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系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运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会场专题主报告发言稿,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研究方法、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运动损伤与康复的生物力学、全民健身活动的生物力学、运动装备设计与评价的生物力学、我国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情况等方面,简要介绍了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与现状;第二部分对国内外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进行了简要对比分析;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入选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交流大会论文汇编的200篇论文,从研究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评述.分析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研究论文选题内容广泛,方法学研究深入;运动技术类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占主流,训练、测试方法的研究占有较大比重;运动装备、训练器械、测试仪器等应用研究与研制备受关注;运动损伤与大众健康是目前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从第27届奥运会看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国际运动生物力学迅猛发展,在人体结构的研究、研究队伍的建设、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的速度梯度、测试数据处理的速度与准确度、体育器材的性能、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研究方向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框架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认真分析这些变化趋势,有助于我国运动生物力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缩小与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的差距,早日与国际运动生物力学接轨。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学会主持召开的全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专题讨论会于1985年8月27日在秦皇岛结束。会议代表25人,会期5天。这次会议重点对17篇有关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论文进行了认真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这17篇论文涉及面宽、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学领域的水平。这些资料不仅对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研究生、大学生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其它体育专业的研究生、大学生也有参考价值。根据当前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科研、教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德国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学研究概述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研究德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与研究课题及测量技术与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就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提出建议,主题是关于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研究、研究方法和参数测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及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1991~1995年期间体育科技期刊上所发表的314篇有关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面的文章进行分类分析,从中探析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及特点。即紧密联系运动实践;研究方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注重生物学指标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历程和近十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及其差异,从而对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Ⅴ对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数据集搜集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比较。结果和结论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热点主要为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学研究、运动技术动作分析、运动损伤与康复。对比国内外近10年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得出:在国内的研究中,关于竞技运动中技术动作分析的研究和运动损伤与康复和健康促进的研究在时间上都明显落后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当下的研究热点是传统体育项目和航空航天领域。在国外的研究中,运动损伤的康复和预防是其研究重点,针对国际重大赛事的研究比较及时。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近而探讨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趋势,对中国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2004-2007年发表文章的研究范围、类型、方法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仍是主流;对仪器设备、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方法和测试手段有很大改善;研究人员已由体育专业人员拓展到其他非体育领域的研究者;但运动生物力学教材方面却倍受冷落.  相似文献   

9.
G804.6,G811.6 9700576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刊,中]/陆阿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10(2).—4—7表5(DW)运动生物力学//世界//现状//发展//趋势对国际性专业刊物《应用生物力学杂志》近10年的研究范围、类型、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的现状和趋势,对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本项工作是由国家体委下达的委管课题,由国家体委科教司和六运会科研部组织领导,由国家体委科研所、北京体院等18个单位的53名科技人员参加完成。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任务有三: 1.把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骨干力量组织起来,使其更快、更好地为提高我国运动成绩服务; 2.通过此项研究锻炼提高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队伍,统一测试指标和方法,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3.为将在我国举行的下届亚运会上进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和将来参加世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队培训  相似文献   

11.
第18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讨论会录用论文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方法学研究三个层面 ,对第 18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讨论会录用的论文进行了述评。认为 2 1世纪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应围绕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人体基本动作与运动、大众体育和解决本学科的方法学问题进行 ,注重加强同相关学科学者和本学科学者间的国际、国内交流。  相似文献   

12.
洪友廉 《体育科研》2009,30(2):54-55,60
通过对近几年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Biomechanics,ISBS)年会文章和一些国际上有代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分析了目前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和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今后运动生物力学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对入选第11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交流大会论文汇编的191篇论文,从研究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人员等方面进行评述。分析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研究论文选题内容广泛,研究深入,运动技术类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主流;对普通人群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仪器设备、运动损伤和大众健身研究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方法学的研究水平提高;研究人员已由运动生物力学人员拓展到了其他学科及非体育领域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4.
Many biomechanics studies have small sample sizes and incorrect statistical analyses, so reporting of inaccurate inferences and inflated magnitude of effects are common in the field.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se issues in biomechanics research and summarises potential solutions from research in other fields to increase the confidence in the experimental effects reported in biomechanics. Authors, reviewers and editors of biomechanics research reports are encouraged to improve sample sizes and the resulting statistical power, improve reporting transparency, improve the rigour of statistical analyses used, and increase the acceptance of replication studies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inferences from data in biomechanics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biomechanics research results would also improve if a larger percentage of unbiased effects and their uncertainty we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5.
The Paralympic Games are the pinnacle of sport for many athletes with a disability.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highlight the role that the field of sports biomechanics specifically (and sports science in general) may play in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various summer Paralympic sports through research and consultancy. To achieve this broad aim, this review provides som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on the Summer Paralympic Games, discusses the eligibility and classification rules, describes the potential for the constraints-led approach of dynamical systems theory to inform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this area, and reviews selected studies examining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primary forms of Paralympic locomotion.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sports biomechanics can help facilitate improvements in Paralympic athletic performance through applied research and consultancy are provided, along with commentary on what may be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addressing Paralympic sport.  相似文献   

16.
The Paralympic Games are the pinnacle of sport for many athletes with a disability.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highlight the role that the field of sports biomechanics specifically (and sports science in general) may play in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various summer Paralympic sports through research and consultancy. To achieve this broad aim, this review provides som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on the Summer Paralympic Games, discusses the eligibility and classification rules, describes the potential for the constraints-led approach of dynamical systems theory to inform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this area, and reviews selected studies examining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primary forms of Paralympic locomotion.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sports biomechanics can help facilitate improvements in Paralympic athletic performance through applied research and consultancy are provided, along with commentary on what may be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addressing Paralympic sport.  相似文献   

17.
王雷  杨世勇 《精武》2012,(11):6-8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2001~2011年间国内学者对举重运动中抓举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希望能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结果显示:近十年间研究者主要从运动生物力学和训练学两个角度对抓举技术进行了研究。运动生物力学的运用以三维运动学为主结合动力学进行研究,涌现了红外光点捕获、杠杆端点自动识别、三维运动仿真等较新技术;训练学角度的研究者以一线教练员为主,通过对自身经验的传递促进了整体抓举技术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