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这里生活着侗族、苗族等,其中侗族人数达到100多万,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侗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习俗。黔东南侗族的婚恋习俗一般是按"初会玩山打基础,架桥结伴建感情,托媒礼聘论婚嫁,择日婚嫁讨八字,新娘上路打新伞,参加婚礼讨布鞋,六年考验才归家"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诗经》收录的许多反映婚姻形态的诗歌,从不同侧面诠释了西周、春秋时期原始的婚姻习俗。如媵婚制、烝婚、报婚等这些严重违背婚姻礼制的婚姻形态的存在与原始的群居野合习俗、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外交以及宗法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诸多婚嫁诗,多注重对车马的描述。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文从完成婚姻仪节传达婚姻之义、彰显婚姻双方之身份、展示婚姻双方之财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维吾尔传统婚姻习俗对新疆发展的影响,剖析了维吾尔传统婚姻习俗的特征,对维吾尔传统婚姻习俗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新疆地区的婚姻习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促进了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代以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闭塞,世居在这里的苗族、侗族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形中成了独特的婚姻习俗:如"姑舅表婚""扁担婚""入赘婚"等形式以及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等习俗。随着清中央王朝势力的进入,大量汉族人口的入迁以及儒学教育的兴起,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的婚姻习俗在与中原文化发生碰撞过程中逐渐演变而趋向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诸多婚嫁诗,多注重对车马的描述.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文从完成婚姻仪节传达婚姻之义、彰显婚姻双方之身份、展示婚姻双方之财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两汉帝室婚姻比较典型,它是两汉政治婚姻的缩影。然而两汉帝室婚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各具特色。总体来说,皇族内部比较重视婚嫁关系中对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这种婚姻缔结的等级性在两汉时期呈现出逐步加深的趋势,对两汉政权的格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两汉帝室婚姻比较典型,它是两汉政治婚姻的缩影.然而两汉帝室婚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各具特色.总体来说,皇族内部比较重视婚嫁关系中对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这种婚姻缔结的等级性在两汉时期呈现出逐步加深的趋势,对两汉政权的格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婚姻习俗属于民俗的一类,它伴随婚姻的产生而产生,是不同民族群体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壮英民族由于文化、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婚姻观念及结合方式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异频繁,为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根源,促进壮英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本文就壮英民族传统的婚俗文化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陆跃升 《兰台世界》2017,(10):105-108
"姑舅表婚"是流行于黔东南"苗疆"的一种落后的婚姻陋习。清代以来,随着中原儒家文化的深入、汉族人口的大规模入迁、国家婚姻法的逐步推行以及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的空前繁荣等等",姑舅表婚"这种原始落后婚姻习俗遭到了毁灭性的冲击,黔东南苗疆民族在与汉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在接受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姑舅表婚"危害性,并逐步接受汉民族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下旬,"上海的婚姻习俗"展览将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该展览展出了近百幅图片,70余件档案实物,时间跨度百余年,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近代以来上海婚姻婚俗演变的过程。展览中新娘子的陪嫁嫁妆,各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随着黑水城文书的刊布,对研究元代亦集乃路及基层社会生活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其中涉及元代妇女婚姻问题的文书也不乏其中,为研究元代基层妇女生活以及婚嫁问题提供了实证.通过黑城婚姻类文书的解读,可以发现元代亦集乃路地区婚姻聘礼的形式、聘财的高低与妇女改嫁问题,同时可知经济因素对妇女改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它在破除旧的婚姻观念和婚姻习俗,确立新的婚姻家庭制度与新的婚俗风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对汉中1950年代大量文献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1950年《婚姻法》所确立的各项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对汉中的招夫养夫、站门客、童养媳、招赘婚、早婚等婚俗的影响,揭示了社会重大变革或变迁时,婚姻法律在传承婚姻习俗的同时,对汉中婚俗文化诸多或表面性或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清代,婚嫁论财之风盛于前代,“富家嫁女务奢妆奁之丰厚,贫家许字大索重金,甚有因嫁女而荡产,缘娶妇而倾产者,以至穷苦小民,老死而不能婚”。婚嫁成为人们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嫁妆问题尤为突出,“夫世人娶妻,必访其奁具厚薄为取舍”。可见,嫁妆的丰俭对婚姻缔结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婚姻以“上事宗庙,下继后世”为宗旨,故重视生育,祈盼多子多福.这一观念体现在文学作品、婚姻习俗中,并以礼法制度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历史上,民间素有注重订婚的传统习俗.西同时期的婚姻"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都属订婚的程序,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婚约以聘礼、婚书为主要形式的民间习俗.到了近代,律法中婚约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订立婚约的主体为双方家长;其次,婚约是结婚的法定程序;再次,婚约在内容上要符合法律对结婚的强制性要求;最后,婚约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以婚书、聘礼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侃吧     
《新闻世界》2008,(4):60-61
如今,婚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是改变命运的手段而被过度使用。 ——有学者指出,追求物质基础,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也不能说这个人就坏。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婚姻以“上事宗庙,下继后世”为宗旨,故重视生育,祈盼多子多福。这一观念体现在文学作品、婚姻习俗中,并以礼法制度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3,(9):15-27
中国婚证百年王文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06 80.00ISBN:9787516122136《中国婚证百年》共收录了自清朝以来的结(离)婚证、婚贴、订婚证等婚姻文书四百多件,按年代序列编排,一图一注,较为全面翔实地反应了自古以来,我国婚姻文化、礼仪习俗演变的过程。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13版)胡惠林肖夏勇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6 69.00ISBN:9787509747131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广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各地区、各民族都拥有大量的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文献资料和文化传承;俗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充分说明了在一个地区就会出现很多的不同习俗,人们会以文献记载、口传身授等的形式传承着这些习俗,并影响着当地的地方文化,它们体现着当地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