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上群体性事件是由某些社会矛盾或典型事件引发的.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通过网络自发聚集起来.针对或借助该事件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或表达诉求的一些事件。网上群体性事件能彰显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推进我国社会民主进程.也能对某些相关个人或政府部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因此,政府要重视并科学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廖倩仪 《新闻世界》2013,(6):166-168
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探讨针对钓鱼岛事件网上的言论聚集和舆论走向,归纳新媒介环境下的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属性和特点,并对“政务微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政府如何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的群体性事件,从而提升新媒体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兰 《当代传播》2014,(2):60-63
各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一道景观。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征,使得它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和发酵器,网络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概念也被学术界大量使用。但这样一个概念是否科学?本文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网络集群行为"两个概念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来自官方文本,被赋予了负面色彩。其实"网络集群行为"这一价值中立的概念更适合用来界定各类复杂的线上行为。  相似文献   

4.
《瞭望》新闻周刊不久前刊发了一篇题为《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的文章,文中谈到:“受访的基层干部将处置‘网上群体性事件’的手段缺乏概括为‘三个进不去’:对网络,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为什么进不去?即使他们都进去了,网民能够如他们所愿而“静声”吗?就此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王凤栖 《今传媒》2012,(1):146-14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群体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大了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本文为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缺失现象的本质和影响,对这种现象的表现特点、传播路径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网络群体事件成因及政府治理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正进行深刻的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涉及面越来越广.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绊脚石.但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世界中也发生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目前被广为认定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诸如"陕西周老虎事件"、"南京天价烟事件"、"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杀人案"、"云南躲猫猫事件"等.  相似文献   

7.
王凤栖 《报刊之友》2012,(1):146-14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群体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大了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本文为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缺失现象的本质和影响,对这种现象的表现特点、传播路径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8年:"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2009年第1期<瞭望>刊文预测"2009年有可能是一个群体性事件高发年".认可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并为之构建合法化、制度化的表达渠道,或是一种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媒体提出了一个概念:“网上群体性事件”。并列举了最近一些在网络空间引起巨大轰动的事件,包括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委书记戴52万元名表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湖北巴东县邓玉娇刺死寻欢乡镇官员事件等。这些事件在网上的点击率经常达到“百万级”。应该说,该文描述的事实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现代媒体对此应承担何种责任呢?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国内群体性事件所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的分析。阐述了面对"群体性事件"媒体首先要认可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通过合法化、制度化的报道渠道,为事件的妥善解决履行媒体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地方报如何把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挖掘事件本质,占领事件报道的高地,尽快平息事态,成为地方媒体的一大诉求. 建立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指挥系统 群体性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复杂性、敏感性、影响力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媒体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作出正确判断:报与不报,如何报,投入多大力量,怎么报.群体性事件的瞬间性和强烈性,要求媒体必须在第一时间快速做出正确反应,否则就会丧失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周珣 《大观周刊》2011,(46):10-10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本文对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机制完善上提出了检察机关参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局级干部班上演讲大纲的部分内容,涉及流言传播的心理特征和各种表现形式、网联网意见的极化及Web2.0环境中虚假信息遭遇的自净化消除现象,以及我国群体性事件在网上反映的特点和引导意见的一些策略、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即"由社会原因引起的,由众多人参加的,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的重大社会性事件."[1]总结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其主要的特点表现在:主体的聚众性与白发性、事态蔓延的迅速性、事件过程的破坏性、暴露问题的复杂性、社会影响的广泛性等几个方面.本文从舆论形成与形态变化的角度解析群体性事件,将之看作是舆论效能转化的非常规性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迎辉 《东南传播》2012,(11):62-6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多有发生。本文针对"发泄型群体性事件"首先在了解我国学者论述的前提下对其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以"瓮安事件"为例,把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分为事件爆发前的流言传播阶段、事件爆发前的谣言传播与情绪酝酿阶段、事件过程中情绪的群体感染与行为的群体模仿,以及事件平息后谣言的消散和情绪的消解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晓云 《新闻界》2014,(2):41-44
网络群体性事件正在成为公共性问题讨论与解决的互动平台,本文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并指出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批判的氛围和公共议题的趋向。在此基础上,从公共领域的视角剖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认为网络媒介、各类社会问题和具有批判意识的社会公民都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构性力量。由此,在公民精神的宣传与引导、理性公众舆论的培养、政府畅通民意与"官意"的交往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价值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度、烈度、参与人数都日渐上升,社会舆论也呈现了新特点,这些问题都亟待回应.本文通过对2010至2011年间发生的195个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大样本案例量化分析,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机理.本文结论认为“公众共同的利益诉求”“事件发生地”“首发媒体”“首发位置”“中央媒体参与报道”5大因素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关键成因,其他因素同样参与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18.
谢佳沥 《新闻世界》2011,(12):112-11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体性事件在频繁发生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形式和新特点,其中微博在群体性事件中的频频“现身”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长久以来,人们大都将目光集中于微博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负面作用和影响。而笔者认为,只要应用得当,微博一样可以成为政府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9.
瓮安事件、吉首事件、陇南事件,尤其是年末接二连三的出租车罢运事件,让"群体性事件"成为2008年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2008年的群体性事件有多少,目前尚无权威统计,但可以预料,将会超过2007年。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已经预测,今年,由于经济形势恶化,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可能更高,涉及人员可能将会更广泛。  相似文献   

20.
这场意想不到的群体性事件,让瓮安县政府面对空前的信任危机。一系列应急反应中,放开媒体报道以及组织专人网上辟谣,被认为是化解此次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