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八年级<物理>的第一节内容"科学之旅"相当于全书的序言.这部分内容设计了多个演示实验,目的是通过展示实验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中,针对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乒乓球放在1个倒扣的漏斗中,即使不吹,只要一松手,乒乓球就会落下.然而,当教师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时,乒乓球不仅没有落下,还被吹得贴在漏斗中.学生看完演示实验后,产生了想试一试的冲动.为此,笔者课后引导学生自制了一个简易漏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方法做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一、从兴趣入门培养实验能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执教八年级的第一节物理课时,并没有授课,而是精心准备了几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如"快速压缩空气点燃火柴"、"往漏斗小口吹气,漏斗倒吸乒乓球"、"硬币跳高"、"大气压托住水"、"马德堡半  相似文献   

3.
<正>1.物理"金钥匙"之激趣。激趣是物理宝库的第一把"金钥匙",物理小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拓展与深化,无论是在新课引入还是课堂延伸的过程中,富有新意的小实验总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调节课堂气氛,达到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的效果。例如,在"走入物理世界"的第一节课上,我先请一名学生展示了"烧不死的鱼"(注意让学生始终在烧瓶的颈部加热),对此学生感到疑惑。接着,我又拿了一个玻璃漏斗,宽口朝下,把一个乒乓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科书(必修)第一册演示实验"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实验方案是:在1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1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漏斗内的液面上升了。在教学实践中,按教材上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可操作性差,现象不明显。一、实验缺点1.做半透膜的玻璃纸很难买到,即便买到,要把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在学习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通常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演示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手指离开球而球不下落.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第一册131页,在叙述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中,讲到泵壳里灌满水后,叶轮在动力机带动下旋转,泵壳里的水也跟着旋转,同时被叶轮甩入出水管,水被甩出时,叶轮附近的压强就减小,比大气压小得多。因此……。 同学们对叶轮附近的压强为什么会减小,就很难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可增做这样一个实验: 器材:漏斗、乒乓球各一个。 步骤:1.右手握住漏斗颈,斗口向下,左手托住乒乓球,使其位于漏斗口内。 2.用嘴向漏斗颈里吹气,左手脱离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并不下落(如图1)而是紧紧地吸附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和改进了一些物理演示实验,现做部分介绍,以求同行斧正。   1.讲述《浮力》一节时,把教科书 141页浮沉条件的分析推理图 12— 3,设计成一个实验,进行演示。对图中被分析的对象,用外形与图示相似的乒乓球充当。在乒乓球上,用注射器针头扎两个孔距在两毫米左右的小孔,然后备用。现按教科书上图中的顺序陈述于下:   甲、演示浮力小于物重,物体下沉。   将备用的乒乓球放入水槽,用注射器通过带软管针头向乒乓球内注水。置乒乓球所扎孔口朝上,保证注水时,球内气体从另一孔顺利排出,如…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肩负着特殊的教学任务,具有独特的教学论要求和演示方法.物理演示实验应增加拓展性和探究性比重,走出"教师个人秀"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朱向阳 《物理教师》2006,27(5):M0003-M0003
高二物理“伯努利方程”一节中,教材设计了用漏斗吹乒乓球和吹纸的演示实验,实验简单易做,效果明显,实验现象表明:在流动的流体中,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在教学中我们用矿泉水瓶制作了几个简易装置,演示流体压强跟流速关系的现象,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液体力学伯努利原理的教学中,演示观赏性、趣味性很强的"气顶球"和"气吸球"实验,可大大增强学生对流体压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实验多用气垫导轨的专用气泵作气源,仪器较大且一般学校数量有限,难于满足多班教学的情况,经笔者探究,用电吹风代替专用气泵,实验效果非常理想,而且还可"一气顶多球"。1实验器材电吹风,乒乓球,铁架台,矿泉水瓶等。2气顶球实验2.1改装乒乓球选取两个乒乓球,在其中一个球壁上开个小孔,通过小孔向球内放入适量沙子,用小块透明胶带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较大转变,如何让同学们感觉抽象难懂的物理成为他们喜爱的课目,关键是要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预设教学,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实验是基础,必须做好每一个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构建物理模型,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实验探究素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方面之一。实验探究素养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对照实验探究素养的要素,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记录→分析与论证→解释实验与归纳结论→交流与评估"的流程,从创设情境开始,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再围绕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组织教学,从而落实实验探究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哥哥拿着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神秘地对我说:“我们来做个实验。”我听了兴奋极了,只见哥哥把那个乒乓球放进漏斗的大口,得意地说:“你从漏斗下面的小孔里吹气,如果你能把乒乓球吹走,算你有本事!”我非常好奇,跃跃欲试。我先试着吹一小口气,乒乓球不动。我又鼓起腮,使劲地吹,脸都被憋红了,可是,乒乓球好像在戏弄我,只在漏斗里转几个圈,任凭我怎样吹,它也不离开漏斗。我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哥哥又请来力气很大的妈妈去吹,她也以失败告终。我和妈妈百思不解,都不约而同地望着哥哥。哥哥得意地说:“原因很简单,乒乓球和漏斗之间是有空隙的,而漏…  相似文献   

14.
设计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物理教学全过程,关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以“交变电流”为例,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利用教学手摇发电机创设情境,初步认识交变电流;自制创新教具,科学探究正弦式交变电流的规律;拓展实验,深入认识正弦式交变电流表达式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由此可见,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是学生理解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物理实验中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电学实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而如何进行电学实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案例,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积极地去观察、实践、思考、探究。在发达国家的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笔者认为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设计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永恒的主题。由于科学课程的开设,在学生学习物理之前科学教师把大量的物理实验在初预、初一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就展示给学生了,使这部分实验在此后的物理教学中对学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提出以下策略: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到问题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物理情境;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深奥抽象为直观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如巧设导入情境,点燃求知的火花;故弄"悬"虚来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用信手拈来的小实验来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来拓宽学生探究的情境;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来辅助物理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境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与手段,由于初中物理实验具有"直观、形象、准确……"等特征,有助于揭示物理内在的本质与规律,因而一直被广大物理教师所青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难发现:教材中部分传统实验的教学效果远不如预期,在发挥其功能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可见,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是摆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