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是《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方法上,可挖掘更广泛的音乐课程资源,将创作课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探索音响与音乐是一种发掘学生潜能的创造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掘创造性潜能,引导音乐创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王淑贞人们容易误解,音乐仅仅是模仿,音乐思维就是形象思维,音乐的主题,形象仅由几种具体、客观的因素构成。尤其是声乐作品,由于受歌词影响、限制,更使人注重其具体、形象的一面,常常忽略音响和文字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抽象的一面。这...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是音乐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塑造高尚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对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形象的讲解,长期以来众多的教师各执一词,深感困惑和棘手,本文从音乐音响本身和音乐音响产生的过程上论证了音乐形象的多义性特点,并以此论证为基础,阐述了音乐欣赏教学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音乐审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音乐审美行为中心理活动的新兴学科。它不仅能够解释个体在欣赏、创作、演绎等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而且也应当能够解释群体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审美积淀。这门新兴学科,将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能动性,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能够使学习者始终以审美的态度投入到自己的学业中。音乐教学就是要将作曲家们用音响符号记录下来的自我感受——感情形象,转换为能够聆听的、有审美价值的音乐形象。这个转换过程也就是音乐教与学的过程,也就是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董筱波 《儿童音乐》2010,(11):52-55
音乐内心听觉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不依赖音响,仅凭记忆表象和思维而准确地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它并非为专业音乐家所独有,而是为一般人共有的一种在内心所进行的音乐活动。这种不依照实在声音印象而建立的音乐想像的能力,是以听过的乐曲中的形象在记忆中的再现为依据,在各种各样的音乐动作技能中(如演唱、演奏)反复练习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音乐使人通过听来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力度的体会来展开想象,因此应着力于听。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使人通过看,  相似文献   

7.
夏梦 《广西教育》2013,(37):93-93
音乐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利用音乐形象创设特定的情境,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育功能。一、音乐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的过程。欣赏音乐是要深入到音乐的最里层-思想和意境之中,其目的在于使欣赏获得美的感受,受到高尚情操和美好思想的陶冶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创造出特殊的艺术形象,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实践活动包括音乐创造、音乐表演、音乐欣赏等几个基本环节。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音乐活动从创作到表演、欣赏都离不开创造思维活动。许多音乐教育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音乐对于发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思维有特殊的意义。音乐教育既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音乐艺术以音响为存在形式,如果离开了音响,音乐也就彻底失去了其存在意义。音乐无疑为一种听觉艺术,其独特性决定了对其欣赏的直接环节就是聆听。只有在反复聆听中不断积累经验、养成良好必要的听觉习惯,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提升音乐理解力。  相似文献   

11.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往往体现出多方面的协调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体美,演唱的情感美。可见,在声乐的学习中,气流、呼吸、位置、口形、吐字、神态、情感等多方面的配合协调是非常重要的。我结合多年的声乐学习及声乐教学,深深感悟到:协调性是声乐教学的关键。所谓“协调性”就是把生理、心理与音乐形象协调统一。歌唱是整体的活动,正确的歌唱是呼吸、发声、共鸣、语言、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对音乐形象的准确表达等共同协…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门以声音为素材.通过有规律程序(高低、长短、快慢和强弱)的音响组合运动,形成音乐形象,诉诸于听觉利用“通感”,激起美感,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时间性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13.
陈芳芳 《新疆教育》2012,(23):77-77
音乐欣赏,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运动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从而开阔音乐视野,懂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高尚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曲家的作品、书面本——乐谱,只有通过演奏、表演主体以“音响呈现方式”进行二度创作,才能使该作品的特定音高节奏转化为音响——音乐。通过阿炳《二泉映月》的不同演奏、表演主体的不同“音响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探索如何以更准确、更完美的“音响呈现方式”去表述、演绎,从而成功地塑造出更鲜明、更集中、更感人的充满艺术魅力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5.
音乐形象是一种音乐意境,它由音响的流动造成,即是音响又不是音响,来自音响又超越音响.从四个方面对音乐审美理解力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审美理解力是一种感性关照力;审美理解力是一种情感的理解;审美理解力渗透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具有多义性.只要通过具体分析和思考,定能够更好把握审美理解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音乐使人通过听来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力度的体会来展开想象,因此应着力于听。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使人通过看,来理解画面内容和画面含义,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想象。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所限,学习音乐,光听或光看都不能起  相似文献   

17.
声乐是一种通过表演的形式,把音乐作品转化为音响,从而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的表演艺术。声乐表演是一门作者、作品、演唱者三位一体的表演艺术。在歌曲创作过程中,词作者和曲作者共同赋予了歌曲的词曲形象,而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用自己的身体在舞台上做为乐器进行形象展示,使音乐作品转化为现实音响,使听众通过感知器官形象生动的体会作品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8.
音乐的审美特性简论赵富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审美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客观世界中存在着丰富多采的音响,但并不是一切音响都能组成音乐,音乐中使用的音响具有某种选择性和概括性。音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时间艺术,音...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乐感,是指在听觉体验上音响及其艺术表现的敏锐和准确的把握力。目前,考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音乐感觉尚不够理想,致使影响教学的进展和声乐技能的提高。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狄德罗说:音乐感觉的培养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因此,良好的音乐感觉的培养是长期学习和钻研的结果。在教学中,它以理解声乐作品为感性认识的基础,它是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使作品具有逻辑性的重要条件,是获得声情并茂艺术效果的必要前提。音乐感觉是人的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音乐感觉的…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的一种艺术审美活动。德国音乐家舒曼说:“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音乐音响辨别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音乐感知能力的高低与音乐欣赏的程度范围……。”因此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基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音响感知能力培养上。欣赏课教学中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一、从音乐的表现手法、音乐的特性上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在艺术门类中,音乐不象绘画那样直接描绘生活现象,也不象文学那样叙述生活事件,音乐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艺术形象。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