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日趋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在校困难生解决了经济窘迫,然而光靠经济资助并不能帮助困难生真正摆脱贫困,因此高校资助工作需改变思路,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以提升困难生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视角,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高校困难生成长的影响以及困难生面临的资本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通过丰富困难生的资本存量促进困难生发展内生动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通过启动经济困难生的身份意识,比较其社会公平感和攻击性与非困难生的差异。结果显示:(1)身份意识启动会显著降低经济困难生的社会公平感和攻击性;(2)经济困难生消极的元刻板印象会增强这种效应;(3)经济困难生的社会公平感和攻击性要显著低于非困难生;(4)亲社会行为的唤醒会增强经济困难生的社会公平感。总之,经济困难生身份意识的启动会改变其社会评价,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对经济困难生的帮扶应尽量避免强化其负性身份标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对于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加大了资助力度,但是与现有经济困难生数量需求相比还存在缺口。为了更有效甄别、公平公正地开展好资助评定工作,与公办高校经济困难生工作相比,文章分析了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并重点阐述了定性定量分析优化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评定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生数据、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流程、家庭经济困难生后期管理等现状进行阐述,提出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经济困难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进行资助使其顺利完成学习、融入社会,关系到教育公平,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进行有效资助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本文作者尝试着对经济困难生资格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与探索,希望能对更好地开展经济困难生的工作带来一丝裨益.  相似文献   

6.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独立学院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中的一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些解决该问题的对策,构建独立学院困难生的心理资助模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其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立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贫困生的个体需求出发考察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生工作中存在的两点缺失,进而提出相关的启示建议,以期推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都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家庭经济困难生作为特殊群体,在高等院校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就业问题是各院校都面临的严峻问题,而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就业方面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学校要在就业中对其予以相应指导。本文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就业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经济困难生一直都是备受国家关注的弱势群体,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虽然,我国的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在经济困难生资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在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习困难生是学校里的弱势群体,实现学习困难生的转化不仅是每一个辅导员都得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关系到这些学习困难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更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发展和生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在独立学院辅导员岗位的工作经验,从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以及辅导员、教师因素这几个方面对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农村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家庭,由于经济困难和教育成本的增加,使得他们只能承受最多不超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济机会也就相对较少;较少的经济机会反过来又影响其教育投入。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增加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经济机会,从而调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对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由于受到社会经济体制变革和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可分为“真”“假”困难两大类,导致群体出现的原因既有社会、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的问题。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能力素质,完善资助体系,开拓就业市场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出现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受经济贫困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也出现了偏差,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能够适应大学生活,适应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中的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境的贫寒在求学道路上比其他人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这些困难与压力,既有来自经济上的异常拮据,也有来自心理上的沉重负担。“贫困”,成为这类学生心中“沉重的痛”。“助学解困”不仅要有经济上的援助,更需要有心理上的“扶助”。如何挖掘这一群体本身的力量,发挥和利用群体动力来有效地促进个人心理和人格的成长,是本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及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办学模式的转变机遇和挑战并存给高校带来资金困难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应改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筹资渠道,以缓解高校经费紧张的局面,从而使高校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高校以较低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2010年9月,《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的下发,标志着普通高中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体系日臻完善。本研究引入了总生产函数的传统分析框架,对资助政策体系进行效率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长期来看,总资助金额的增加对本科上线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从短期来看,本科上线率与总资助金额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UK government initiatives intended to address social exclusion, those with poor access to social and economic resources continue to experience unresponsive services. In these circumstances, small inter‐agency projects may offer accessible alternativ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gency work at a local level, focusing on implications for families involved. It draws on a study of a Health Action Zone (HAZ) initiated project, work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a deprived urban area, with children at risk of school exclusion. It examines children's and parents' experiences of the project, locating these within current 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justice debates. While positive outcomes are evident, the article also highlights difficulties in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which potentially undermine support available to families and maintain pessimism about future improvements. By focusing remedies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intervention, such initiatives may also neglect structural and organisation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families' difficulties.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许多国家深受重创,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在这场全球性的危机中,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订单锐减,生产规模萎缩,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面对这些困境,我国企业积极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完善财务制度等战略。该文通过讨论当前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我国企业怎样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企业在扩大出口、提供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活跃国民经济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因此,有必要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即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e transition to secondary school is a common cause of stress and anxiety, which can be exacerbated by the innat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Asperger syndrome (AS) and 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experiences of the transition to secondary school for students with AS/HFA from the parental perspective. Seventee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S/HFA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complete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child's school transitional experience. Response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experiences of pupils with AS/HFA at school and the preceding transition, including anxiety, bullying, friendship and support at school. Girls with AS/HFA presented with unique issues not commonly seen in the male dominated condition. The transition to secondary school was seen to encompass a number of difficulties for students with AS/HFA. Health and educational services can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s explored in this survey in order to inform future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