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内容抽象,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与规律,关键在于分析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之间的因果关  相似文献   

2.
以太阳直射点及太阳视运动为切入“点”,强调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的同时,利用移动、变化等规律,由点到线,由线带面,将太阳视运动知识与地球运动知识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只看课本中的文字表述和示意图很难理解,而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由静态的改  相似文献   

4.
一、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地球运动状态的表现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结果表现为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经纬度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变化。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是理解地球运动意义的关键地球的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地理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不仅是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难点,也是高三学生复习的难点.能够顺利拿下这个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学生学习地理信心的提升.如何才能很好地掌握本部分内容呢?从太阳光照图尤其是光照图中的若干点分析人手应该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一、太阳直射点--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和昼夜长短等 这里的重点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如下图,太阳直射点为经过地心的太阳光线和地球表面的交点Q,则可以得出太阳直射在经线NQS和纬线Q上.  相似文献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绘图讲解这一难点,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较好。在绘图时,以某一经线的纬度为纵坐标,标出赤道(0°)、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以时间为横坐标,标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及次年春分、夏至六个节气(如图所示)。一、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边讲边绘,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从A至B,即每年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从B至D,即每年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经过…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上册第52页第七行,有这样一句话:“加上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就使得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干旱的沙漠地区”。容易引起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产生错误认识。因为,在夏季太阳直射点既向北移,又会南移。这就是在6月22日以前的一段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在6月22日以后的一段夏季,太阳直射点就向南移。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2007,(24)
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时间、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时间、不同纬度分布规律。当太阳直射在某一纬度时,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2.应用纬度分布规律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由于太阳直射点在不停地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也在不断地变化,但分布规律是不会变化的,只要抓住了直射点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就能够得出。  相似文献   

9.
吴静 《地理教育》2002,(4):16-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及它们所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高中地理课本中早有定论:“这样,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但在用直观图示法显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时,有的教师对课本上“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交角图”理解不透,自己在黑板上绘了下图(图1),并认为这幅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曲线是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用途演示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模拟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二、制作原理(1)利用激光笔射出的光点作为太阳直射点。地球自转和公转时,观察模拟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状况。(2)激光笔射出的光线穿过胶体时,出现一束红色光线(丁达尔现象),用以模拟太阳光线,当光线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器时就可以模拟测量某点的太阳高  相似文献   

12.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它涉及到的题目多种多样,本文就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引发的相关问题谈几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3.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它涉及到的题目多种多样,本文就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引发的相关问题谈几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4.
【精讲精练】考点1.太阳直射点移动及其影响【精讲】例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流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北极圈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度。(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多或少几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方向流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移动的规律,以及季节变…  相似文献   

15.
邓先武 《教学月刊》2015,(Z1):107-109
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种移动会导致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一定的关联性。那么,这种关联性是否可以通过我们熟知的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表示出来?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目前研究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的文章虽然不少,但是大多都集中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所造成的影响。其中包括各地正午太阳高  相似文献   

1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理学习中,不少立体抽象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无所适从,成为他们学习的瓶颈,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其实,这些知识点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呈现这些知识难点,地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以下笔者以"地球运动"一节为例作几点探讨。一、太阳直射点问题由于地轴与黄道面成66毅34忆,导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9.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近年来的一种新颖的等值线图,其图形抽象,知识跨度大,思维含量高,因而成为地理学习的难点问题,因此对等太阳高度线图进行判读和解法分析,有助于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一、等太阳高度线图中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一)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简述。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各地的太阳高度也会发生变化,当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20.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