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记者是一个没有作息时间表的职业.只有每时每刻绷紧着神经.才能及时捕捉随时随地发生的好新闻。因此,做记者特别是做一名出色的记者,必须锐化自己的“新闻眼”、“新闻鼻”,学会“全天候”捕捉新闻。  相似文献   

2.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行1月5日在“北京中学生通讯社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称赞小记者们“生气勃勃,满怀理想”,并对如何做一名好记者提出看法。他说,要做一个好记者.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思想上要明确,我这一支笔是为人民服务的;二、一定要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有的记者为了使自己的稿件突出一些、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部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采访部门,一张报纸的重要新闻也多出自时政新闻部,因此,多数报社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时政新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点",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些许收获。耐心多一点时政新闻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有材料提供、有重要领导参加。跑时政新闻时间长了,记者也都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窍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新闻战线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弘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加强新闻队伍建设,9月2日下午,盘锦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行全市新闻战线"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比赛中,来自全市各条新闻战线的9名新闻工作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主题,讲述亲历故事、畅谈采访过程、道出内心感受,用自己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诠释怎样做一名恪守职业道德,讲政治、有良心、有爱心、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好记者,展示了我市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亲历者,既深深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新闻学学者杰克.伦敦说过:"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在我国,一位刚从事新闻工作的年轻记者向一位新闻界老前辈请教怎样才能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时,这位老前辈要他坚持阅读报纸,每天要看10条以上的新闻。在基层做新闻报道工作的通讯员,和媒体的专业记者相  相似文献   

6.
一些老记者在谈如何发现新闻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脚板底下出新闻.或者说"七分跑三分写".但这只说对了一半,或者说这只是做一名好记者的基本条件之一:踏实的采访作风.能不能做一名好记者,能不能获得新闻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记者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发现新闻不仅是一个看、听、跑的过程,更是一个用新闻的思维研究事件、研究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周华林在兵团日报社工作的17年,可以说是沉在基层,深入职工群众生活中的17年。17年来,他一直告诫自己:我来自基层,一定要把新闻的笔触始终放在基层。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从一名基层通讯员到现在兵团日报的主任记者,他始终钟情于新闻工作,始终紧贴火热的基层生活。  相似文献   

8.
记者是各类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当事人和新闻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因此在新闻的编辑和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具备丰富的新闻采访和编辑才能以及缜密的思维.本文分析了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并研究了如何培养记者的编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1969年"文革"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在这段几乎被每一本新闻学教材称为"中国新闻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里,范以锦从暨大经济系毕业,农村和农场劳动待分配之后,于1970年正式安排工作成为南方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埋首粤东山区记者站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会做一辈子的南方报人,与同事们一起创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报业".  相似文献   

10.
王成华 《今传媒》2012,(8):123-124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新闻记者来说,新闻线索就是"米",是开启新闻作品的钥匙,而很多记者,特别是刚步入新闻行列的记者,常为缺乏新闻线索而犯愁,笔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新闻采访实践,对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1.
读过《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有些人认为李贵珍同志自己做了“工作”,又自己去写新闻报道,便是个新闻的导演。我不敢认同这种看法。而从李贵珍自己的文章中看,几次成功的新闻报道,都是他本人一手策划“导演”出来的,似乎他自己也默认这是新闻“导演”。然而,怎样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当记者不是上面所讲的有意识地故意制造虚假新闻,干记者  相似文献   

12.
被评为1980年全国受表扬的好新闻《荷泽农村又响起了货郎鼓》的作者,在谈到自己采访的体会时说,这条新闻"开始是从一根缝衣针发现的".那年四、五月间,他听到领导同志议论:现在农村社员买一根针,要跑十几里路到城里,原因是农村的货郎担被当作"尾巴"批掉了.他从"买针难"这话中,马上捕捉到了"一根针也要方便群众"的活思想,并装在心里,记在本子上.过了四个月,农村进一步落实三中全会的政策,果然又响起了货郎鼓.对此,记者感受很深.他认为这个"货郎鼓"生动地体现了"一根针也要方便群众"的思想,又具体反映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信息通讯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机、网络、QQ、微信等诸多通讯手段层层不穷,这对新闻记者而言是巨大的便利和帮助,而便利的通讯手段也催生了一些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不务实的采写作风,结合当前各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名县级基层媒体的年轻记者,我觉得有必要重申脚底板下出新闻的重要性,这是做一名合格记者的出路和秘诀。脚底板下出新闻——新闻界的实践准则脚底板下出新闻是新闻界的一句老话,它道出了新闻  相似文献   

14.
一、新闻就是"他说" "新闻就是‘他说’,"为了强调引语的重要性,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学院院长、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李佩曾这样说.这是为什么呢?记者是社会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如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发表个人观点,就等于夺走了别人说话的权利.记者的权利是一种公权.公权不能变成私权,记者不应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记者个人观点.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没有引语,就不能称之为记者.  相似文献   

15.
说长道短     
前不久,一位记者抓新闻时,发现一名假“贫困学生”在大街上乞讨,他不仅拍了新闻照片,而且“没收”了这名假“贫困学生”的财物,然后回报社发稿。笔者问他有没有想到将假冒的“贫困学生”扭送公安部门,他说只要稿件见报就行。再指出他无权没收别人的财物时,他说自己又不要那财物,交给报社做个事实证据而已。  相似文献   

16.
在转型期的基层社会,很多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超出我们的想象。要读懂并呈现给读者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基层社会,记者不仅需要理性的头脑,也需要一颗滚烫的心。记者要让自己采写的报道有温度,就必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立足百姓,让自己成为一名记录者、感受者以及体验者,方能写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来。做有温度的新闻,才能温暖我们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刊林漫步     
优秀记者的素质热忱心。优秀记者致力于他们的工作,对他们说来,一条好新闻的刺激性,以及报纸印刷机器的轰鸣声,是那样的振奋人心。主动性。优秀记者无需嘱咐他应该做些什么。他们自己寻觅获得日常新闻的新途径。进取心。优秀记者坚持觅新闻,挖掘新闻。他们对新闻事件锲而不舍,直至最后写出报道。具有人格。优秀记者为人和善,得到人们信任。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记者并不难,但要做一名好记者却不容易。记者要时刻保持高度灵敏的新闻嗅觉.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抓住好的新闻线索,挖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9.
在一般人眼里,记者和编辑的工作者就是写新闻、编版面、年度评评奖……可是供职于广东汕头报媒的郑少龙却不满足于此。他是一名中层干部和主任编辑,同时又把自己当作是一名普通市民,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当为城市多做一点贡献。他善于学习和钻研,热心调研及社会科学研究,涉猎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他擅长触类旁通,创新思维,以宽广的视野、独到的见解和现代科学理念,为新闻扶贫、旅游文化、环保经济、公共交通等出谋划策,服务于地方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理想. 他的理想是做一名纯粹的高原新闻人,在地球之巅,在雪山深处,用细腻敏锐的"新闻眼",守望这片高天厚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