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传统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正在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并不否定教材的价值,它提倡的是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跳出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教师需要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挖掘和整合教学内容,寻求能把教与学充分整合的最佳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目的。同时,教师还需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思路中的“教教材”,到课程改革以来的“用教材教”,体现了尊重学生数学知识构建的实质。研究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坚实基础,“走入”教材之后再“走出”教材,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用教材教”的基础是研究学情。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师对教材的基本看法影响着其对教材的使用,进而影响到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聚焦于教师教材观对教材使用的影响,选择16位教师进行访谈,分析教师的教材观及其对教材使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存在“保守型”“妥协型”和“创生型”等多类教材观,依次映射“解读教材”“解释教材”和“解构教材”等教材使用方式。然而,高职教师的教材观普遍还没有深度理解教材的目标、内容、结构、价值和应用,从文本的教材到媒介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并未与教材共生共荣。因此,要整合教材观,推动教材观之间的互补;革新教师教学观念,强化教材理解与教材“二次开发”意识;深化教师合作,营造教材深度使用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袁雄敏 《科学课》2009,(4):10-11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本质上是对待教材的两个过程。首先是“教教材”,“教教材”是基础,然后是在“教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是新课程理论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该文从“创新教育理论”、“接受美学理论”、“比较阅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叶圣陶先生的教材例子说”、“大语文教学观”等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的必要性,为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石小春 《考试周刊》2012,(79):11-11
为了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教材,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材的作用,调整对教材的态度,树立新的教材理念,在教学行为中真正体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思维。本文通过对熟悉研究教材和以“用”、“增”、“换”、“删”、“并”等手段处理教材的论述,以引起大家对信息技术教材使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材栏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引擎。教师要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需要对栏目进行创造性运用。本文总结了教材栏目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即经典栏目深度使用,感悟、探究、链接栏目灵活使用,同质栏目合并使用,拓展栏目延伸使用,以期优化课堂设计。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需要指出的是,“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的施教,而是为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用活教材之效果。因此,科学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常规备课讲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主要针对的是某单元的某篇文章,重点在教师如何去“教”,体现的是“教师中心”;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点在教师要“变”——由教材的执行者变为教材的合作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参,从而有效地使用教材,提高师生的教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材一般包括“幼儿用书”、“教师用书”和“辅助材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教师用书”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示范性”和“拓展性”两个基本方面。“幼儿用书”是介于实物和抽象符号之间的平面的图像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幼儿操作实物和开展活动进行练习的补充。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要处理好教材的“预设性”和幼儿学习自主性之间的矛盾。同时处理好幼儿园教材中的书面操作与实践操作的关系。应该注重幼儿经验的整合,达到对幼儿进行全面启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追寻语文有效教学的应有之义。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至少包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用好”、“用足”教材,即教者在深入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紧贴着教材文本的地面,充分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艺术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是“例子”,是“材料”……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本文试图对新理念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谈一些浅见。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以下同)在新课教学前,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形成思维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并以此缩短新授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有一些教材仍然局限于软件操作步骤的讲解,因此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创新就成了新的研究课题。现特向读者介绍两则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案例。这两则教材编写案例都选自“主题式”、“活动式”的教材。这类教材在小学和初中采取的是“小任务”、“小主题”、“小驱动”的教材编写方法,在高中后期则采取了大主题和综合实践型的教材编写形式。这两例教材编写案例突破了传统的“使用说明书”式的教材编写形式,给教材编写带来新的理念。希望这两个案例能够给读者以触动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周超 《湖南教育》2007,(7):20-21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新课标对每位老师的要求.怎样才能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呢?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确立了“教材”是“例子”的地位,肯定了教材的“例子”作用;第二,不能仅仅停留在“例子”上,还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叶圣陶先生“无非”一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凭借,语文教师的教材使用观会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王君老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认识教材,把教材读厚”“吃透教材,把教材用薄”“超越教材,把教材盘活”的教材使用观,达到了教材使用的活化与灵化,打通了青春语文的教法与活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教材的使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文由一节公开课案例入手,联系初中学生实际,就如何处理初中美术教材,从“教材内容的增减”、“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及“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策略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从分析教材的作用、教材与教科书的关系、教材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入手,说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在于增加课时,而在于如何优化使用教材,以教材为媒介,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作通过对新教材的实践,提出单元“整体备课、统筹安排,重点突出,适时选材”的“十六字”的教学思路。说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达到师生创造能力相互发展的可能性与实际效果。同时希望教师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并以此为契机,学会评价教材,使用教材,成为教材开发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如何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我认为:第一,把握精神,研透教材,在“用好”、“用足”上下功夫,即在深入把握教材、深刻领会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教材的要点,充分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有所悟,才能有所得;第二,“创造性”或“艺术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调整、补充删改,在走进教材的基础上,走出教材、超越教材。  相似文献   

20.
江美华 《福建教育》2010,(1):58-58,6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需要说明的是,“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施教,目的是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用活教材的效果。这就需要科学教师把握好“用教材教”的“三字诀”——读、用、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