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周边闪耀着金色的光辉,中间却因腐败变成一片黑暗。”石川达三写在《金环蚀》扉页上的这句话无疑是在向人们指明小说名字的由来。《广辞苑》①中关于“金环蚀”②是这样解释的:日食的一种。月球仅遮盖住太阳的中央部分、太阳的余光在月球轮廓周围呈环状露出。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09,(1):357-358
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满族,河北大兴人。早年学习京剧,1943年转入影剧界。先后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中华影片公司、徐州淮艺剧团、青岛中华剧社、上海原子广播剧团、上海影星剧团、上海大众剧团任演员。1950年进入上海电影译制厂任配音演员。主要配音作品《朱可夫》、《金环饰》、《水晶鞋和玫瑰花》、《追捕》、《蛇》、《卡桑德拉大桥》、《斯巴达克斯》、《巴黎圣母院》等。其中《追捕》、《斯巴达克斯》和《啊!野麦岭》3部影片分别获得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相似文献   

3.
杨曼 《世界文化》2009,(8):46-47
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东传日本后,也给日本文学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盂兰盆经》在东亚地区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自其传世后,历朝高僧大德撰述《盂兰盆经》注疏甚多,其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其中,唐代圭峰宗密禅师所造《盂兰盆经疏》影响尤为深远。该疏在平安时代末期文献《注好选》中已有引用痕迹,传入日本时间当在此之前。镰仓时代,日本派遣僧人赴中国留学,律僧俊芿和禅僧圆尔辨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二人都携带大批中国典籍返回日本,其中就包括《盂兰盆经疏》的注释书——宋代灵芝元照所撰的《盂兰盆经疏新记》。此后,以记通疏,日本僧人开始借助新记理解疏文,客观上促进了《盂兰盆经疏》的出版与传播。该疏亦对日本中世和近世时期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内容频繁为说话文学、唱导文学、佛经注疏和假名草子所征引。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84-184
6月12~18日,日本电影周在沪举行,为中国观众带来《与春同行》、《母亲》、《花水木》、《爱妻家》、《白夜行》、《妈妈要出嫁》、《摇滚新乐团》、《实习警犬物语》、《最后的忠臣藏》、《狗狗与你的故事》、《卡姆依外传》等15部题材各异的日本新作。  相似文献   

6.
戒指古今谈     
戒指,原名指环,又称约指,它的历史已相当悠久。据宋代《事物纪原》记载,商朝的纣王辛做“宝干指环”,但是这“宝干指环”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2 是什么形状2 有什么功用2 并未见有说明。到了周朝,指环只在宫廷中使用,据明代都印所撰《三余赘笔》说:“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都印所引的《诗》注,是郑玄为《…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3月,著名翻译家文洁若先生的经典译作《五重塔》,经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再次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日本近代文学大家幸田露伴的两部代表作《五重塔》和《风流佛》。译作本身曾经在199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是以另一部作品《风流佛》作为书名。时隔近30年的经典再现,让幸田露伴这位日本文学大师再一次走进中国读者的视野。幸田露伴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随笔家、考证学家。他出生于1867年,即日本明治维新的前一年,一生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历史时期,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五重塔》发表于19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8.
正"凡落想落笔,为人人意中所能有所能到者,忌,不用。必出人意表,崛峭破立,不自人间来。......不然,人人胸中所可有,手笔所可到,是为凡近。"当我们看到日本江户时期的代表画家尾形光琳的《红白梅图》时,不由得想起中国清代文艺评论家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的这段话。不是吗?我们从图中不难见出,光琳正是以他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想人所未想,千锤百炼,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境地。《红白梅图》  相似文献   

9.
话说日本漫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说日本漫画林吉漫画,作为画坛的一个品种,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名称,西方人习惯称其为讽刺画、卡通、幽默画和滑稽画。“漫画”一词的正式出现始于日本。据说,包含有“随意”画的意思。漫画之称后来在我国的起用,也是受了日本的影响,那就是《子恺漫画》。在日本,漫...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8月15日,日本人气漫画《樱桃小丸子》的创作者,日本漫画家、作词家、随笔作家和编剧樱桃子因乳腺癌去世,享年53岁。樱桃子的告别仪式在东京港区的青山葬仪所举行,来自日本演艺、声优、出版等各界人士千余人前来悼念。祭坛以樱桃子的老家静冈县为原型,按照樱桃子生前遗愿,以"明朗、开心、和谐"  相似文献   

11.
去年,日本广岛大学吉田公平教授、福冈女子大学难波征男教授分别增予《阳明先生遗言录)《稽山承语》影本。二书同为王阳明语录,而国内馆藏无存。《遗言录》所载近十分之四未收入诸本《传习录》,《稽山承语》所录则全未收入《传习录》,故此二本对阳明学研究,颇有价值。另一方面,《遗言录》的出现,引出了《传习录》史的许多问题,须加进一步研究。本文专论《遗言录》与《传习录》  相似文献   

