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该所1978年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作了较大修订,不仅增收了许多新词,而且对一些词的词义和用法作了改动。以下举报刊中常用的两组词“象”与“像”、“帐”与“账”为例作一说  相似文献   

2.
“与”,“及”是从文言釆的,口语里很少说;“同”流行于华中一带,带一点方言色彩。在普通话里,“跟”用得最多,但是文章里最常见的是“和”. “和、跟、同、与”都有两种作用。比较:(1)水仙和腊梅都开了。(2)他和我说话呢!在前一句里,“水仙”和“腊梅”的地位是平等的,“和”字的作用在于把这两个并列的成分连接起来,这个“和”是连词。在后一句里,“他”和“我”的地位不平等,“他”是“主”,是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3.
“傅”,是形声字,从人, 声。《说文》:“相也”“相”即“帮”的意思,可见“傅”也就是“辅”。由“辅”又引申出“导”义,有“太傅”“少傅”“师傅”“一傅众咻”等词语。此外,古文里“傅”与“附”通用,“傅”还有“附着”的意义,构成的词语有“傅着”“傅彩”“傅粉施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等。“傅”又是姓氏用字,姓Fu的大多数是写作傅,也有极个别的写作“付”,明代有个人叫“付吉”,官至监察御史。 “付”,是个会意字,从人,从寸。从“寸”的字,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付”就是以手持物对人。《说文》的…  相似文献   

4.
连词“和”“以及”与连词“或”有两点不同:(一)“和”“以及”表示并列关系,“或”表示选择关系;(二)“和”“以及”只能连接词成词组,“或”除了连接词或词组之外,还可以连接分句。“和”与“以及”也有细微的区别,即“以及”后边的语言成分常常表示比较次要的内容。这些不同点并不复杂,但如不留意,也还是要出错的。有时该用“或”而错用了“和”。例如; ①这些各式各样的狗叫声,不时被风的呼啸声打断和淹没。(管桦《将军河》第336页) ②不论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无时不在运动,就连思想僵化、半僵化的人,  相似文献   

5.
1947年6月29日,蒋介石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名义发出通缉令,通缉“共匪匪首”毛泽东,要求全国国民协力捉拿这个“罪大恶极”的“匪首”,共讨之共诛之。对蒋介石这种既无理又无耻,既使人惊讶又令人愤慨的举动,毛泽东非常泰然,只是在第三天(7月2日)由新华社写了一篇时评,题目定为《蒋政府又一穷极无聊的尝试》。大家知道,18个月前,蒋介石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谈判时两人握手碰杯,签署协定,虽不融洽,但也没有以“匪”相称(一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与匪握手碰杯岂不成了笑话)。以后,他撕毁“停战协定”,破坏“政协  相似文献   

6.
相当时期以来,人们谈论在新时期新闻单位如何凝聚采编队伍时,都谈到只有解决“三子”问题,即房子、票子(高工资、高奖金)、位子(职务、职称)。似乎“三子”一解决,一切迎刃而解,人们就会安心,积极地工作了。 后来,人们发现,问题似乎并不如此简单。有的人到新闻单位工作,显露了才华,单位为了拢住他,不让他跳槽外流,虽然他参加工作才10年左右,“三子”都为他解决了。评了副高职称,提为处级干部,位子有了;工资奖金挂上钩,票子有了;按其职务分给二室一厅住宅,房子有了。可他仍然跳槽了,最后外流到国外去了。为什么?因为,彼山更比此山高,别的单位可以给更优惠的“子”,而你总不能无限度  相似文献   

7.
8.
常见有些地方工作中爱出“新招”,记者、通讯员乐于作成新闻报道。不过,有些所谓“新招”经不起推敲,只是巧立名目,甚至是“馊招”,不能随便当新闻来报道的。据闻前不久合肥市纪委向8名违犯党纪、拒不认错的党员干部发出“黄牌”警告,要他们迅速改正错误,否则将受到党纪处分。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小言论《如此“黄牌”不可取》,指出这种做法不符合党章规定,无助于严肃党纪,实际上是变相地搞“下不为例”那一套。文章分析有理有据,足见“黄牌”警告绝非什么“新招”,属于“花架子”。  相似文献   

