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资源优势,举办档案展览,已成我国档案馆界的“常态”。尤其近些年,除了关注重大题材,走近基层、贴近民众的展览也越办越多。许多城市档案馆和社区组织联手推出的街区档案展览便是其中一类。但有关展览看多了,便发现其命名竟有规律可循,“叉叉地区今昔”、“叉叉胡同今昔”……相当比例的展览清一色地落脚在“今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2023,(S1):80-81
<正>2017年3月,江西省博物馆因新馆建设,积极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办展的策展模式,面向社会招募了一批热爱江西文化、热心文博事业的志愿者,对于这批志愿者团队的定位是参与新馆筹展工作,所以称之为“筹展志愿者”。一、项目情况“大江之右,文脉悠悠;志者愿行,是为江右君。”筹展志愿者团队有一个文雅的名字——江右君,有专属设计的卡通形象,有专属Logo,开通运营团队微博及视频号。江右君以博物馆展览为核心,以特色工作为依托,广泛介入展览前、中、后期相关工作。五年多来,江右君不断发挥优势,创新性开展工作,从“筹展”到“展览+”,从“展览+”到“江右君+”,不断拓展深入志愿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3.
档案展览是档案宣传中最为普遍且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是档案部门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提高公众档案意识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档案展览的创新问题越来越被业界关注和探讨.本文介绍了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的特征,分析了其应用于档案展览的可行性,阐述了基于AR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形式,为进一步创新办展模式,加强档案宣传,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珺 《档案管理》2016,(2):52-53
举办档案展览是实现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河南省档案局近5年来举办展览活动的实际,以已有档案展览的办展经验为基础,探讨了提升档案展览效果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9日,是第10个"国际档案日",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办、珠海市档案馆承办的"清宫秘藏档案珍品展"在珠海市档案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76件珍贵的清代宫廷档案及相关图片、图表等。展览分七部分:第一部分展出皇帝专用文书,如康熙帝遗诏、庄妃册文、告天"七  相似文献   

6.
张新 《中国档案》2003,(8):20-20
档案展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馆开展档案服务工作,向社会宣传档案、普及档案知识和培养潜在档案利用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上海市档案馆把档案展览作为档案利用和服务工作创新的一大突破口,立足档案资源,服务中心工作,拓宽办展视野,内外联动,多管齐下,办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展览,把档案展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7.
柯丽 《中国档案》2015,(1):42-43
档案展览是档案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利用率、发挥档案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档案部门依托馆藏资源举办城市记忆、历史文化展等,让参展者了解真实的历史,实现教育的功能。然而,举办档案展览仅靠档案馆自身的力量往往显得势单力薄。新形势下,档案展览必须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集思广益,积极寻求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联合办展,才能提高档案展览的质量,使档案展览在更广的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博物馆》2009,(3):104-104
2008年8月1日至7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组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中联办、外交公署、驻香港部队、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在香港举办“钢铁长城——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这是人民解放军在香港首次举办大型军事主题展览,以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为主题,以弘扬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主线,共展出展品1600余件。  相似文献   

9.
叶璐 《中国档案》2023,(2):56-5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高校博物馆如何基于档案实物,策划校友科学家专题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从传授知识扩容到培育科学方法、传递思想和精神,值得当下思考与探究。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相继举办过黄旭华、吴文俊、顾诵芬、杨嘉墀等上海交大杰出校友科学家展览,渐成系列和规模。本文以“科教兴国开创未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杨嘉墀校友专题展”(以下简称“杨嘉墀校友专题展”)为例,梳理科学家校友系列展览的办展实践,希望为更多科学家主题展览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7,(26):12-12
为纪念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军事博物馆7月16日推出以《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以往一些公开场合较难看到的林彪的照片,出现在了十大“开国元帅”展览橱窗里。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建立全新展览宣传理念和模式,将展览中的文化遗产、办展主旨隆重推介给观众、推介给社会已成为愈来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举办档案展览,是开发利用档案的有效形式。它以形象性、直观性及广泛性见长,具有很强的宣传教育作用。近几年,各地综合档案馆或专业档案馆都竞相举办了各种展览,效果显著。而基层单位要想举办档案展览,还存在很多实际的困难。本文在分析基层单位存在的这些困难基础上,通过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比如明确展览主题、合作办展、网上展览、展览固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应时之需办展览 抓住有利时机办展,这是展览取得显著效果的前提.2001年初,平谷县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将要召开,为了让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了解档案工作及档案在平谷两个文明建设中的证据价值和研究价值,我们制作了一个名为<档案连着你我他>的利用实例展,展览包括<档案法>中关于公民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的条款摘录,以及本区利用档案排忧解纷的具体事例.展览在县人大和政协会上展出后,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观展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尽自己所能,为搞好档案工作出力呐喊.  相似文献   

14.
吴双 《兰台世界》2006,(2):48-49
档案展览已经成为综合档案馆走向公开,走向开放,向公共档案馆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它面向全社会,以形象性、直观性和观众广泛性见长,是档案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满足公众休闲需求的重要形式,具有很强的宣传作用和教育作用。但是,从一些档案馆办展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档案展室门可罗雀,接待的社会公众极少,档案展览的作用难以发挥。那么,档案馆如何办展才能“激活”观众眼球呢?笔者认为,这不仅需要精到的选题,特色的内容等“内功”,更需要精心的策划,强力的推广,新奇的宣传策略等“外功”,内外兼修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以观…  相似文献   

15.
《山东档案》2012,(2):5-5
3月27日,山东英才学院组织各系党支部书记一行40余人,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爱玲带领下,参观了省档案馆“光辉历程一中共党史档案资料展”、“红色影像一山东地方党史档案资料展”、“山东省馆藏档案精品展”、“历史档案珍品展”等四个展览。省档案局唐传喜局长陪同参观并就高校档案工作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为博物馆如何深入发掘和利用馆藏文物资源提出了具体要求。馆际合作举办展览,是整合文物资源、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值得大力推行的博物馆办展机制。在馆际合作办展过程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从展览类型上看,以文物精品展为代表的审美型展览和以宏大专题展、文化对比展为代表的叙事型展览更能凸显合作办展的优势;二是从实现过程看,馆际合作办展的成功依赖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学术平台支撑;三是从参馆类型看,中小博物馆参与合作展览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档案展览是档案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普及档案知识。举办档案展览应选准时机,形式多样,选题明确,做好信息加工,组织好参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办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档案展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高校档案馆在档案展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入新时期,高校档案展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清华大学档案馆多年的办展经验,总结了高校档案馆档案展览工作的现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目标,提出优化高校档案展览工作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元宇宙”这一新型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探索基于元宇宙技术的档案展览模式,能够突破现阶段档案展览发展瓶颈,提升档案展览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梳理相关研究及我国档案展览发展现状,集成新型信息技术为底层支撑,驱动感知层、数据层、场景层和服务层运行,构建全新的档案展览模式,并探讨其实现路径。新型档案展览模式在场景搭建、交互方式、展览体验和公众参与上具有优势,为探索元宇宙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科技馆2021年精心策划打造的“双碳”主题科普展览,“中国承诺大国担当——‘30·60’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展览是利用科技馆独特的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国家重大战略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本文通过梳理展览开发思路,总结展览在目标设定、内容规划、展品布展设计以及办展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希望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为“双碳”主题科普展览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