (三)判断正负反馈的规则 (四)判断U_iU_fV_o(I_o)极性的规则 (五)确定反馈网络的规则 最后有运用以上"五个规则"具体判断负反馈类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剖析电压负反馈与电流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所产生影响的差异,进而印证反馈量与输出量关系的特点是:对电压负反馈而言,反馈量与输出电压的正比关系与负载无关;对电流负反馈而言,反馈量与输出电流的正比关系与负载无关。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反馈的几种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正负反馈的几种判别方法(同点连接判别法,串联同相、并联反相判别法,口诀判别法),接着讨论了电压、电流反馈的判断,串联并联反馈的判断,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直接耦合方式下的差分-运放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根据多级放大器增益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基本放大器的电压增益,进而得电流增益.另外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方法,得到了反馈放大器的电流增益,两者满足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基本关系.启用仿真软件EWB,基本放大器和反馈放大器的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直接耦合方式下的差分-运放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根据多级放大器增益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基本放大器的电压增益,进而得互导增益。另外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方法,求解电路方程得到了反馈放大器的互导增益,两者满足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基本关系。同时,启用仿真软件EWB,基本放大器和反馈放大器的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负反馈放大器时,往往要引进一个物理意义非常清楚的具有单方向性的框图模型(以下称其为单向性模型)如图1所示。 但是,上面的单向性模型的画出及由此得出的重要公式(1—1)是有条件的,正如几本有影响的教科书中指出的: 1、输入信号只能单方向通过基本放大器而不能通过反馈网络传至输出端。 2、输出信号只能单方向通过反馈网络而不能通过基本放大器传至输入端。 3、反馈系数F与信号源内阻R_s,和负载的R′无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有关“反馈”的判别方法,诸如正、负反馈,电压、电流反馈以及串联、并联反馈等做了详细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蒋德国 《职教论坛》2003,(10):61-61
在电子电路的教学中,学生对反馈电路的学习比较困难,特别是判定反馈电路的反馈形式,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如何准确判定反馈电路反馈形式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方便,简单而准确。一、什么是反馈电路的反馈形式本文所说的反馈电路的反馈形式,是指反馈电路中反馈信号的输入方式与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之组合形式。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联接关系有串联与并联之分,反馈信号从负载上的取样方式有电压与电流之分,组合起来有四种反馈形式,即:串联电流反馈,串联电压反馈,并联电流反馈,并联电压反馈。反馈电路反馈形式的判定,就是…  相似文献   

18.
八○级电子技术基础(一)本学期的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第一、二章中关于场效应管和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部分以及第四、五、六、七、八、九等章中的主要部分。本文先将上述各部分的要点按不同程度的要求分别列举,其次将本课程需要记忆的公式作一归纳,最后附一些复习题和答案。一、课程内容要求1.需要掌握的内容: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各种反馈形式的判断(如正、负反馈,串联、并联反馈,电庄、电流反馈,交流、直流反馈),引入反馈后的一般表达式,深反馈情况下的输入、输出关系,产生正弦振荡的相位平衡和振幅平衡条件,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研究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回路出发,引进了过渡电压放大倍数Autrs 等量,导出了并联和串联负放大器的等效输入回路.使电路的计算大为简化,物理解释也十分明显.本文称此种新的分析方法为输入回路等效法,简记为 INE 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介绍的开关电源并联模块供电系统,解决了均流问题.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实际上就是调节DC-DC模块的输出电压,输出电压变化电流也就跟着变化,从而实现了电流的调节.要实现电流的分配就需要对三个点的电流进行采集.最后输出总电流.本电路采用差分输入运放,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输出直接控制DC-DC的反馈端从而实现了电流的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