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做到一往"情"深。即教师要披文入情,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教育语言,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刘胜文 《课外阅读》2011,(2):208-208
教师要披文入情,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教育语言,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现代社会需要师生平等对话,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浓化感情色彩,要以情激情。以情促情。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识和情感的统一和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昵?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只有叩击到学生的情感区,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也才能够达到作者情、文本情、教师情、学生情四情融通的最佳境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师只有先练好情感教学五字功,才能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和激情洋溢的语言开启学生情感的阀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共鸣──三情合一白城市第二职业高中王颖三情合一即由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情感而引起的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和谐的统一。一、从主题入手,挖掘文章的情感因素,达到三情合一。文章的主题,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在中专语文课教学中正确启发诱导情感互动并使之运用于语文教学过程,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投入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教学,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材内蕴涵着情感:文章作者之情,而只有当文章情与学生情有机结合才会产生共鸣,形成情感互动,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老师的情感变化与深入。便是联系作者情与学生情之间的纽带。教者应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促使学生品情,动情,移情,抒情,完成情感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7.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语道破了文章是情感的载体的奥秘。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去拨动、震撼学生心灵的“情”弦。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拨动学生情弦,增强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一、巧设悬念,拨动情感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含的真挚感情、打击学生的心弦,激…  相似文献   

9.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教材的情感是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点。我们知道,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这些文章或表达人与人…  相似文献   

10.
赵素勤 《教学随笔》2014,(10):20189+18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就会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本文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一门充满情感,充满爱的艺术,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所以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一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是纽带,它能把教师和学生连接在一起,它能把学生和课文的作者连接在一起,它能把学生和他人连接在一起。情感是催化剂,它能催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新一代的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利用好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在激昂的感情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中传递情感,使学生在学爿语文中产生包括道德情感、理智感和美感等各种情感,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以情引情”,运用情感促进语文教学的效果。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自身情感资源,以情取胜呢?以下就是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把握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交融,和谐共振,达到语文审美教育的最佳境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入境动情——挖掘美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独具风  相似文献   

13.
林巧苏 《快乐阅读》2013,(28):29-30
语文新课标重申了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它同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共同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语文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情思,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将教师情、作品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是一门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经常会出现"无病呻吟"的现象,甚至在作文时情感表达显得苍白无力。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师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感悟,只是一味地进行"灌输",没有让学生的独特感悟充分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感悟情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深层情感体验,让学生那诗意般的情感走进语文,细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之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以文本为载体,我们就应让学生在情中学、在情中  相似文献   

15.
林巧苏 《快乐阅读》2013,(10):29-30
语文新课标重申了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它同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共同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语文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情思,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将教师情、作品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陆惠新 《广西教育》2005,(7B):68-68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融合过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只有以“情”动人,才能创设出语文教学的动人“情”境。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把握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文蕈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交融,和谐共振,达到语文审美教育的最佳境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语文语言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悟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既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具有感染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情感教育,努力达到师生情感的和谐,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包括教师情感对学生的直接感染,还在于利用教材分析,将教材中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另外,语文教学还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情感在语文教师的教学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尽情、唤情、迁情的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