9.
10.
《今传媒》1997,(8)
“三十八”与“38”文/张栋“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可我近日却在陕西省的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1938年,还是三年八...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研究晚报,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晚报中的大半成员是身兼两职:既是党委机关报,又是晚报.如果从机关报性质和报纸的级别而言,它们算得上是地市报的“亲兄弟”。然而,出于种种考虑,它们选择了晚报形式。还有一些市报,近两年也由日报改为晚报.于是,我又把眼光投向“固守阵地”的地市报,发现在这块“阵地”中,除了存在学习晚报、靠近晚报的趋向外,还存在另一个趋向:借鉴与接近大型(省级以上)机关报的趋向。这种情况,促人深思:地市报究竟该向何处走?  相似文献   

12.
“年青”与“年轻”都是形容词,词义相近,都是说明人的年龄。但也有区别。“年青”专指介乎少年和中年之间这一阶段,只能用于青年。而“年轻”用于年龄的比较。例如某甲今年七十岁,某乙今年六十岁,那我们可以说某乙比  相似文献   

13.
本人自觉才疏学浅,或工作、或处世,不免常会遇到一种难以解脱的困扰和困惑。然而。有了困扰、困惑,必力求自救、自拔。于是久而久之,便养成一种通过剪辑报纸上的文章以求积累、以求进取的习惯。而且已坚持多年而不废。最近,我又进入“剪报”高潮。有一日,边剪边想,顿觉妙趣横生,于是想把这些“感受”记下来献诸于世,虽不期对多少人有多大的裨益,但也想与同道者在茶余饭后,通过我的这些“闲话”、“碎语”。能有所沟通。果真如此,也就聊以自慰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文化论坛活动中,我提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问题,没想到一位听者异常激动地站起来反对。在他看来,只有恢复传统文化,一切现在的问题才会得到解决。这并非没有道理:孔子所谓的"礼义廉耻",正是对社会活动的规则(礼)、人伦活动的观念(义)、政治管理的法则(廉)和道德约束的原则(耻)提出  相似文献   

15.
不觉之间,档案已渐呈显学之势。社会上也是如此,似乎一夜之隔,档案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其曝光率陡然激增,在被越来越多的认知当中,从狭窄的领域走出专业的束缚,从官方的营垒走向民间的生活。曾几何时的威严与神秘,因之不可或缺的、息息相关的凭证作用,化作亲切和平常的印象。档案意识需要也应当更为深入、普及,形成全民的文化积淀,这将推动档案事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然而由于档案深厚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其诸多方面的特征,造就了其复杂的所指,因而对其沿坡讨源,作通俗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欧锦赛将结束,一部激情碰撞的大片令人大呼过瘾:足坛豪门意大利被斯堪的纳维亚兄弟联手送回老家,破旧的德国战车没开出小组就熄了火,有勇无谋的英格兰在汗水和泪水交织中离开了人们视线,可悲的法兰西贵族迈着优雅的舞步被小兄弟希腊踹出了四强,而锐气十足的捷克,代表着“先进生产力”,见谁灭谁,连连告捷,没有遗老遗少的希腊靠着十足的闯劲,放倒不少强队,上演了一次“希腊神话”。看着别人的锦标赛,想想令人伤心的中国足球,在骨子里守旧而外表依然疯狂的中国足协领导下,我们的队伍就像面对洋枪洋炮的义和团,除了泪水,我们的球迷一无所有。唉!…  相似文献   

17.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18.
盖达尔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很喜欢旅行,而每次出门总是提着个破旧的皮箱。有人不解地问:“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机智地回答:“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人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相似文献   

19.
“扶养”和“抚养”两个词因读音相近,所以有些人常把它们用混。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里,“给以”,“给予”属一组同义词,都是“交付”的意思。但是,这是就其词汇意义说的。如果从语法意义上分析,二者却有显著差别。某些文章中二者通用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给”在古汉语里不读“给”(gěi),和现代汉语里“给(gěi)的意义范围也不同。“给”在古汉语里谈jǐ,主要意项有二:一、形容词,丰足;二、动词。供应,专指供应食用。现代汉语里“给”的意义在古汉语里是由“与”或“予”承担的。认识一组词的同义现象是不难的,难的是对其细微差别的辨析。“给以”、“给予”语法意义的差别就表现在句法功能上,即他们在句子中同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