12.
潮州工夫茶: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工夫茶: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陈香白日本文学博士仓行洋为《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1992年11月版)撰《序》时说:“茶道是发源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本的高层次的生活文化”。日本学者千宗室在其《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一书(南开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武汉会战日方资料丛编》是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武汉博物馆组织编译的日本方面关于武汉会战的报道、战史及研究成果等资料汇编。丛书共6卷:一是《战史丛书武汉会战资料汇编》,收录了当时日本政府及大本营关于武汉会战的决策命令等,记述了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进程,是日本方面研究武汉会战的重要成果;二是《朝日新闻武汉会战报道汇编》,共分3卷,收录了《朝日新闻》关于武汉会战的新闻报道,同时收录日方关于中山舰的相关资料,动态地反应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详细过程;三是《武汉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战史选译》,包括《熊本兵团战史》和《乡土部队奋战史》中关于武汉会战的内容;四是《武汉会战日方图片汇编》,以当时日本出版的历史写真图片为主,也收录了战后日本部分研究著作所披露的图片,具体而直观地反应了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部分表现。整套丛书对于全面而具体了解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丛书内容带有浓厚的日方感情色彩,比如对日军作战力的吹嘘和对中国军队的鄙视污蔑等,阅读和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交流》2003,(3):38-39
泷本弘之先生194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日本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部,长期从事中国版画史的研究,现为《中国版画研究》杂志主编、评论家。其编著、翻译有《中国古代版画展》、《苏州版画》、《清朝北京都市大图典》、《中国历史名胜大图典》、《中国绘画的历史》等。2002年11月,中国文化部和日中会馆在日本共同举办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百年版画展”。该展在日本获得广泛好评,很多参观者写下许多感人留言,泷本弘之先生数次参观该展并写下这篇观后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日本著名作家西村寿行的作品大量涌入,中国读书市场一时间言必称西村寿行。本来,这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几乎人人都曾听说过他笔下“杜丘冬人”、“真由美”、“矢村警长”和“横路敬二”等人的名字。电影《追捕》(原题《快渡过那愤怒的河》)、电视剧《犬笛》(原题《女儿唤我去遥远的地方》)在我国赢得了广大的观众,几乎妇孺皆知。到1990年,西村寿行已经整60岁了,但他身体健朗,爱好室外活动。他在日本列岛及东南亚久负盛名。日本评论界称他是“现代通俗文学界的核心人  相似文献   

16.
潘銘基 《中国文化》2021,(1):219-238
唐代初年,文治武功皆盛,唐太宗命魏徵等人編撰《群書治要》五十卷,務爲治國要道.成書以後,漸有佚失,《宋史·藝文志》以後即不復載録.《治要》在唐代晚年已傳至日本,最少有四位日本平安時代的天皇曾經誦讀此書,故此書在日本得以保存,并於清嘉慶年間回傳中國.《群書治要》所引典籍,包括經、史、子三部共65種.卷一至卷十爲經部,卷十...  相似文献   

17.
《孟子》文章批评作为一种阅读和学习方法逐渐被汉文化圈各国学者所接受,不同国家的《孟子》文章批评又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状态。日本江户学者赖山阳从文学的角度认为《孟子》文章是平易明快的“战国语调”。他主张“以文视《孟子》”,以选本、评点、札记等形式进行《孟子》文章批评。赖氏发扬溯源意识,注意分析《孟子》与唐宋古文的渊源关系,建立了推崇韩苏、贬斥曾王的文章风尚。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赖氏将《孟子》视为日本人文章取法对象,从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以及修辞等方面解析《孟子》文章。作为异域学者的赖山阳在《苏批孟子》的影响下与明清时期诸多中国学者“不约而同”地进行《孟子》文章批评活动。可以说,赖山阳的《孟子》学研究是中国《孟子》文章批评传统的“域外回响”。  相似文献   

18.
<正>平塚雷鸟(1886—1971),本名平塚明子,日本近现代女性评论家、思想家、作家、女权主义运动家。她一生致力于日本的女性解放运动,是日本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推动者。明治四十年(1907)6月,她开始创作短歌和短篇小说。明治四十四年(1911)9月,创办日本首个女性文艺杂志――《青鞜》,高扬女性解放的旗帜,为日本女性点燃了希望。她的主要论著有评论集《发自圆窗》《现代与妇女  相似文献   

19.
于黛琴,现任日本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1981年的一天,日本国驻华大使发布“命令”,要求全体馆员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观看话剧《撩开你的面纱》,理由是剧中女演员于黛琴饰演的一位日本妇女,不仅操一口地道的东京日语,且礼仪举止生动逼真,极具光彩。数天后,一位日本记者在其国内报刊上发表剧评,称《撩》剧中的这个日本妇女,系中国戏剧舞台数十年来最为形神兼具的日本女性形象。1982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于黛琴赴日考察,并赠送她两套和服。此次东瀛之行,掀开了于黛琴戏剧人生新的一页。留日期间,于黛琴几乎走访了日本所…  相似文献   

20.
数学日本的数学是从中国学来的。大约在六世纪中叶,中国的数学书经朝鲜最初传入日本。其时,传入的究竟是什么数学书虽不能确知,但一般估计是《孙子算经》、《海岛算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这些数学书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似乎难于理解,这从这些书籍传入日本后大约一千年间没有出版一本出自日本人之手的数学书可以窥知。中国的数学书再度传到日本,则晚至十七世纪初,其中给予日本数学影响颇大的要算是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6)和程大位的《算法统宗》(1592)两书了。后者是珠算教科书。最初读此书学习算盘技术(1610年左右)的是毛利重能。据说毛利曾到中国,携该书和算盘回日本。毛利在京都开设塾馆,培育了众多门徒,但是他不是照搬中国的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