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飞 《青年记者》2016,(11):129-130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外在物质形态和内在精神及文化特质、风土人情等诸多要素在社会大众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与直观感觉.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地对自身城市形象的传播意识日益增强.长期以来,汉中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外界对汉中并未有很深的印象.近几年来,汉中的经济与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汉中市委、市政府提出充分利用和发挥汉中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等诸优势,立志打造汉中为“生态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把汉中城市建成有个性、有特色的区域城市.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仅是指城市的外观形态,更是城市整体的公众印象,是人们对其的文化感知,城市形象的核心应该是其文化魅力.而城市形象塑造离不开媒体的参与和传播,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塑造传播城市形象是城市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出版经济》2021,(2):22-23
中国的省界划分,我们先从"汉中之战"说起. 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二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7-219),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地区相持,为了争夺汉中,兵力弱小的刘备派人到成都让诸葛亮调兵支援.当时,诸葛亮对是否出兵犹豫不决,对此,杨洪向诸葛亮进谏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和门户,汉中之争,是"家门之祸、存亡之机",因此力谏诸葛亮应该"...  相似文献   

3.
彭荔 《兰台世界》2014,(7):129-130
作为东汉中后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及思想家,王符在东汉中后期的社会批判思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代表作《潜夫论》更是古代政论中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东汉中后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及思想家,王符在东汉中后期的社会批判思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代表作《潜夫论》更是古代政论中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5.
用西方文论概念划分中国古代文学,存在很多误区,如诗、文。文章依据字源,结合其使用语境,详细考察了唐前典籍中诗、文、意、志等,认为诗、文同源于“心”或“意”,兼有记录与审美功能,并且在范畴上有交集。  相似文献   

6.
浅析五斗米道在汉中地区兴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小娜 《兰台世界》2012,(10):28-29
东汉末年,张鲁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五斗米道在汉中兴盛发展了30余年,为道教最终在全国范围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在道教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人主要是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去探讨五斗米道的发展,对其汉中地区兴盛发展的原因着  相似文献   

7.
顺治《汉中府志》是清初汉中府知府、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冯达道主持纂修的一部志书,成书于顺治十三年(1656),记述了上起远古,下迄清顺治年间汉中的建置沿革、政治兴衰、权力更替、经济演进、社会发展和人文变迁,留下了明末清初社会变革的印记,是一卷重要的历史档案和地方文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汉中府知府滕天绶主修《汉...  相似文献   

8.
在汉中日报社的发展史上,2010年注定将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改革关键之年,汉中日报社的体制改革跨入了快车道,一年内实施并完成了新闻宣传与报业经营"两分离",汉中日报闻博传媒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发行体制成功改革,实现自办发行;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构筑起一报多业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定军山月     
陕西汉中博物馆里完好地保存着从褒水边取下的“衮雪”二字的石刻,那是1969年修建褒河水库时凿取的.字体雄健姿肆。一如奔突而进的狻猊怒狮。传说是曹操的手迹。更有人说是魏王站在栈道上横其槊刻镌而成的。翻检《三国志》,曹操曾两度来到汉中,一次是在215年,降服了汉中的张鲁,一次是219年攻打刘备,不幸败北。  相似文献   

10.
由于艺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艺术美学应该重新得到彰显与建构.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有明显的交叉,但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文艺美学强化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或共同性,文学理论的痕迹在文艺美学中还较为明显,而文学是要通过文字进行折射的.“内在视像”是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乃至其他感觉的直观艺术形象.艺术美学应更近于艺术学的传统,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审美特性.尤其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功能为:一是艺术创作中构思到外化的过程,艺术语言是根本的媒介;二是不同的种类的艺术,其间的差异是以艺术语言为根本标志的;三是艺术品的流传与经典化,艺术语言是其根本的凝结物.  相似文献   

11.
汉中在陕南率先实现突破发展,是省、市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率先突破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突破发展,而应该是各项事业的突破发展.作为档案工作如何围绕这个大局,实现突破发展,进而服务于全市实现突破发展,我们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全市实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汉中的档案工作主要是实现“五个突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概述了<汉中科技>的发展状况,总结性地论述了近年来<汉中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做法,并对进一步办好<汉中科技>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汉中,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汉中市档案局(馆)长孙启祥长期以来潜心于汉中文化研究,出版有《汉中历史文化论集》、《陆游汉中诗词选》、《陆游与汉中研究》(主编)等多部汉中历史文化研究专著,形成了对汉中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深刻内涵的全景式描述。  相似文献   

14.
在艺术学科的大家族中,作为子系统的影视教育在20世纪后期开始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仔细考察其属性,"影视"这一新兴大众艺术门类,以极强的综合性吸纳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并在艺术学科的框架构造中呈现出独特的分支学科模式.对其进行梳理与观照,将有利于整个中国艺术学科版图的拟定及体系建设.而作为影视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成熟的影视教育学科模式无疑是最好的借鉴与比照对象.  相似文献   

15.
人文汉中     
《陕西档案》2014,(5):F0002-F0002
汉中是古人类生息繁衍地,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系兴衰,物富南北,开放度高,包容性强的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文物普查资料证明,汉中的秦岭巴山之间、汉水两岸,几乎都有古人类活动的踪迹。作为一个百万年前即有原始人类活动的地方,汉中有许多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它与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一起,共同书写了汉中文明起源的光辉篇章。夏、商、周三代是汉中文化活跃的时代。褒国的建立、甲骨文透裙的历史信息、膏铜器的铸造、巴蜀人随周师伐殷等史事,反映了当时汉中的历史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6.
潘擎 《兰台世界》2013,(10):149-150
铜版画是西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清王朝的发展及统治阶级对外来艺术的好奇,铜版画艺术进入中国,并在清廷绘画中有着重要地位.铜版画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缩影,并融合了不同文化的艺术特色,有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及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概述了&lt;汉中科技&gt;的发展状况,总结性地论述了近年来&lt;汉中科技&gt;创新与发展的做法,并对进一步办好&lt;汉中科技&gt;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二、汉中文化的深刻内涵 汉中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深邃的,这里主要从诗文、宗教、科技、民俗几个方面作一概括。 (一)繁盛的诗文 古代汉中是诗的国度、文的沃土,诗文体裁广泛,内容绚丽,从上古至晚清,历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夏胜松 《兰台世界》2013,(10):146-147
徽州彩画装饰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彩画装饰艺术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在建筑装饰中占据着极有分量的一部分.无论是用美学眼光或是艺术学眼光还是历史学眼光来审视徽州彩画装饰艺术,其艺术风格、其魅力都足以令人折服.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期,蜀首次伐魏中,最不能忽视的一个人物,就是魏延,提起魏延,就不能不提,那条足以让魏延扬名千古,甚至可以说让三国历史重写的子午谷。《资治通鉴》记载:"子午:褒中县,属汉中郡,为王莽所通"。是关中通汉中的一条谷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魏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与关云长风范颇似。与马谡恰恰相反的,魏延是刘备颇为赏识,并破格提拔,并在实践使用中得到肯定的杰出将领,其不仅是一员能上阵厮杀的猛将,更为重要的是一位很有实战谋略的帅才。当年,魏延只是一名部曲,(部曲:即从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